沙尘暴来袭
帕乔利之为帕乔利,他之所以享誉世界,并不是因为他天生就是一个会计天才或数学天才,如果不具备以上八种因素、环境和条件,恐怕“现代会计之父”的桂冠就要旁落他人。历史上的任何一位英雄人物都是时代的产儿,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前提和条件就有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卢卡•帕乔利诞辰560年后的今天,经济飞速发展、科技进步加快,在深刻缅怀现代会计之父卢卡•帕乔利的同时,我们寄希望新时期的有志之士能够站在巨人的肩上,为会计事业发展乃至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panda熊猫陈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 潘序伦潘序伦先生,1893年7月14日出生于宜兴市蜀山镇。1921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先后受聘国立商科大学、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等职,着力引进和传授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和实务。潘序伦先生一直致力于祖国会计事业,长达六十多个春秋,成为中国现代会计学界的泰斗,被国际会计学界尊称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现代会计之父 卢卡·帕乔利迄今为止,现代会计离不开复式簿记,而复式簿记则离不开卢卡·帕乔利。只要有一点会计史常识的人们都懂得:卢卡·帕乔利的名字,是同复式簿记和建立在复式簿记基础上的现代会计,紧紧联在一起的。卢卡·帕乔利的会计论是否算是第一本描写复式簿记的著作可能仍有争论,但不管其结论如何,都不会有损于卢卡·帕乔利这部脍炙人口的会计著作在会计发展史中的地位及其巨大深远的影响。卢卡·帕乔利作为“现代会计之父”是当之无愧的。正如美国几位会计学家对他的评价:“牢记1494年,会计人员应当不会感到困难,因为这个年代紧靠1492年。而1492年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一年。在会计的发展史上,1494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代——不是因为它表示簿记的产生而是因为在这一年意大利出版了第一部有关簿记的论著。”“1494年在威尼斯由卢卡·帕乔利出版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是一部描述复式簿记的创始人,而他的著作却把复式簿记的利用推广到全欧洲。”“卢卡·帕乔利被认为现代会计之父是因为他(描述)的威尼斯方法随后就变成好教科书的模式,为期超过了两百多年。”“不用说, 卢卡·帕乔利1494年在威尼斯出版的关于《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对复式簿记来讲,具有里程碑的性质。”……——本文摘自葛家澍先生1987年4月16日为《巴其阿勒会计论》撰写的中文版序言
小小小小野
潘序伦尽管被后世称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但在30岁之前,潘序伦甚至不知道“会计”是个什么玩意儿。那时,这个失业的中学教师游手好闲,和一群赌徒终日厮混,输掉了家中大部分田产。妻子不忍见他如此堕落,每次都扯着他的衣襟不让其出门,但他总是扯断衣襟,夺门而出。不过,一个要去法国留学的友人惊醒了他。很快,潘序伦便进入圣约翰大学旁听,他整日埋头书本,并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被学校保送至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就读,从而奠定了他个人乃至整个现代中国的会计学基础。上世纪20年代,正值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原本传统的记账方式,已不能满足日渐复杂的经济活动的需求。学成归国的潘序伦,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具备现代意义的会计师事务所,并以《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取名“立信”。潘氏身先士卒,勤勉工作,他总是上午八时到办公室,某日上班后,见当天报载北方水灾,上海各界成立“黄河水灾委员会”,下有稽核一科拟请会计师担任,以示公开。潘打电话与其联系,并获得该职。事后他听说,数小时后,另一家有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才打电话来求任。这事让潘氏得意了好久。会计一生,潘氏最为看重“真诚”与“信用”两词,他曾自言:“我认为会计师的信誉很要紧,可以说是会计师业务的生命力……有个别会计师以造假账或出具不真实的证明书以迎合某些委托人的要求,来取得业务。我所是绝对不接受的,这样,当时看起来似乎是吃亏了,但日子一久,人们认为‘立信’是信得过的,是可靠的,反而会引来大批的业务。”抗战期间,上海各界为马占山的东北义勇军募捐钱物,其时,社会上有谣言散播,称上海群众共募捐法币2000余万元,但东北方面只收到数十万元。潘序伦得悉后便找上门去,认真稽核了13个经筹单位的收支账目,并出具证明,公之于众。这样,指责和谣言便不攻自破。这家名为“立信”的会计师事务所,便在中国的会计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在潘氏的一手操持下,它一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对象包括当时中国顶级的大企业,如荣氏企业、永安公司、南洋烟草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等。随后,潘氏又开办了一所立信会计学校。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质量,潘序伦聘请黄炎培、马寅初、黎照寰、章乃器等专家学者来立信任教。1940年12月,经济学家马寅初因抨击当局而被关押,获释后,潘序伦便邀马寅初到立信上课。当局得知后,警告潘序伦。但他一笑置之。对这件事,马寅初非常感谢,他曾对人说:“潘序伦对开拓中国新式会计有功,不要说来教书,就是要我替他倒夜壶,我也愿意。”在一次学校大会上,时任民国教育部长的陈立夫受邀前来,他看轻会计事业,大谈军工与科学,潘氏按捺不住性子,顶撞道:“国家好比一架飞机,一翼是军工科技,一翼是财经会计,只有这样,国家才能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潘氏感召下,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勤奋苦学,成绩优良,得到工作单位普遍好评。学校信誉日隆。有一组数据显示,到1953年止,立信培养的毕业生已逾10万人,遍布全国各地,远达美、德、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个会计学家与钱打了一辈子交道,但自己的生活极其简朴,斗室中一床一几一柜,一桌四椅,除外别无他物,唯书成堆。他的丰厚收入,大多捐给学校修建馆舍,以及用做奖学金。有一个冬日,潘氏到一家高级饭店会见外宾,饭店里的暖气开得很足,他穿着棉袄,里面是补丁加补丁的衬衫,他怕脱了棉袄丢人,硬着头皮,汗流浃背,颇为狼狈。 走进暨南大学校友楼,一幅潘序伦先生的照片顿时映入眼帘,“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训条警句也就成为了当中最为醒目的标志。“诚信是会计之本”这是暨南大学会计系学生上课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会计系每一位新生入学时必须要上的第一堂课。潘序伦先生的高尚品节至今还影响着每一位暨南学子。“现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这是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对中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毕生功绩作出的精确评价。耕耘60载终成学界泰斗潘序伦出身书香门第,其曾祖父和伯父都是清代举人。1919年,他在黄炎培的支持下破格进入圣约翰大学,并于1921年提前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他立志出国留学,同年成功考取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奖学金,获学校保送赴美国留学,并先后获得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24年潘序伦学成回国,先后担任了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系主任和上海国立暨南学校商学院院长等职,着力引进和传授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和实务。1928年,潘序伦返回上海创办了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由此开始,潘序伦一生从事会计事业,达60多个春秋,成为中国现代会计学界的泰斗。革新会计实践教育救国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用毛笔书写的那种上支下收,科目颇为简略的中式簿记,已不适应日趋繁复的财务活动,会计革新在当时已势在必行。因此,潘序伦先生引入借贷式复式记账法,开始了教育救国的思想与实践。谈起潘序伦,暨南大学会计系党委书记罗其安副教授感慨颇深。他说,潘序伦先生是暨南大学会计系的开山祖师爷,1925年在上海创办,暨南大学也成了我国最早设立会计专业的学校之一。在暨南任职之初,序伦先生即提出洋洋万言的《改进商科大学、旧制高中计划书》,建议增设预科,分设学系,增设课程,这一计划经校务会议通过后实施,在当时国内尚属首创。诚信为本创立职业训条由于当时会计行业需才很急,潘序伦先生在1927年自行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1928年,他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后又引申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并将其作为办理各项会计事业的训条,要求立信会计同仁共勉。从此以后,潘序伦设立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立信会计编译社,印行的《立信会计丛书》无不拥有“立信”二字,诚信成为了他为人处事的首要原则。据说当时全国各地的立信学校都有这么一条校规:考试作弊者一律开除学籍。人格魅力迄今广为传颂潘序伦先生与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之间还有一段佳话。1942年,马寅初因与当时的国民政府观点不一致,当局下令禁止任何院校聘他任教。而身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长的潘序伦,毅然礼聘马寅初为重庆北碚分校教授,并请马寅初全家迁居校内。教育部获悉此事,曾向潘先生提出警告,潘先生据理力争,高风亮节声称:立信者,立信于人也。既已下聘书,就不能无故解聘。马寅初对潘序伦也感情甚笃。十年动乱期间,双双被打成“残渣余孽”和“反动学术权威”,真是难兄难弟。尽管处境维艰,身在北京的马寅初还托人冒着风险到上海探望潘序伦。长期以来,这两位学术界名宿常常书信往来,生活上互相关照、学术上砥砺切磋,传为一时佳话。
北京青年123
全世界的会计,是中国人开始的,是大禹开始的。大禹是会计的祖师爷。 《史记》之《夏本纪》记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大禹为公益事业最早建立了国家税赋制度,有了税赋制度便开始了会计、审计工作,即“会稽”工作。4000年前大禹在“江南”召开的诸侯大会,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会计、审计工作大会。大禹在会后病故了,就地葬在了山上,诸侯们经过集体研究,将此山正式命名为“会稽山”,以表彰大禹开创“会稽”工作而对国家的贡献,彰示会计、审计工作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会稽山”乃是华夏数千年文明史上一个重要标志,是华夏历史长河中一座会计的丰碑,是世界会计文化的源头。 你或许还不知道,全世界的会计,是中国人开始的。“会计”一词在我国起源极早,并与一件历史性大事有关。相传夏朝时,各地方官员在大禹的率领下,经过9年对黄河、长江等大小水患的治理,治水工作取得开天辟地的业绩,把一个泡在水里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农业国。为了计功封爵开好一个全国性的表彰会,大禹晚年在浙江绍兴的茅山大会诸侯,汇总稽核他们的功德业绩。闭会后,一生辛劳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王仙逝,并葬于茅山。这件历史性大事就被称为“会稽”,茅山也因此改名为会稽山。《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这里的“会稽”已有记录核实之意,但尚未作为财务核算专用。将“会计”作为财务核算专用名词,从文字可考史上看是来源于《孟子.万章》篇中的一句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另据史料判定,从周代开始,我国就设置了专门官吏为皇朝掌管财物赋税,进行“月计岁会”,有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kuai:总计)”的说法。稍后,我国历史上不仅有从事财务核算职业的专业人员,而且为了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还专门设立了官方管理机构和管理职位。在《战国策》“冯谖孟尝君市义”这个著名故事里记载:孟尝君问门下诸君:“谁习计会?”应声而出者是冯谖。可见冯谖在投奔孟尝君门下以前是会计专业毕业生或者是从事过会计专业工作的。汉朝时期,我国设立了管理会计事务的官职。《汉书》中记载:汉初有个理财专家名叫桑弘羊。此人曾担任过“为大习农中丞管会计事”的官职。由此看来,我国古代会计这个专业不仅产生得早,而且十分为社会管理所重视。 中国夏朝的会稽山,按现在西方的历法计算,是在公元前2198年,距现在已4200多年了。如此说来,从王者的角度讲,会计的祖师爷就是夏朝皇帝大禹了。作为大禹的后裔,当我们登上浙江绍兴的会稽山的时候,当我们缅怀大禹的不朽业绩的时候,能不想到重振中国会计事业的王者之风,把中国的会计事业发扬光大吗
姗姗爱C
我们的历史几千年,所谓三代公天下。公天下是民选的,唐尧、虞舜,都活了一百多岁喔!尧交给舜,舜交给大禹;大禹修了黄河长江,九年把水利修好了,奠定了中国农业国家的基础。我们今天这个国家,如果没有大禹,就没有中华民族,没有这个国家。当年没有机械,大禹九年当中把黄河长江,以及其他小的水利,统统修好了,把泡在洪水里的一个国家,变成以农业立国的国家。 大禹把中国水利修好了以后,接手做皇帝,八年就死了。 据《纲鉴易知录》卷一记载:“葵末,八岁”,大禹接手做皇帝。按现在西方的历法计算,指公元前二一九八年,距现在四千二百0六年了。这个民主的皇帝,是把水利完成后,舜才禅让给他,他做了八年。“巡狩江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都叫做江南。过了长江,就到江南视察,召见诸侯们,防风氏因迟到而被斩,大禹后来是死在会稽山,也葬在会稽山。 绍兴的会稽山,原来叫做茅山,因为大禹当初召集了全国的诸侯来,“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所以会计两个字是这样来的。 除了会计的祖师爷大禹皇帝以外,我们还有个副祖师爷孔子。孔子小的时候做过会计。因为他家里穷,爸爸死掉了,他妈妈还带着前母生的兄弟姐妹。孔子要帮忙维持家计,所以也做过会计,也收过税、什么事情都管过(以前教科书上说孔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是个错误的宣传)。所以,人家问孔子大圣人,你的学问怎么那么渊博呢?孔子说,我“少也贱”,我年轻时候家里穷啊,因为穷,要吃饭,什么事情都干过。所以,孔子做过会计的,你看多光荣啊。所以说:我们做会计是很了不起的,是有大作为的,老板缺了会计是不行的,千万不能看不起自己啊!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