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love玉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由于审核等同IPO,借壳犹似雷区。但眼下,多家公司反其道而行主动贴靠借壳标准,究竟有着怎样的背景和逻辑?
国投中鲁(600962)、金丰投资(600606)和秦岭水泥(600217)三个重组案例的共性显示,对于重组的国有企业比照借壳进行信息披露并不是坏事,某种意义上是在彰显国企改革的力度与决心,也避免了“落人话柄”的尴尬局面。另一层的解读是,监管部门对于借壳上市的把控逐渐由形式转向实质。
西谚云:“彼之毒药,我之蜜糖”。多数公司重组避之不及的借壳,竟成了部分公司追捧的“香饽饽”。
近期,国投中鲁、金丰投资和秦岭水泥三个重组案例的共性显示,对于重组的国有企业比照借壳进行信息披露并不是坏事,某种意义上是在彰显国企改革的力度与决心,也避免了“落人话柄”的尴尬局面。另一层的解读是,监管部门对于借壳上市的把控逐渐由形式转向实质。
不寻常的“自我要求”
上周五(9月19日),国投中鲁发布重组预案,拟发行股份购买江苏环亚全部股权。亮点之处在于对借壳的认定。
据方案,在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情况下,注入资产成交金额20.50亿元,占上市公司2013年度资产总额的90.57%,未达到100%。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简称《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之规定,本次重组不构成借壳上市。
但公司却表示,本次交易虽未达到借壳上市的相关指标,但涉及上市公司拟出售全部资产和负债;同时,交易完成后主业发生重大变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其交易实质已满足借壳上市的实质要件,故构成借壳上市。
据记者统计,从2013年至今的数十个借壳案例中,从没有主动贴靠借壳的情况。相反,出于规避严苛监管、突破政策限制等考量,上市公司穷极各种手段巧避借壳的案例呈高发态势。
与国投中鲁类似,今年另两起重组虽不构成借壳,但在信息披露与合规性审核上却全面按照借壳标准进行。它们分别是金丰投资与绿地集团的重组,及秦岭水泥与中再生旗下8家公司的重组。
以秦岭水泥为例,重组草案显示,本次重组拟购买资产截至2013年末的资产总额合计为18.92亿元,占上市公司2013年末资产总额22.32亿元的84.77%,按《重组管理办法》不构成借壳上市。但“为了让投资者更充分地知晓本次重组的相关信息”,公司董事会决定参照借壳上市的标准披露本次重组。在合规性审查环节,两家公司的独立财务顾问也根据借壳规定进行审查,并按照IPO标准对标的资产进行审查。
两家公司严格的“自我要求”,与国投中鲁的处理异曲同工。
“类借壳”的逻辑
仔细梳理国投中鲁、金丰投资和秦岭水泥三个案例,可以发现三家上市公司均属国企序列。
其中,秦岭水泥重组前后实际控制人均为国资。一位资深并购人士告诉记者,本次重组后上市公司业务发生了完全的变化,实际控制人也发生了变更,“如果就因为资产总额标准没有过线就不按借壳处理的话,肯定会有人说闲话。”在他看来,中再生为央企,旗下企业运作十分规范,即使按照借壳标准来审理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再来看金丰投资。重组前,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重组后变为“上海市国资系统中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地产界巨头,绿地集团资产总额大大超过金丰投资。对照相关标准,本次重组是否构成借壳的关键就看实际控制人是否发生变更。
敏锐的投资者可以发现,金丰投资重组方案中的表述十分暧昧,并未直接给出是否构成借壳的答案,但在合规性说明中,却对照了《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关于借壳新规持续经营问题的通知》等规定。
由此,金丰投资也被业界视为一起“严格自我要求”而产生的“类借壳”。市场人士表示,如果按照借壳标准审核,暗示着上海国资委并不控制重组后的绿地集团。由此,绿地集团日后的重大经营决策可以尽可能脱离国资的掣肘,“混合所有制是对其企业性质的一次确认。”
国投中鲁的动机也与此有关。公司在重组预案中表示,国投公司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之一,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与所出资企业更加强调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更加突出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和管理手段。改变以往与所出资企业的垂直管理模式,“先行先试”地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国投公司发展之路,而以国有资本为主的并购基金在不影响国有资本收益权的前提下,解决了国有资产垂直管理带来的市场化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的管理与运营让位于市场。
由此可见,既然上市公司已经脱离国投公司控制,公司就试图让重组的性质更明确一些,让等同于IPO的借壳为其背书。
借壳认定转向实质
除了公司的自发选择之外,监管之手也在其中若隐若现。参与秦岭水泥重组的资深并购人士表示,在处理该案例时正值今年年初,证监会宣布借壳等同于IPO之后,相关方比较担心政策的下一步走向,“等同IPO肯定表明监管在趋严。这个项目已经离红线很近了,万一标准稍作调整,有可能被动纳入借壳审核。”
国投中鲁也领会了监管意图。一位市场人士透露,此前泰亚股份(002517)令人眼花缭乱、意在规避借壳的重组方案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导致公司停牌快近2个月核查,结果仍胎死腹中。
前述市场人士说,“公司也没那么自觉,或许是监管部门的要求。把标的资产评估出尽可能的高价,又控制在借壳之外,监管部门对此不太认同。”
对于借壳这座“围城”的不同选择,背后也夹杂着业界对借壳标准的争议。
“借壳怎么认定?借壳怎么审?恐怕都有不合理的地方。”投行人士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曾在内部提出审核时对于是否发生借壳的理解要从“重组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发生根本性变化”出发。“置出全部资产,上市公司主营当然发生根本性变化。类似国投中鲁的案例被认定为借壳是从实质来把握借壳本质,我认为是比较合适的。”有并购人士这样认为。
“有人说借壳是一场无聊的"猫鼠游戏",但在并购重组趋向市场化的情况下,其博弈反而更为激烈。从如何认定借壳,到如何审核借壳,监管部门需要慎重考虑。”上述人士如是说。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毕竟希兮
我也是考过注会的人,从一开始听得就是东奥家的课程,个人觉得东奥的张志凤(会计)、闫华红(财管)、刘颖(税法)、郭守杰(经济法),这四个老师讲的好,尤其张志凤和刘颖,真的很棒,个人建议,千万不要听吕鹏的课,这个人上课除了吹牛就是胡扯,真心拉低东奥讲师的水平。但是,我感觉好的,不一定适合你。这个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不多东奥的辅导教材可能市场占有率高一些,建议你想听一下两家的视频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其实更多的是你要选择一个合适你的老师。网上现在有很多他们两家的视频课程,你可以想听一听
私人发艺工匠
东奥会计网校,中华会计网校哪个好?(三) 我看到很多同学在问东奥会计网校,中华会计网校哪个好?忍不住写下自己的感受,我是五门课报东奥,一门报中华。我个人感觉:现在的东奥师资力量比中华好,只是中华管理比东奥严格。所在,你在网上,很容易找到分享的东奥课件,中华的课件基本找不到。【转】给予大家参考 东奥六门课程的老师: 会计:张志凤 审计:刘圣妮(外号,刘姥姥,听外号你就知道她有多啰嗦,但是考试的时候,你就得感谢她的啰嗦,很多东西不由自主就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中,网上有人说,她的普通话不标准,说实话,我听课时都调到1.6倍了,还是很清楚听到,如果她的普通话不标准,我估计99%的人普通话都不标准了。) 财管:闫华红 经济法:郭守杰 税法:刘颖 VS 叶青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田明(说实话,这个普通话是在难懂,口音太重了,你调到1.6倍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我2011年基本是放弃了听这门课,结果以2分之差,未能通过。2012年我报考了,中华的课,杭建平讲的确实好,能把这么枯燥的一门,讲得让你会去听,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本事,杭建平的普通话标准,调到1.8倍,都很清楚) 个人观点: 1、会计:张志凤;审计:刘圣妮;财管:闫华红;经济法:郭守杰; 这四门课,我都是基本上只听了这四位老师的基础班,习题班,就稀里糊涂地过了。我是上班族,没有多余的时间,只有晚上下班后才有时间听课,其实老师水平高,你真正听懂了,就能过。再质而不在量。 2、税法:刘颖 VS 叶青,不好说,网上对这两个老师的对比是最多的,很难说谁好谁坏,我只是习惯了听刘颖的课,虽然我去年差几分,没有通过,我今年还是选择报刘颖的班。我觉得刘颖讲课有激情一些,我试听了叶青的课,有点像学者讲课,不紧不慢,我不太适应这种风格。 3、我个人认为东奥师资唯一弱的是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我没有听过田明的课,不好评论,好与坏,只是口音太重,讲话根本听不懂,这样你也就不会去听。好像吕鹏加入东奥了,这样也许都弥补了。吕鹏的课,我在中华听了很小一段,普通话标准,这点放心。 4、我做的最多就是最后六套模拟题,两大网校自己编写印刷的。个人感觉,中华这个比东奥好,最起码,它的答案不会像东奥,勘误频繁。特别是2011年的税法,我印象中,东奥的每套题最后大题答案基本都错,真的是改的惨不忍睹。今年我做中华的税法最后六套题,答案基本没有勘误的。战略答案也基本没有勘误的。 5、答疑:东奥 VS 中华 的答疑师资怎么样,不好评论。但是就速度来讲,可能东奥的更快一些。答疑版面,我觉得东奥的老版面还好一点,新版面反而没有以前的方便。中华现在的答疑版面和以前东奥的很类似,很方便能看到和自己相同问题的答疑,这样,也许从老师对别人疑问的回答中就能找到答案了。两个网校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就是回答问题喜欢绕,然后很显而易见的疑问,却要你再问一次,例如我问这个题,是对或错,少写了三个字“为什么”,老师回答“错”,这样,你就得再问一次,为什么?
孔雀凉凉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会计辅导网校,考生们最为熟悉的就是东奥会计在线和中华会计网校,相信也有不少考生在两者之间犹豫许久,那么到底该如何准确的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网校呢?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了解。
1. 师资
师资力量是一家网校的精髓,好的老师才会为学员们保驾护航,而在这方面东奥具有一定的优势。在2019年东奥辅导课程中,由东奥名师带领学员们开启备考之旅,张志凤、郭守杰、闫华红、刘圣妮、刘颖、田明等老师,都是业内名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考生掌握重难点,提炼高频考点,抓住考试核心关键点,从而提升考生学习效率。
2. 辅导书
备考中辅导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选择辅导教材一定要看学员们认可度高业内口碑较好的品牌,东奥的《轻松过关》系列图书几乎涵盖了教材中的重点和考试大纲的考点,帮助众多学员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考生们备考路上一大利器。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