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0

liuwenwenlesley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系统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健健康康。

已采纳

近年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并日益改变银行会计。如何开发设计会计应用系统满足外币统账制要求,是执行外币折算准则的关键所在。笔者试结合商业银行会计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利用会计应用系统实现外币交易统账制。 事实上,为增强竞争优势,近年来商业银行高度重视会计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构建了相互联系的会计生产系统和财务报告系统。 生产系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账务数据为主,实现全行的数据集中;报告系统以生产系统为数据源,按照一定的规则生成总账数据和财务会计报表,以满足内部管理需要和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定监管要求。 设计原则 一方面,生产系统中仍保留外币分账制的功能。 商业银行的生产系统一般是按照外币分账制设计,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前,其交易处理模块已广泛应用,若比照工商企业执行外币交易统账制,商业银行则要在生产系统中按交易逐笔折算,对系统设计的内在机理全面改造,工作量巨大,并对系统资源空间提出更高要求。考虑到商业银行外币业务的现况,财政部下发的“外币折算准则应用指南”允许金融企业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因此,不论践行成本效益原则还是依据制度,商业银行都可在生产系统中保留外币分账制功能。 另一方面,改造报告系统,实现外币统账制的处理结果。 改造报告系统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一是在报告系统中对所有会计科目区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并设置相应的系统参数,实现系统对货币性项目自动重估,对非货币性项目不重估;二是报告系统货币性项目重估频率要与生产系统损益重估频率保持一致,一般按月进行;三是确保报告系统货币性项目重估使用的折算汇率与生产系统损益重估使用的折算汇率一致;四是在报告系统中增加“外币货币性项目重估损益”科目,反映外币货币性项目重估时产生的损益。 原理分析 依托原有生产系统和适当改造报告系统,即可以较低成本满足外币折算准则要求,原理分析如下: 首先,对汇兑差额的处理结果与统账制一致。 “外币折算准则应用指南”允许金融企业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但要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外币账户余额进行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的调整,并确保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产生汇兑差额的处理结果,与统账制一致。 而在执行外币折算准则之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实施的外币分账制,不区分外币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外币交易不产生汇兑差额。因此,报告系统中的参数化设计,要对所有会计科目区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系统将属性参数设置为“货币性项目”的会计科目,按资产负债表日折算汇率进行重估,对资产负债表日折算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折算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外币货币性项目重估损益”科目;将属性参数设置为“非货币性项目”的会计科目,仍以历史成本计量,在报告系统中反映为以交易发生日折算汇率转换的折合记账本位币(CNY)余额。 其次,月末资产负债表中间过渡类CNY科目余额为零。 我国工商企业采用的外币统账制,将发生的多种货币经济业务,折合成人民币加以反映,外币在账上仅作辅助记录。统账制的特点之一是不设立“外汇结售”、“代客外汇买卖”、“经营套汇”等中间过渡类会计科目和账簿。而基于上述会计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商业银行在生产系统中仍可使用中间过渡类科目,实现跨币种记账。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系统

271 评论(12)

angelwhere?

商业银行会计的账务组织由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账务系统组成。明细核算账务系统的核算程序:(1)根据经济业务编制或审查传票。 (2)根据传票逐笔登记分户账(或登记簿)和现金收入、付出Bi己簿。(3)根据分户账编制余额表。综合核算账务系统的处理程序:(1)根据传票按科目编制科目日结单,轧平当天所有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发生额。(2)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总账。(3)根据总账编制日计表。

267 评论(13)

丹丹5678

据对衢州市级各国有商业银行的调查,各家商业银行从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先后进行了会计管理模式的改革,基本特征如下: (一)“扁平化”。商业银行会计“扁平化”管理就是通过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撤销原来机构设置上的多重行政级别,减少管理环节,实现管理行与营业网点间一对多的点对点管理,通过精简网点、精简管理人员,设立运行中心、金库中心、督导中心,实现集中核算、集中监督、集中管理,通过集中管理人员和整合业务系统,实现会计管理的独立性和广泛性,减少协调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建立全新的会计管理框架。有的行实行了全面的“扁平化”改革,有的行则有一定的侧重点。如建行衢州市分行,2001年在全省建行系统率先对市区分支机构实行全面的“扁平化”管理改革,一方面下属机构从原来的23个,精简至现在的13个,另一方面全面精简管理人员,并实行营业经理委派制,全面监督管理网点业务,营业经理直接对市分行负责。市工行则是较早实行集中核算、集中监督的典型,市中行、农行也正在实行人员、业务整合,逐步朝“扁平化”方向发展。(二)集中化。一方面是网点业务集中处理。目前,商业银行业务操作基本实现了前后台分离,即前台数据录入,实时传递到后台运行中心进行账务处理,跨网点、跨行统一由运行中心进行清算。通过数据集中处理,提高账务的实时性,实现跨网点的通存通兑、业务查询,同时,清算资金统一进出,减少了风险源。另一方面是不同业务的数据集中。以前银行各类业务系统以业务种类为中心,分部门开发实施,标准不统一,自成体系,相互独立,数据的交换显得繁琐和低效,如对公、储蓄、信贷、资金、清算、国际业务等系统相互不联接,业务数据分散存放,不利于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决策。新型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对原来的会计核算系统、储蓄业务系统、出纳业务系统、支付清算系统、信贷业务系统等进行了集成、整合,通过模块化管理,使其涵盖内容更广、更全面、更系统,进一步实现了系统数据的共享,便于业务统计和数据分析。另外,临柜业务也从原来的条块分割,发展成为综合化,并实行单人临柜,从而提高了管理效能。(三)信息化。银行业务信息化包括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运用。银行业一直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始终与信息技术亲密接触,目前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及网

34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