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5

十十十月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2014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满堂红李娜

已采纳

一、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的变化(一)首次提出了离职后福利的概念新增的离职福利有:提存计划——其中有养老保险和事业保险,提存计划有一定上限,企业支付满上限后就完成了提存计划,完成了自己的义务,新的准则由过去的二级科目社会保险费转向了离职后福利,对此内容进行核算,设定受益计划是指如企业为职工提供的社会统筹外补充退休金等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例如央企国企等对工作制退休的职工每月有额外的现金或事物补助。旧准则没有提到对设定受益计划的处理规定,而在新准则中规范了处理方法。增加离职后福利这一科目可能会对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制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的影响。(二)对职工和职工薪酬有更全面的定义企业获得了职工的服务所以支付出的各种报酬在旧准则下就称之为薪酬。新准则下,对职工薪酬的定义增加了企业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之后给予职工的报酬和补偿。同时,新会计准则下,职工的范围也扩大了包含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未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以及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未由企业正式任命却向企业提供劳务的人员,即包含了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和临时员工,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劳务派遣”的问题。同时,企业应按照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支付职工直系亲属、受赡养人等相关人员的福利。(三)提出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概念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等的薪资。除了规定对职工发放福利,还明确规定了福利发放方式以及具体的会计核算。通过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旧准则在于鼓励员工主动接受裁员并获得一些补偿,而新会计准则则是在员工辞退之后提供一定的补偿和报酬。无论员工提供什么服务,都应享受平等的权利。(四)加入了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辞退福利等薪酬新会计准则中加入了短期薪酬的概念(具体内容参照准则),相比旧准则,企业对辞退福利的核算涉及到折现率的计算,但由于确定折现率的变量有一定难度,所以过程较为繁琐,而新准则的修订简化了辞退福利的核算。这几项新规定,对职工的劳务、工资、保险等方面提供了保障,有利于维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

2014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253 评论(12)

月球的球球

一、会计处理。1、如果是列入企业员工工资薪金制度、固定与工资薪金一起发放的福利性补贴,发放时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如果是按照其他规定发放的,如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交通补贴、探亲假路费等,发放时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二、税务处理1、固定与工资薪金一起发放的福利性补贴,符合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规定的,可作为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税前全额扣除。职工要列入工资总额计交个人所得税。2、企业发生的除符合上述条件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扩展阅读:职工福利费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一、职工福利费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2014)第六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当在实际发生时根据实际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职工福利费为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职工福利费的范围,会计实务中一般是按照财企[2009]242号文件界定的范围作为基础。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前,会计实务中一般是职工福利费按照工资的14%进行计提,借方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贷方计入负债;而会计准则修订后,不再预提,而是按照实际发生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二、职工福利费税务处理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于职工福利费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国税函[2009]3号对职工福利费明确了其列支范围。《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此处的“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并且允许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总额,而不是会计上的工资薪金提取数总额。三、职工福利费税会差异分析企业根据财企[2009]242号的规定确认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但是能否以职工福利费的名义税前扣除,则需要按照国税函[2009]3号文件的规定进行判断。如果满足国税函[2009]3号文件的规定,则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税前扣除工资总额的14%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税前扣除,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四、职工福利费纳税调整关于会计上以前年度预提的职工福利费结余使用的纳税调整,企业以前年度根据修订前的会计准则预提了职工福利费,但是截至会计准则修订时尚未使用完而存有余额的,在会计准则修订后不再继续预提和冲转,待实际发生职工福利费支出时直接冲减余额。以前年度结余的职工福利费,在以前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时已经做过应纳税所得额调增,而在实际使用以前年度结余的职工福利费时会计上没有计入成本或费用,所以需要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减。

167 评论(14)

Titi080808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发布于2014年1月27日发布文件为: 《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通知》财会[2014]8号全文如下: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职工薪酬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并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我部于2006年2月25日发布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同时废止。

358 评论(10)

lifeierwawa

2014年1月27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版《企业会计准则9号——职工薪酬》(财会[2014]8号),并规定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2006年2月2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同时废止。新旧准则最大的不同在于新准则首次提出了离职后福利的概念。离职后福利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1)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根据新准则,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属于设定提存计划,需在“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中核算,而原准则下是在“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中核算。(2)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如企业为职工提供的社会统筹外补充退休金。旧准则没有对此项业务做明确的处理规定,而在新准则中规范了处理方法。设定受益计划的实施比较麻烦,可能需要精算师确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精算师精算的结果计算确定企业每期的年金费用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确认和列报。这一变动可能会对很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另外,新准则相比于旧准则的主要变动之处还有:(1)对职工和职工薪酬的定义做了更全面的阐述;(2)将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辞退福利等定义和处理方法由指南和讲解移入准则正文;(3)提出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概念和核算方法。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符合提存条件的,适用设定提存计划的准则规定,否则按设定受益计划的规定处理。

149 评论(9)

威武的灰姑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现予印发,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 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 指南1号:存货 * 指南2号:长期股权投资 * 指南3号:投资性房地产 * 指南4号:固定资产 * 指南5号:生物资产 * 指南6号:无形资产 * 指南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指南8号:资产减值 * 指南9号:职工薪酬 * 指南10号:企业年金基金 * 指南11号:股份支付 * 指南12号:债务重组 * 指南13号:或有事项 * 指南14号:收入 * 指南16号:政府补助 * 指南17号:借款费用 * 指南18号:所得税 * 指南19号:外币折算 * 指南20号:企业合并 * 指南21号:租赁 * 指南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 指南23号:金融资产转移 * 指南24号:套期保值 * 指南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 指南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 差错更正 * 指南30号:财务报表列表 * 指南31号:现金流量表 * 指南33号:合并财务报表 * 指南34号:每股收益 * 指南35号:分部报告 * 指南37号:金融工具列表 * 指南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 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1) * 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2) * 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3) * 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4) * 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5) * 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6) * 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7) * 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8) * 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9) * 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10)参考资料:

10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