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06

大花的大呆地
首页 > 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有没有必过班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馋猫也优雅

已采纳
以我是亲身经历告诉你:如果你这个经济实力,报个班是可以的,因为跟着老师的课程走,能少走弯路,能知道该学哪些知识点;如果不具备经济实力,自学也可以,我个人就是自学过的,建议不要买教材,买那种知识考点汇编的书,这样你就只背知识点就行,另外就是去网上下载个培训机构的视频,每一学科找一个老师就行,其实讲的都差不多,下载到手机里,这样你就可以随时随地都能学习了,二者结合,注重考点的重点复习,只要你把知识点的百分之八十都会了,通过考试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我当时就这样学了,四个月,一次性通过了。

266 评论(12)

唐唐sweet

全国二级建造师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如何从中挑选出最为适合自己的机构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参加该机构的免费试听课程。在二级建造师备考期间,很多培训机构都会让有意向的考生免费参加一次课程试听,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机构的教师水准和课程质量。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挑选二级建造师培训机构的。比如考试100的VIP培训班级就很不错,几百块而已,而且每天开设直播课程,考不过终身免费重修。 通过二级建造师培训课程的培训,很多学员都表示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提高考试通过效率上,二级建造师培训课程功不可没。然而这一切还是离不开学生在平日里对于相关方面的经验积累的。  很多学员都抱怨二级建造师考试很难,这里准备了一些复习备考的小技巧,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①先跟着视频课件过一遍书,把知识点都搞懂。  ②做历年真题,再做模拟题。模拟题我做了13套。看个人了,少做几套也行。  ③把真题和模拟题的重点和错题仔细过一遍。真题的含金量就不说了,这是必须要做的。  ④对照着重点和视频课件,过第二遍书。  ⑤再过第三遍,第四遍书。真题和模拟题也得温习。考前一个月在网上找些知识点汇总,小抄笔记之类的打印出来,方便记忆。  ⑥有机会就看第五遍书。就这些,要能踏踏实实做完,肯定高分通过。对,咱还不低分飘过,就要高分,哈哈

341 评论(14)

挑剔的嘴

基础薄弱可以选择跟着名师一起备考,不同班次多种选择,点击我的头像,还有免费资料和名师视频,亦可在论坛和考友一起进行备考交流。

308 评论(15)

私人发艺工匠

你好,可以点击我的头像,里面有很多复习资料和免费视频可以参考。

108 评论(8)

小红红黑黑

在二级建造师考试的三个科目中,实务相对来讲比较难;关于侧重点你可以参考二建的大纲,注意掌握和熟悉的知识点,这些是必须要知道的。二级建造师的考试难度不大,自己认真看书也能过。何况你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如果自己看书的时间不能保证,就需要参加辅导班了。

124 评论(11)

哎唯巴蒂

首先培训班可以快速提升考试分数,但不是万能的二级建造师考试难度大家都知道,想要增加考试的成功率,报班固然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仅仅把考试通关的希望寄存于报班,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无论多么优秀、牛气的培训班都是要考生肯学才行的,如果认为报了班就万事大吉,自己就可以不用学了的话,报再多的班也是没用的。毕竟“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什么样的人适合报班学习?二级建造师考试备考有很多种复习方式,报班是其中最省时省力有效果的一种方式,尤其是那些初次报考二建、没有基础的考生,以及在职没有时间自己看书的上班族。这类学生就建议可以去报一个类似考试100的VIP培训班,强大的专家师资团队,功底深厚,全程直播授课,不过终身免费重修,历年铸就了成功的考试通过率。不报班如何复习备考?如果选择自己自学备考,应该怎么复习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有足够的复习时间,然后把时间制定一个复习计划表,严格按照计划表进行复习,在复习时重视教材和二级建造师历年真题。二级建造师考试报培训班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复习备考方式,但是报班不是万能的,自己啃努力才是关键。

304 评论(8)

大财891088

第一次考二建建议报名二级建造师培训班。基础比较好、能力强及比较有毅力的人可以选择自学,整个二级建造师学习过程完全靠自己看教材、做题,需要有强大的内心驱动力和顽强的毅力。所以定力差或者心智不定的人,自学起来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的。虽然说备考二建不是非要上培训班,但是参加培训,可以在专业的老师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学习。可以有效的减少自己摸索的过程,快速的带入学习节奏,极大限度的为考生节约了报考时间。根据课程类型不同,老师的讲解内容也大体不同,比如基础班的老师会根据教材走,精讲知识点,梳理书本,强化班的老师讲习题和错题会多些。所以说报培训班就是选择了捷径,你可以比别人学的更轻松、拿证更快,省时又高效。中教文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斥巨资打造线上学习平台,帮助广大学员便捷、低成本地接受高品质教育,最终促进教育公平。

12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