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colate宸
其意思即为“孔子曾经做过管理库房的小吏,他说:‘算账计数必须要准确才行啊!’”这里的‘当而’就是说要适当“会计”一词的由来“会计”一词人人皆知,它是监督和管理财务工作的代称,而今,也用“会计”称谓做此类工作的人。“会计”的历史颇久,古已有之。据记载,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再追溯根源考查一下,相传“会计”一词是大禹留下来的。今日浙江省的绍兴、嵊县、诸暨、东阳等地之间有座山,古代曾叫做“苗山”。大禹晚年时,在苗山自此改名“会稽山”了,至今仍沿用此名。“会稽”即“会计稽核”之意,故此词是大禹发明,并且流传下来的。古书中多处都有使用“会计”一词:《孟子》中有“会计当而已矣”记载;《战国策》有冯谖为“孟尝君市议”故事,孟尝君想派员去薛邑替他取债款,他问他的门下,“谁习计会?”古代的“计会”就是如今的“会计”,冯谖立即站出来,自荐为孟尝君做会计。汉代把周朝的会计官职又作发展,设立了管理这些会计事务的官职了,也许这就是最早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财政司呢!“会计”最早起源于中国,历经很长时间,才形成现在意义上的“会计”。“会计”就是“总会计算”的意思。“会”字在当“总计”讲的时候,应读做“侩”(Kui)。一字多音(多义)在我国文字中是常见的现象。“会计”一词最早出于《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大禹晚年在绍兴的苗山上大会诸侯,稽核他们的功德,这个行动称会稽(会计)。“会计”一词用在财务上也是非常早的。《孟子》里有“会计当面已矣”的话。《战国策》“冯瑗为孟尝君市义”里也提到了过一句词,孟尝君要派人去薛邑收债,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 冯瑗则应声而出。到了汉代,我国设置了管理会计事务的官职。《汉书》上载,汉初的桑弘羊,曾“为大习农中丞管会计事”,平文侯张苍则担任了计相的官职。再补一点,去洗脸了:温习古代典籍,在《孟子·万章》篇中看到一句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按照湖南师大张以文教授的注解,其意思即为“孔子曾经做过管理库房的小吏,他说:‘算账计数必须要准确才行啊!’”读到这句话,首先让笔者感到尴尬的是这里的“会”字读什么音,是“kuai”还是“hui”。为此笔者专门打电话请教一些专家,也查阅了大量资料,一致的结论是读“kuai”。进而使我萌发了探究“会计”一词起源的兴趣。在查阅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会计”一词在我国起源极早,并与一件历史性大事有关。相传夏朝时,各地方官员在大禹的率领下,治水工作取得开天辟地的业绩,为了计功封爵开好一个全国性的表彰会,大禹晚年在浙江绍兴的茅山大会诸侯,汇总稽核他们的功德业绩。闭会后,一生辛劳的大禹仙逝,并葬于茅山。这件历史性大事就被称为“会稽”,茅山也因此改名为会稽山。《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然而这里的“会稽”虽有记录核实之意,但尚未作为财务核算专用。笔者查阅资料显示,将“会计”作为财务核算专用名词,从文字可考史上看正是来源于《孟子·万章》篇。另据史料判定,从周代开始,我国就设置了专门官吏为皇朝掌管财物赋税,进行“月计岁会”,有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kuai:总计)”的说法。稍后,我国历史上不仅有从事财务核算职业的专业人员,而且为了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还专门设立了官方管理机构和管理职位。在《战国策》“冯谖孟尝君市义”这个著名故事里记载:孟尝君问门下诸君:“谁习计会?”应声而出者是冯谖。可见冯谖在投奔孟尝君门下以前是会计专业毕业生或者是从事过会计专业工作的。汉朝时期,我国设立了管理会计事务的官职。《汉书》中记载:汉初有个理财专家名叫桑弘羊。此人曾担任过“为大习农中丞管会计事”的官职。由此看来,我国古代会计这个专业不仅产生得早,而且十分为社会管理所重视。现在再回到孟子的“会计当而已矣”。在《孟子·万章》篇里,孟子给万章要阐释的道理是:士人做官必须是为了推行道义而不是去谋求私欲,接受厚禄;士人为社会做事必须尽职尽责,按规则办事,而不能在做事的过程中,靠谋求私利去致富。如若不然,那就不如去“抱关击折”,即守城门打更鼓。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孟子引述了孔子的话。据史料记载,20岁左右的孔子先后做过管理仓库账目和管理牛羊畜牧的小头目。孔子后来在谈论他做这些事的感受时说:做会计就要确保账目的精确,牧牛羊就要让牲口长得肥壮。儒家圣贤的思想和理念对我们特别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来说,教益是十分深刻的。我们知道,儒家思想体系十分强调“诚”“信”两字。孔子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并将“信”与“恭、宽、敏、惠”一起并列,创建了人的品德修养伦理体系。孟子传承了孔子的伦理哲学思想,着重研究了“诚”,把“诚”作为世间一切事物的本源和人们安身立命于社会、于自然界的必备秉性,提出并阐释了“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的重要思想。从此,诚信被看做是人们立身处世、道德修养的必备要义和治国安民的基本准则。在现代生活中,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财务状况,维护社会各方财产的安全,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会计职业道德的操守为重乃是会计工作的灵魂所在。目前,由于诚信缺失,假账满天飞,国家损失惨重,人们怨声载道,会计行业的生存发展也面临着生死攸关。如何力戒假账,重塑诚信,确确实实是我们整个会计行业和每一位会计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大事。
HELLO小不不
1.跟会计有关的诗句 答:首尾吟 邵雍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会计时。进退云山为主判,陶镕水竹是兼司。莺花旧管三千首,风月初收二百题。岁暮又须行考课,尧夫非是爱吟诗。 会计一词很早就出现了: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出现了“会计”一词,《周礼天官》记载:“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参互、月要、岁会初步具备了现代会计中旬报、月报、年报等会计报表的作用。西周王朝还建立了专门的会计机构,并设有“司会”一职,专管钱粮赋税,定期对周王朝的收支实行“月计”“岁会”,并考核王朝大小官吏管理地方的情况和他们经手的财务收支。相传“会计”一词是大禹留下来的。今日浙江省的绍兴、嵊县、诸暨、东阳等地之间有座山,古代曾叫做“苗山”。大禹晚年时,苗山改名“会稽山”了,至今仍沿用此名。“会稽”即“会计稽核”之意,故此词是大禹发明,并且流传下来的。 现今会计的职能,书上是这样界定的:反映与控制,反映与监督,反映、监督与分析、考核与评价。 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一职要求严谨,不能马虎,并且要监督企业领导的财务,即使提出自己的建议。2.跟会计有关的诗句 《首尾吟》作者:北宋 邵雍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会计时。 进退云山为主判,陶镕水竹是兼司。莺花旧管三千首,风月初收二百题。 岁暮又须行考课,尧夫非是爱吟诗。 注:诗中:“旧管、初收”,为会计专用术语。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作者:宋 苏辙病懒近来全废学,宦游唯是苦思乡。粗知会计犹堪仕,贪就功名有底忙。 怀旧暗听秋雁过,梦归偏爱晓更长。故人知我今何念,拟向东山赋首章。 《孟子正义》作者:清 焦循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会计颂》作者:佚名企业的生存与兴衰交给笔尖的钢钎在帐簿上开凿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 托付给灵巧的手在算盘上运筹把开源的涓涓细流汇进收入的水库坚守着节流的闸门精打细算着支出的流量水库财富的积蓄滋润着企业经营的沃野不辱使命履行职责是为了国家财政大海的波浪壮阔。3.有哪些赞美会计的成语 交口称赞 有口皆碑、口碑载道、交口称誉 大公无私 妙手回春 沉鱼落雁 爱民如子 阁下 字迹工整,文笔极佳,才思敏捷,过目不忘,十年寒窗, 博学多才,见多识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武双全, 雄韬伟略,谈吐不凡,谈笑风声,高谈阔论,眉飞色舞, 运筹帷幄,言简意赅,完美无缺,一针见血,远见卓识, 义正词严,一气呵成,大显神通,出口成章,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万古流芳,一本正经,一箭双雕,长篇大论, 功德无量,力排众议,力挽狂澜,气贯长虹,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坚韧不拔,身体力行,空前绝后,视死如归, 英姿焕发,奉公守法,艰苦奋斗,忠贞不渝,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一尘不染,一鸣惊人,叱诧风云,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雷霆万钧,惊心动魄,横扫千军,惊天动地, 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千篇一律,口诛笔伐,文从字顺, 十全十美,无懈可击,无与伦比,励精图治,壮志凌云, 高瞻远瞩,忍辱负重,盖世无双,龙飞凤舞,一丝不苟, 身兼数职,日理万机,明察秋毫,英明果断,分身有术, 孜孜不倦,吾等楷模 赞美成语 赞扬人物: 流芳百世 名垂青史 两袖清风 玉树临风 高风亮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先人后己,德高望重,忠贞不渝 高风亮节 万民称颂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忠心耿耿德高望重。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襟怀坦白 舍己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平易近人,宽宏大度,冰清玉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大义凛然,临危不俱,光明磊落,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描写人的口才: 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啧啧赞美 zé zé zàn měi 转自 成语解释啧啧:咂嘴赞叹的声音。 口里啧啧作声表示赞美成语出处茅盾《想到》:“一位陶冶于‘高级趣味’中的小姐本来不听他的,但到后来也啧啧赞美起来。”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 义 词啧啧称赞、啧啧称羡。4.“会计”一词的由来 “会计”一词的由来 “会计”一词人人皆知,它是监督和管理财务工作的代称,而今,也用“会计”称谓做此类工作的人。 “会计”的历史颇久,古已有之。据记载,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 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 再追溯根源考查一下,相传“会计”一词是大禹留下来的。 今日浙江省的绍兴、嵊县、诸暨、东阳等地之间有座山,古代曾叫做“苗山”。大禹晚年时,在苗山自此改名“会稽山”了,至今仍沿用此名。 “会稽”即“会计稽核”之意,故此词是大禹发明,并且流传下来的。 古书中多处都有使用“会计”一词:《孟子》中有“会计当而已矣”记载;《战国策》有冯谖为“孟尝君市议”故事,孟尝君想派员去薛邑替他取债款,他问他的门下,“谁习计会?”古代的“计会”就是如今的“会计”,冯谖立即站出来,自荐为孟尝君做会计。 汉代把周朝的会计官职又作发展,设立了管理这些会计事务的官职了,也许这就是最早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财政司呢! “会计”最早起源于中国,历经很长时间,才形成现在意义上的“会计”。 “会计”就是“总会计算”的意思。 “会”字在当“总计”讲的时候,应读做“侩”(Kui)。 一字多音(多义)在我国文字中是常见的现象。 “会计”一词最早出于《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大禹晚年在绍兴的苗山上大会诸侯,稽核他们的功德,这个行动称会稽(会计)。 “会计”一词用在财务上也是非常早的。 《孟子》里有“会计当面已矣”的话。《战国策》“冯瑗为孟尝君市义”里也提到了过一句词,孟尝君要派人去薛邑收债,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 冯瑗则应声而出。 到了汉代,我国设置了管理会计事务的官职。《汉书》上载,汉初的桑弘羊,曾“为大习农中丞管会计事”,平文侯张苍则担任了计相的官职。
疯哥觅食
就像儿童玩的“藏猫猫”。。。1、人类自己为自己定制的“游戏规则”---还有什么。。。?很烦那些“根据 。。。”。。除了上下来可以事后“根据”,。。都可以找到根据。。2、本质是--律条--法律--宪法---追责。。3、任何规则最终是人人的“顽意”,楼下的东西,可以通过敲键盘获得,不谢。
皖北一只老色
1.人才市场需求大中国地大物博,发展迅速,大中小企业数不胜数,每个企业最不能缺的就是会计职位。然而,每年五六万会计专业毕业生只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一小部分,余下的职位空缺,只能由非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填补。2.高薪稳定吸引力大会计工作既高薪又稳定,人人择之,何奇之有。当企业愈来愈意识到财务部门的重要性时,会计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也会随之不断提升。经过相关调查显示:一般会计人员月薪2000~3000元,会计主管月薪3000~8000元,大型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月薪达8000~50000元。如此可观的月薪收入,能不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吗?3.升职机会多从事会计行业工作讲究的是人品,注重的是经验,学历只是其次。据中国最 大的知名猎头公司统计,2008年财务部门晋升为公司核心管理层人员的几率比其他部门高出19.3%。会计工作就如酒,时间越久,越醇香,越值得品尝。4.入行容易,行业风险低进入会计行业的门槛很简单,只要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即可。而且,考取证书的难度很小。会计职位在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企业机构运转必不可少的关键角色,是企业核心人员。无论公司规模如何,都离不开会计工作人员。所以说,即使裁员,会计承担的风险绝 对比其他职位小得多。如今学习会计专业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当前,我国特别缺乏精通会计政策、通晓国际惯例、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发展战略的高级会计人才。例如,国内已经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数与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缺口。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于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
kiki朱朱小猴子
‘出入的账目清楚了。’大家都知道,孔子一生从事过很多职业,但也许不知道,他还做过会计。《孟子·万章句下》有这样一段话: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上面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孟子说:“做官不是因为贫穷,但有时也是因为贫穷;娶妻不是了孝养父母,但有时也是为了孝养父母。因为贫穷而做官的,便应该拒绝高官而居于低位;拒绝厚禄而只受薄禄。拒绝高官而居于低位;拒绝厚禄而只受薄禄,做什么合适呢?比如说做守门打更一类的小吏。孔子曾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只说:‘出入的账目清楚了。’又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只说:‘牛羊都长得很壮实。’地位低下却议论朝廷大事,这是罪过;身在朝廷做官而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是耻辱。”虽然对“会计当而已矣”这句话有多种解释,众多注者对其思想内涵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是对于这句话基本思想的理解都是一致的。《四库全书》中,对于这句话有15处注释,解释内容基本相同。“出入的账目清楚了”这句话言简意赅,体现了孔子对会计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对于所承担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尽到了责任。有的专家认为,孔子的“会计当而已矣”的“当”字涵义很多,中心思想是“得当”,其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对于经济收支事项要遵循会计制度得“当”;二是对会计事项的计算与记录要处理得“当”;三是使用会计人员要德才兼备得“当”。还有一些专家则认为,这个“当”字应当作“真实”、“明晰”、“正确”、“谨慎”、“及时”、“允当”等等不同解释。不论我们赞同那种解释,都不可否认,“会计当而已矣”这句话精辟概括出了会计的本质与内涵及应当遵循的原则。会计工作千头万绪,当然有很多方面应当注意,然而,其基本任务只有一个: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账目清楚”,因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是会计工作的生命。
花花only
会计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古至今经历漫长时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以记账和核账为主要工作,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来包括预测、决策、管理等功能。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有些可能不涉及资金)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识。然而现在有些财务人员缺并不这么想,尤其有部分从事财务工作多年经验的人,对会计开始持有一种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这是让人很难理解的事情,套用一个人的话:“会计给了他一切,他却不认会计了”。这是一种悲哀的现象。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现在存在的几种对会计的态度。第一、“会计无用论”有些财务人员认为会计是没用的,在谈到内控问题时,都想到了常规的内控措施——预算,他们说到“预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企业里预算根本没有得到执行,没有执行的东西,自然就是没有用的。他们说企业老板根本不看你怎么节省成本,而是看你创造了多大的利润,由此而看到的就是一群人整天忙着怎么做项目,怎么做投资,缺忽视了身后的那高高的付款账单。看法:诚然现在很多企业的老板并不重视会计或者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将会计看成了一种记账和报账的工具,完全忽视了会计或者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作为财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主动的向老板解释会计的重要性,而不是在老板的重压下,“委曲求全”甚至是“乐意奉行”。虽然会计在实际应用中和在理论学习时差距很大,这和现实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本企业财务部门领导的偏好等都是密切相关的,很多政策没有执行是因为本企业用不上,或者是本企业采用了其他的政策,也可能是真的应该用而没有用。财务人员应该在实务环境中迅速适应周围的工作环境和操作环境,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和实践中的应用相结合,从理论升华为实践经验,促进自身的学习,而不是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会计的作用,导致自己最后对会计缺乏信心。我遇到过部分资格很老的人都是在企业待的时间久了,渐渐的觉得会计没有用的,因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没有应用会计知识,更有甚者连基本的会计基础都开始怀疑,用毛主席的话讲这是及其错误和危险的。每天做着各种各样的报表这本身就是会计知识的运用,如果没有最基本的会计假设,那么编制报表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怀疑甚至否定会计都是错误的。我们可以讨论和否定会计的某些应用,但不是针对会计本身。第二、“纯会计理论化”。很多人尤其的在校的学生,完全将会计作为了一门理论性学科来学习,不重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每天张口闭口将着各种高深的理论词汇,缺不知道这个词汇是哪来的;每天运用各种复杂的数理工具进行论证,其结果却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每天穿梭于各个书籍之间,然后自认为“开天眼了”,开始否定某某的理论。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