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一笑吧
CPA注册会计百度网盘资源
链接:
提取码:md5e
资源介绍:【职业考试 会计】2021注册会计师注会cpa会计PDF,讲义,视频,课件,真题资料,精品课程,教材试卷,考试资料包!
jiaoyang0706
在当今社会中,职场相互竞争残忍,没有一种技能,没有学历证书,就算你说破天也没用,虽说社会需要的不只是一张证件,更需要看你有多少的能力,能搞定多大的事情。但是证书证至少是块敲门砖,关键时候能防身。 新时代的会计人,应该具备哪些技能?有哪些值得考的证书呢?接下来让高顿财税学院Andy老师为你具体说说吧,为你推荐以下五种证书。还不知道自己是不适合学习ACCA,戳:学前评估一、ACCA全称:中文: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英文: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ACCA定义:ACCA成立于1904年,是目前世界上**及最有影响力的专业会计师组织之一,也是在运作上通向国际化及发展最快的会计师专业团体。目前已在世界上各主要国家都设立了分部、办事处及联络处。在170多个国家共设有300多个考点,拥有学生和会员超过二十五万人。ACCA课程全面、完善及先进兼备,现已被联合国采用作为全球会计课程的蓝本。ACCA发展史: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是当今世界上规模**、发展最快的全球性专业会计师组织,目前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2.6万多名学员和12.2万多名会员。ACCA的宗旨是为那些愿意在财会、金融和管理领域一展宏图的能人志士,在其职业生涯的全程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机会。ACCA在全球拥有近80个代表处和服务中心,通过这个网络,为40多万ACCA学员和会员的职业生涯全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ACCA在全球与50多家组织和机构建立了会计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以此为依托提供各类资格证书和一系列的服务,推广全球专业标准、促进会计行业发展、提升会计师在工作场所的价值。另外,ACCA与全球470多家注册的培训机构、近8500家ACCA认证雇主有着密切的合作。小编再送一个2019ACCA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自提,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内部讲义+解析音频二、注册会计师证(CPA)注会证书不是万能的,但是有了注会证书,你却有不同的发展。注会证是会计里的高级别,证书考下来,你基本就可以靠证来赚钱了,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一般都会被看成具有较好的财会基础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人才,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三、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考试内容:伦理和职业道德标准、投资工具(含数量分析方法、经济学、财务报表分析及公司金融)、资产估值(包括权益类证券产品、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及其他类投资产品)、投资组合管理及投资业绩报告。全世界公认金融投资行业最高等级证书――CFA是国际“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凭此证书可应聘投行、证券公司、基金、外企、上市公司、银行金融机构、世界500强等企业工作,从事国际高级金融分析、投资与管理工作。四、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考试内容:P1包含了财务报告、计划、业绩考核和控制等内容,主要讲述了外部财务报告决策(15%)(C级)、计划与预算和预测(30%)(C级)、业绩管理(20%)(C级)、成本管理(20%)(C级)、内部控制(15%)(C级)等5部分内容。P1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运营,提升内部竞争力和整体绩效:帮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从而提高绩效。P2主要讲述的是财务决策,包含了.财务报表分析(25%)(C级)、公司财务(20%)(C级)、决策分析(20%)(C级)、风险管理(10%)(C级)、投资决策(15%)(C级)、职业道德(10%)(C级)等6部分内容。P2主要是针对企业在资本市场怎么样获得利润最大化,向外部要利润:公司理财(投资、融资、控股)、风险管理、决策分析。就是公司挣钱以后,怎么样把这些钱,再生钱。报名条件:1、持有教育部认可的三年全日制大专毕业证书 2、持有教育部认可的学士学位证书 3、持有教育部认可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博士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 4、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证的CPA、国家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认证的中高级会计职称证书、ACCA的全面合格会员符合CMA学士学位的教育要求 五、中国精算师中国精算师是评估经济活动未来财务风险的专家,一直以来,但凡是涉及经济的,都几乎与高薪挂钩。精算师是目前中国最稀缺的人才,物以稀为贵,各大企业对于精算师都是趋之若鹜,所以只要拿到了中国精算师证书,高薪的职业也是唾手可得。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绿桑坊蚕被店
以下是官方勘误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问题解答第一期一、《会计》1.教材差错更正(1)教材第35页,正数第六行的“短期投资”改为“投资”,“现金”改为“资金”。本段最后一句改为“购买股票、债券等时,根据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按实际发生的金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科目”。(2)教材第42页例3-1:改为甲公司支付1060000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发行股票,而不是1000000元。(3)教材第48页至第51页〔例3-5〕答案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全部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共四处。(4)教材第49表3-2下方“*1138=....-3”,3是-3次方,应为右上角。(5)教材第115页第6行:55250000×0.0221应改为:55250000×10%。(6)P118,倒数第二行上面,增加:6.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7)教材第121页倒数第三行:删除“不考虑预计净残值和”。(8)教材第131页正数第三段的倒数第二行,5万元改为6万元。同页,表7-1第4列“利息”改为“利率”。(9)教材第133页正数第4行的会计分录应改为:借:无形资产——商标权 5020000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5000000银行存款 20000(10)教材第145页,正数第8行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改为:贷记“累计摊销”科目。同页,例题7-9第三行100万元改为10元。(11)教材第161页正数第10行,处置投资性房地产后面添加标点符号“。”。例16上面一段的倒数第1、2行中“;”改为“,”。(12)教材第162页正数第14行的“投资性房地产——已出租土地所有权”改为“投资性房地产——土地所有权”。同页,第(3)笔会计分录中,出售时其他业务成本应为19425000元,摊销应为10575000元。(13)教材第175页,最后一笔分录,借方应增加:“营业外支出 2 200 000”。(14) 教材第239页倒数第3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改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教材第255页正数第8行,(P/A, r, 10)改为:(P/A, r, 5);(16)教材第259页第5行:(100÷5)应为(10÷5)(17)教材第264页第14行:“库存商品”应为“发出商品”(18)教材第274页:第一笔会计分录的数字是否应为1100000,第二笔会计分录的数字是否应为900000。(19)教材第299页:(11)=(100000-200000)+(100000-100000)……这个(100000-100000)改为(953800-953800)。(20)教材第347页第六段:删除“重组债券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三、《财务成本管理》1.教材差错更正(1)教材第218页表下第5行“期末余值变现纳税”应为“变现余值损失抵税”,倒数第6行“(A/P,10%,5)”应为“(P/A,10%,5)”。(2)教材第219页第7行“-折旧抵税”应为“+折旧抵税”。(3)教材第277页第4行“营业流动资产增加”应为“经营营运资本增加”。(4)教材第281页第1行“净投资回报率”应为“净资本回报率”。(5)教材第299页第17行“每股销售收入83.19美元,每股净利润3.91美元”应为“每股销售收入83.06美元,每股净利润3.82美元”。(6)教材第308页倒数第11行“看跌期权的出售者”应为“看涨期权的出售者”。(7)教材第330页倒数第4行“NORMSDIST”应为“LN”。2.教材相关问题(1)问:教材第340页表11-19中“未修正项目价值”与“修正项目价值数字”是如何得出的?答:“未修正项目价值”与“修正项目价值”的计算方法,书上以第4年为例做了说明,在此以第3年为例进一步解释。第3年的“未修正项目价值”:第1节点:[0.483373×(1076 +1271)+0.516627×(484+679)]/(1+5%)=1652.90第2节点:[0.483373×(484+679)+0.516627×(190+385)]/(1+5%)=818.52第3节点:[0.483373×(190+385)+0.516627×(44+239)]/(1+5%)=404.18第4节点:[0.483373×(44+239)+0.516627×(-28+167)]/(1+5%)=198.43第3年的“修正项目价值”:第1和第2节点:由于第4年的第1-3节点无变化,所以不必修正。第3节点:第4年的第5节点239.25万元低于清算价值300万元,用300万元取代项目价值,所以:[0.483373×(190+385)+0.516627×(44+300)]/(1+5%)=434.08第4节点:[0.483373×(300+300)+0.516627×(300+300)]/(1+5%)=285.71该数字低于第3年的清算价值(400万元),用清算价值作为项目修正价值。(2)问:如果承认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筹资结构就会改变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那么即使满足两个条件为新项目筹资,也不能使用当前的平均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吗?教材163页说,“如果假设市场是完善的,资本结构不改变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则平均资本成本反映了当前资产的平均风险”, 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如果新项目的风险与企业当前资产的平均风险相同,并且继续采用相同的资本结构为新项目筹资,则可以使用当前的资本成本作为新项目的折现率。如果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则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只要新项目的风险与现有资产平均风险相同,就可以使用当前资本成本作为新项目的折现率。不过,完善的资本市场只是一种理论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完善的市场有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市场是无摩擦的,即不存在任何交易费用或者税收,全部资产均可以进行无限分割并均可交易,并且不存在任何限制规定;产品市场和证券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产品市场的所有生产者均以最低平均成本提供商品或者劳务,证券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均是价格接受者;市场信息处于有效状态,即信息是没有成本的,并且信息可以同时被所有的个体获得;所有个体均是理性的,即他们都是期望效用最大化的投资者。满足上述条件下,产品市场和证券市场都同时处于资源配置完全有效和运行完全有效状态。配置完全有效,是指稀缺资源可以得到最佳配置;运行完全有效是指交易成本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成本较低的债务筹资,会使权益成本随风险增加而增加,两者正好相抵,资本结构变化不会改变平均资本成本。这就是说,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杠杆企业和无杠杆企业的价值相等,平均资本成本不反映财务风险,它只是反映当前资产的平均风险。 (3)问: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实体现金流量法和股权现金流量法的现金净流量有什么区别?答: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实体现金流量法以企业实体的投资人作为计量现金流动的边界。这里的企业实体投资人包括股东和债权人。凡是项目引起的企业实体投资人经济利益变动的事项,都视为项目现金流量;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投资人内部的现金流动,不作为项目的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法以股东作为现金流动的边界,凡是引起股东经济利益增减变化的事项,都视为项目的现金流量,包括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现金流动。具体说来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体现金流量法下,利息是股东利益减少,债权人利益增加,对于实体投资人总体来说现金流量无变化;而在股权现金流量法下,利息是股东的经济利益流出,应作为项目的现金流出。(2)在实体现金流量法下,“所得税”指的是“EBIT×T”;而计算股权现金流量时,“所得税”指的是“(EBIT-I)×T”。(3)在企业实体现金流量法下,“净利”指的是“EBIT(1-T)”即息前税后净利;而在股权现金流量法下,“净利”指的是“(EBIT-I)(1-T)”即息税后净利。(4)正常情况下,企业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利息(1-T)。(4)问:教材第159页的表5-12中,旧设备变现损失减税(10000-33000)×0.4=(9200),为什么在考察旧设备时作为现金流出处理而不象折旧抵税那样处理?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这张图表的每一项的具体含义? 答:表5-12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列示继续使用旧设备方案得现金流出及其现值,下半部分列示购买新设备的现金流出及其现值。下面对继续使用旧设备方案的各项目进行解释。 第一项:旧设备变现价值10000元。一个项目使用原有资源时,相关的现金流量是它们的变现价值,即该资源的机会成本。如果旧设备变现预计可以取得 10000元的现金流入,因此相关的现金流出是10000元。第二项:旧设备变现损失减税9200元。这一项与前一项有关。如果旧设备出售,发生的损失可以抵减所得税9200元。继续使用旧设备意味着不变现,也就不能享受变现损失所抵减的所得税,相当于丧失了这一好处,因此应当作为现金流出项目。 第三项:每年付现操作成本作为现金流出。 第四项:折旧抵税。因为折旧可以减少应税所得,意味着可以少交所得税,相对减少现金的流出,减少的现金流出就增加了现金流入。 第五项:两年后大修理成本属于两年后的付现成本,是预计的现金流出。 第六项:残值变现收入是预计的现金流入。第七项:残值变现净收入纳税,属于将来的预计现金流出。·································2007年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勘误第三章P42页例3-4有误,正确的做法应是:(1)2007年1月1日确定购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包括购买价款、增值税额、保险费、装卸费等购入固定资产的成本=2 106 000 ×3.7908+7 000=7 990 424.8(元)借:在建工程 7 990 424.8未确认融资费用 2 546 575.2贷:长期应付款 l0 530 000银行存款 7 000(2)2007年度发生安装费用50 000元借:在建工程 50 000贷:银行存款 50 000(3)确定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间的分摊额: 表3-1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 单位:元日期 分期付款额 确认的融资费用 应付本金减少额 应付本金余额 (1) (2)=期初(4)×10% (3)=(1)-(2) 期末(4)=期初(4)-(3) 2007.1.1 7983424.80 2007.12.31 2106000 798342.48 1307657.52 6675767.28 2008.12.31 2106000 667576.73 1438423.27 5237344.01 2009.12.31 2106000 523734.40 1582265.60 3655078.41 2010.12.31 2106000 365507.84 1740492.16 1914586.25 2011.12.31 2106000 191413.75 1914586.25 0 合计 10530000 2546575.20 7983424.80 (4)2007年12月31日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结转工程成本、支付款项借:在建工程 798 342.48 [(l0 530 000-2 546 575.2)×10%]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798 342.48借:固定资产 8 838 767.28 (7 990 424.8+50 000+798 342.48)贷:在建工程 8 838 767.28借:长期应付款 2 106 000贷:银行存款 2 106 000(5)2008年l2月31日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支付款项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l0 530 000-2 106 000)-(2 546 575.2-798 342.48)]×10% = 667 576.73(元)借:财务费用 667 576.73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667 576.73借:长期应付款 2 106 000贷:银行存款 2 106 000(6)2009年l2月31日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支付款项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l0 530 000-2 106 000×2)-(2 546 575.2-798 342.48-667 576.73)]×10% = 523 734.40(元)借:财务费用 523 734.4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23 734.40 借:长期应付款 2 106 000贷:银行存款 2 106 000(7)2010年l2月31日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支付款项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l0 530 000-2 106 000×3)-(2 546 575.2-798 342.48-667 576.73-523 734.40)]×10% =365 507.84(元) 借:财务费用 365 507.84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65 507.84 借:长期应付款 2 106 000贷:银行存款 2 106 000(7)2011年l2月31日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支付款项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2 546 575.2-798 342.48-667 576.73-523 734.40-365 507.84=191 413.75(元)借:财务费用 191 413.7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91 413.75 借:长期应付款 2 106 000贷:银行存款 2 106 000 P58例3-12答案应:(1)答案没有问题(2)应是:营业厅的累计折旧金额=1800000×3%×8=432000(元)借:在建工程 1368000累计折旧 432000贷:固定资产 1800000(3)应是:旧电梯的账面价值=200000-200000/1800000×432000=152000(元)借:其他应收款 100000营业外支出 52000贷:在建工程 152000(4)答案没有问题(5)分录应是:借:固定资产 1567000贷:在建工程 1567000P62页第二笔分录应该是:借:在建工程 167 000贷:原材料 1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 000应付职工薪酬 50 000第七章P130:表格第二行S公司盈余公积20000000应改为2000000。第八章P157:第6、7行中的第一个“出”应是“入”;倒数第1、2行中的第一个“出”改为“入”。对于例8-6的处理中是否确认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处理根据目前查到的资料和咨询的结果来看,这里是存在争议的。P159:倒数第6、7、9、10、11行中的第一个“出”改为“入”。P160:是否确认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处理根据目前查到的资料和咨询的结果来看,这里是存在争议的。第十章P196第10行中的“本付息”改为“本分期付息”第十一章P206页倒数第四行中的“其他业务支出”应改为“其他业务成本”。P213页[例11-7]例题的条件有些问题,所以将例题叙述改一下,会计处理不变:答案处理在P214页最下面应该加上一笔分录:借:预计负债 24000贷:营业外收入 24000第十三章P259页(3)中的第2笔分录删除。第十九章P374页第9行中的“预收账款”改为“预付账款”P378页第3行中的“单步式”改为“多步式”《财务管理》2007年教材勘误表1.P23:第二行“相关”改为“不相关”单期资产的收益率计算公式第一行第二个“=”改为“+”2.P28:A、B项目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中括号中的每一个数字后面均少了“%”3.P26:方差的公式少了求和符号;标准差的公式中“Pi”改为“Ri”,将“Ri”改为“Pi”4.P33:“三、系统风及其衡量”上面一行中“因数系统风险”改为“因为系统风险”5.P44:贝他甲的计算式中“ σ甲,m”改为“ρ甲,m”6.P53例3-9:缺少了“银行利率为6%”的条件7.P53:年资本回收系数及上面公式中“n”改为“-n”8.P53:例3-9解答第一行的“14.7915”改为“14.7519”;第二行“24.7915”改为“14.7519”、“24.7915”改为“24.7519”9.P54:倒数第7行“F/A”改为“F/P”10.P55-P56:例题3-14的解答中“(P/A,2%,5)”改为“(P/A,2%,4)”,相应的计算结果也需要修改11.P57:第三行的公式改为“P0=A×[(P/A,i,m+n)-(P/A,i,m)]”12.P60:例3-22第6、7行中“4.9464”改为“4.9164”,计算结果改为13.59%13.P61:第5行“12.25%”改为“10.25%”;第二节上面一行中第一个等号后面加上“P×”14.P63:第7行的计算式左边的分母改为“16%-18%”15.P65:表3-2中第5行第2列“2.704”改为“2.074”16.P68:例3-34:解答第二行分母上的“n”改为“5”;第三行“1000”改为“100”例3-35:将“债券到期仍按面值收回”改为“债券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息”17.P69:倒数第4行“7.65%”改为“7.84%”18.P70:例3-38第2行“券面”改为“票面”;第3行“400元”改为“40元”19.P71“例3-40”中“106%”改为“10600”20.P72:第2行“940000”改为“94000”;(2)答案前两行中的“940000”改为“94000”21.P72:倒数第3行小于号后面的“4000”改为“94000”22.P85:例4-10答案(4)中“+7”删除,“507”改为“500”;(5)中“-507”改为“-500-7”23.P86:续表中合计数中的“4070”改为“5070”24.P86:倒数第2行“(1-T)”去掉25.P91:例4-8”改为“例4-9”;例4-14第四行中NCF的下标“2-8”改为“2-10”26.P94“例4-8”改为“例4-9”;“例4-10”改为“例4-11”27.P96:“例4-17”改为“例4-19”28.P97:“例4-16”改为“例4-18”;“例4-17”改为“例4-22”29.P105:倒数第1行改为“228.914大于206.020大于162.648大于117.194”30.P106:倒数第8行“NCF”改为“ΔNCF”;“IRR”改为“ΔIRR”31.P107:倒数第4行中大于号改为小于号;倒数第5行中小于号改为大于号32.P110:倒数第4行“795.94”改为“795.54”;倒数第3行“718.07”改为“659.97”;倒数第2行“718.07”改为“659.97”33.P120:表5-1第3列倒数第2行的数据改为“1.98”表5-1第4列后三行的数据分别改为“3.63”、“2.18”、“5.81”每股股票价值的计算式中“5.82”改为“5.81”、“4.1427”改为“4.1356”34.P121:例5-3(2)原题和答案中的“交易价格”改为“价值”35.P125:例5-5答案最后一行中“982”改为“900”36.P127:倒数第2行中“手续费手赎回”改为“手续费赎回”37.P130:表格倒数第二行“基金市场账面价值”改为“基金资产市场价值”38.P138第六行:“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改为“除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39.P153:表6-5中第三列最后一行“80”改为“60”40.P163:倒数第九行公式中的“进货成本”改为“存货进价”41.P165:平均缺货量的公式分母中的“-”改为“+”42.P299:例10-13中“20×4”改为“20×7”P233:“2006年企业财务杠杆系数”改为“2007年企业财务杠杆系数”43.P302:表10-22中全年数第3行和第四行分别改为“2.95”和“4040”44.P303:表10-23中最后一列最后一行的内容移至最后一列倒数第二行45.P307:表10-26中第四列第5行“30.72”改为“31.32”,第8行“60.52”改为“61.12”46.P308:表10-27“本年材料采购成本”对应的小计“216506”改为“218700”47.P309:表10-28表头中“20×4”改为“20×7”表10-29中第3季度的固定性销售费用改为“7500”48.P312:标题和标题下面第一句话中的“特种决策预算”改为“投资决策预算”49.P385:“资本公积=实收资本(股本)中的资本溢价(股本溢价)”改为“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中的资本溢价(股本溢价)”50.P386:第一行分子中“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改为“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报告期时间”倒数第四行“营业净利润”改为“营业净利率”51.P391:总资产增长率公式的分子“本年总资产增长率”改为“本年总资产增长额”52.P391:最后一行“2005年”改为“2004年”53.P392: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的公式下面第二行“2005年”改为“2004年”54.P398:“业绩评价的内容”上数第二行“债仅人”改为“债权人”55.P402:表12-24中“流动资产比率”改为“流动资产周转率”····························参考网址:
helloJ80430
1、单利:I=P*i*n 2、单利终值:F=P(1+i*n) 3、单利现值:P=F/(1+i*n) 4、复利终值:F=P(1+i)n或:P(F/P,i,n) 5、复利现值:P=F*(1+i)- n或:F(P/F,i,n) 6、普通年金终值:F=A[(1+i)n-1]/i或:A(F/A,i,n) 7、年偿债基金:A=F*i/[(1+i)n-1]或:F(A/F,i,n) 8、普通年金现值:P=A{[1-(1+i)- n]/i}或:A(P/A,i,n) 9、年资本回收额:A=P{i/[1-(1+i)- n]}或:P(A/P,i,n) 10、即付年金的终值:F=A{[(1+i)(n+1)-1]/i-1}或:A[(F/A,i,n+1)-1] 11、即付年金的现值:P=A{[1-(1+i)-(n-1)]/i+1}或:A[(P/A,i,n-1)+1] 12、递延年金现值: 第一种方法:先求(m+n)期的年金现值,再扣除递延期(m)的年金现值。 P=A{[1-(1+i)-(m+n)]/i-[1-(1+i)- m]/i}或:A[(P/A,i,m+n)-(P/A,i,n)] 第二种方法:先求出递延期末的现值,再将现值调整到第一期期初。 P=A{[1-(1+i)- n]/i*[(1+i)- m]}或:A[(P/A,i,n)*(P/F,i,m)] 第三种方法:先求出递延年金的终值,再将其折算为现值。 P=A{[(1+i)n-1]/I}*(1+i)-(n+m)或:A(F/A,I,n)(P/F,I,n+m) 13、永续年金现值:P=A/i 14、折现率: i=[(F/p)1/n]-1(一次收付款项) i=A/P(永续年金) 普通年金折现率先计算年金现值系数或年金终值系数再查有关的系数表求i,不能直接求得的通过内插法计算。i=i1+[(β1-α)/(β1-αβ2)]*(i2-i1) 15、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i=(1+r/m)m-1 式中:r为名义利率;m为年复利次数16、风险收益率:R=RF+RR=RF+b*V 17、期望值:(P49) 18、方差:(P50) 19、标准方差:(P50) 20、标准离差率:V=σ/E 21、外界资金的需求量=变动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百分比x销售的变动额-变动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百分比x销售的变动额-销售净利率x收益留存比率x预测期销售额 22、外界资金的需求量的资金习性分析法:高低点法(P67)、回归直线法(P68) 23、认股权证的理论价值:V=(P-E)*N 注:P为普通股票市场价格,E为认购价格,N为认股权证换股比率。 24、债券发行价格=票面金额*(P/F,i1,n)+票面金额* i2(P/A,i1,n) 式中:i1为市场利率;i2为票面利率;n为债券期限 如果是不计复利,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债券发行价格=票面金额*(1+ i2 * n)*(P/F,i1,n) 25、可转换债券价格=债券面值/转换比率 转换比率=转换普通股数/可转换债券数 26、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CD/(1-CD)* 360/N * 100% 式中:CD为现金折扣的百分比;N为失去现金折扣延期付款天数,等于信用期与折扣期之差 27、债券成本:Kb=I(1-T)/[B0(1-f)]=B*i*(1-T)/ [B0(1-f)] 式中:Kb为债券成本;I为债券每年支付的利息;T为所得税税率;B为债券面值;i为债券票面利率;B0为债券筹资额,按发行价格确定;f为债券筹资费率 28、银行借款成本:Ki=I(1-T)/[L(1-f)]=i*L*(1-T)/[L(1-f)] 或:Ki =i(1-T)(当f忽略不计时) 式中:Ki为银行借款成本;I为银行借款年利息;L为银行借款筹资总额;T为所得税税率;i为银行借款利息率;f为银行借款筹资费率 29、优先股成本:Kp=D/P0(1-T) 式中:Kp为优先股成本;D为优先股每年的股利;P0为发行优先股总额 30、普通股成本:股利折现模型:Kc=D/P0*100% 或Kc=[D1/P0(1-f)]+g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c=RF+β(Rm-RF) 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法:Kc=RF+Rp 式中:Kc为普通股成本;D1为第1年股的股利;P0为普通股发行价;g为年增长率 31、留存收益成本:K=D1/ P0+g 32、加权平均资金成本:Kw=∑Wj*Kj 式中:Kw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j为第j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Kj为第j种资金的成本 33、筹资总额分界点:BPi=TFi/Wi 式中:BPi为筹资总额分界点;TFi为第i种筹资方式的成本分界点;Wi为目标资金结构中第i种筹资方式所占比例 34、边际贡献:M=(p-b)x=m*x 式中:M为边际贡献;p为销售单价;b为单位变动成本;m为单位边际贡献;x为产销量 35、息税前利润:EBIT=(p-b)x-a=M-a 36、经营杠杆:DOL=M/EBIT=M/(M-a) 37、财务杠杆:DFL=EBIT/(EBIT-I) 38、复合杠杆:DCL=DOL*DFL=M/[EBIT-I-d/(1-T)] 39:每股利润无差异点分析公式: [(EBIT-I1)(1-T)-D1]/N1=[(EBIT-I2)(1-T)-D2]/N2 当EBIT大于每股利润无差异点时,利用负债集资较为有利;当EBIT小于每股利润无差异点时,利用发行普通股集资较为有利。 40、公司的市场总价值=股票的总价值+债券的价值 股票市场价格=(息税前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普通股成本 式中:普通股成本Kc=RF+β(Rm-RF) 41、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RP=∑WjRj 42、协方差:Cov(R1,R2)=1/n ∑(R1i-R1)( R2i-R2) 43、相关系数:ρ12=Cov(R1,R2)/(σ1σ2) 44、两种资产组合而成的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σP=[W12 σ12+ W22 σ22+2W1 σ1 Cov(R1,R2)]1/2 45、投资组合的β系数:βP=∑Wiβi 46、经营期现金流量的计算:经营期某年净现金流量=该年利润+该年折旧+该年摊销+该年利息+该年回收额 47、静态评价指标: 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额/投资总额x100% 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投产若干年每年相等的现金净流量 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建设期 48、动态评价指标: 净现值(NPV)=-原始投资额+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x年金现值系数 净现值率(NPVR)=投资项目净现值/原始投资现值x100% 获利指数(PI)=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1+净现值率(NPVR) 内部收益率=IRR (P/A,IRR,n)=I/NCF式中:I为原始投资额 49、短期证券到期收益率:K=[证券年利息+(证券卖出价-证券买入价)÷到期年限]/证券买入价*100% 50、长期债券收益率: V=I*(P/A,i,n)+F*(P/F,i,n) 式中:V为债券的购买价格 51、股票投资收益率: V=∑(t=1~n)Dt/(1+i)t+F/(1+i)n 52、长期持有股票,股利稳定不变的股票估价模型:V=D/K 式中:V为股票内在价值;D为每年固定股利;K为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 53、长期持有股票,股利固定增长的股票估价模型: V=D0(1+g)/(K-g)=D1/(K-g) 式中:D0为上年股利;D1为第一年预期股利 54、基金的单位净值=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基金单位总份额 55、基 金 = (年末持有份数*年末基金单位净值-年初持有份数*年初基金单位净值) 收益率 年初持有份数*年初基金单位净值 56、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x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 57、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持有机会成本+固定性转换成本 58、最佳现金持有量:Q=(2TF/K)1/2式中:Q为最佳现金持有量;T为一个周期内现金总需求量;F为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K为有价证券利息率 59、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TC)=(2TFK)1/2 60、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 61、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360*平均收账天数 62、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63、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当期必要现金支出总额-当期其它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总额)/当期应收账款总计金额 64、存货相关总成本=相关进货费用+相关存储成本=存货全年计划进货总量/每次进货批量*每次进货费用+每次进货批量/2 *单位存货年存储成本 65、经济进货批量:Q=(2AB/C)1/2式中:Q为经济进货批量;A为某种存货年度计划进货总量;B为平均每次进货费用;C为单位存货年度单位储存成本 66、经济进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TC)=(2ABC)1/2 67、经济进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W=PQ/2=P(AB/2C)1/2 68、年度最佳进货批次:N=A/Q=(AC/2B)1/2 69、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进货批量:Q=[(2AB/C)(C+R)/R]1/2 70、缺货量:S=QC/(C+R) 式中:S为缺货量;R为单位缺货成本 71、存货本量利的平衡关系: 利润=毛利-固定存储费-销售税金及附加-每日变动存储费x储存天数 72、每日变动存储费=购进批量*购进单价*日变动储存费率 或:每日变动存储费=购进批量*购进单价*每日利率+每日保管费用 73、保本储存天数=(毛利-固定存储费-销售税金及附加)/每日变动存储费 74、目标利润=投资额*投资利润率 75、保利储存天数=(毛利-固定存储费-销售税金及附加-目标利润)/每日变动存储费 76、批进批出该商品实际获利额=每日变动储存费*(保本天数-实际储存天数) 77、实际储存天数=保本储存天数-该批存货获利额/每日变动存储费 78、批进零售经销某批存货预计可获利或亏损额=该批存货的每日变动存储费*[平均保本储存天数-(实际零售完天数+1)/2]=购进批量*购进单价*变 动储存费率*[平均保本储存天数-(购进批量/日均销量+1)/2]=购进批量*单位存货的变动存储费*[平均保本储存天数-(购进批量/日均销量+1) /2] 79、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该利润中心可控成本总额(或:变动成本总额) 80、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成本总额=该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 81、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该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该利润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82、公司利润总额=各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之和-公司不可分摊的各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83、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 84、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值/前期数值 85、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86、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87、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88、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89、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90、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91、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 92、劳动效率=主营业务收入或净产值/平均职工人数 93、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94、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x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95、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年初数+应收账款年末数)/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96、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x360)/主营业务成本 97、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周转期(天数)=(平均流动资产周转总额x360)/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98、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99、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100、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101、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10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103、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10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x100% 105、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106、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总数 107、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108、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上年销售(营业)收入总额x100% 99、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x100% 109、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 110、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1/3 - 1]x100% 111、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112、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113、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114、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