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79

angelabaobao
首页 > 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郭慧锦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杨大公主H

已采纳
马飞飞1 李莉2 郭慧锦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摘要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1999年以来,在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理论与技术方面,开展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由2004年数字填图系统RGMap 0升级到2010年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2010)。自开展此项技术工作,获得了大量的数字地质调查资料,但数字地质调查资料的汇交仍没有标准规范,影响了数字地质调查资料的汇交和验收工作。本文提出了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的汇交技术要求,包括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汇交内容、格式要求、文件的编制、组织形式、质量要求及数据检查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汇交技术要求的研究和探索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和地质资料管理机构接收、检查地质调查资料提供了依据。关键词 数字地质调查 数据库资料 汇交技术要求1 研究现状中国地质调查局自1999年以来,在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理论与技术方面,开展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并于2001年和2002年,相继开展了1:5万和1:25万数字试点填图。至2003年,研制开发的数字填图系统(RGMap),它使野外数据采集的空间定位及数据采集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填补了我国地学信息野外现场数字采集技术的空白。传统的纸质笔记簿和手图,被具有GPS定位与导航显示、漫游的数字化地理底图、具图形编辑功能和电子笔记簿功能的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所取代。这种全新的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可视化野外定位、标绘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界线、地质现象描述、产状记录、采样、素描、照片、野外实测剖面数据等多源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与管理的功能,并采用了结构化数据库与非结构化地质观察现象文本数据库相结合的特点,辅以PRB 字典库,为地质学家野外调查提供了多方位技术支撑。通过4幅1:5万和10幅1:25万数字试点填图试点应用,使数字填图系统已臻于完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全面推广数字填图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数字填图工作在全国正式全面展开,从此,我国在全球真正率先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全程化[1~5]。2004年,数字填图系统由数字RGMap-RGMapGIS-MEMap-MEMapGIS-MEExplo五大子系统构成。RGMap为数字填图野外数据采集子系统、RGMapGIS为数字填图室内综合整理与数据处理子系统、MEMap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探矿工程数据采集子系统、MEMapGIS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矿区数据、控矿工程数据的数据综合、处理、制图子系统、MEExplo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资源量估算与矿体三维可视化子系统。2010年,将数字填图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数字剖面系统、固体矿产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矿产资源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子系统、资源储量估算系统和矿体三维显示系统等6大系统集成为一体化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软件DGSS(2010)。该软件系统由4大子系统构成:①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Regional Geological Mapping System);②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PEData(Prospecting Engineering Data Documentation System);③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Digital Geological Survey Information System);④资源储量估算与矿体三维建模信息系统,REInfo(Reserve Estimate &3D Modeling Information System)。数字地质调查项目数据库资料汇交到目前仍没有标准规范而不能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和国民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很多数字地质调查项目已经完成工作,但是地质资料却不能及时汇交并提供利用,汇交人不清楚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应汇交哪些内容,数据应如何组织,接收人不知道如何接收、检查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数字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目前主要运用于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5万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因此笔者重点就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的汇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现从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汇交内容、组织形式、质量要求、数据的验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2 汇交内容1 区域地质调查形成的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的汇交内容汇交内容包括:背景图层库、图幅PRB库、野外手图库、采集日备份、样品数据库、实际材料图库、编稿原图库、空间数据库、综合成果、遥感、勘探工程库、基本信息、数字剖面等。2 矿产远景调查形成的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的汇交内容汇交内容主要包括:背景图层库、图幅PRB库、野外手图库、采集日备份、样品数据库、实际材料图库、编稿原图库、空间数据库、地球化学库、地球物理库、基本信息库、勘探工程库、遥感、综合成果、大比例尺综合图和数字剖面、元数据和各类建库文档等。3 格式要求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文件的格式要求严格按照数字地质调查系统自动生成的电子文件格式汇交,电子文件的命名、属性结构不得更改;各类成果库的整理应符合相关的数据库建库标准(如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建库(数据字典)标准)等。软件类电子文件的格式原则上不作限制,主要提供项目开展中所使用的软件或根据开发时所用的工具软件而提交相应格式的电子文件。数据库文件的汇交,应包括数字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数据库文件、元数据文件和数据库所涉及的字典库与系统库,以使数据库能够正常打开,汇交的数据库只能使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自带的系统库(SLIB)文件;确保数据库中各个图层齐全,属性完整,参数正确;删除数据库中的冗余文件及文件夹。汇交数据库的同时需汇交与数据库相关的建库工作报告、数据库验收意见、数据库验收报告等文字材料。以数据为主的数据库(如关系型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应汇交包括所有数据在内的表文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索引文件、备注文件、容器文件等。以图形为主的数据库应汇交所有的图形文件、图层文件、外挂库和浏览数据库所必需的系统库、字库、属性库、外部链接文件等相关文件以及与数据库关系密切的其他文件和文件夹。以光栅图像为主的数据库应汇交所有图像文件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文件和文件夹。软件汇交,应包括最终形成的软件系统的安装程序、源代码以及软件使用说明等相关文件和技术文档,如有测试数据也应一并汇交。非独立使用的软件应提供相应的支持软件或控件,无法提供时应在电子文件登记表的“电子文档说明”中说明获取的方式和途径及其版本、生产商等相关信息。4 文件的编制数据库和软件类电子文件汇交时,数据库类文件应保持数字地质调查系统自身文件的组织方式、目录结构和属性结构。数据库类文件编制时按照数字地质调查系统自动生成的文件夹形式进行存放;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按照《DD2006-06 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进行编制,装饰图层分层进行整饰,整饰图层的命名采用被整饰图层名前面加“a”表示,如 a_GeoPwl,a_GeoPw,地理图层的命名和属性采用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地理底图的命名和属性进行编制;其他库文件按照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建库(数据字典)标准进行建库; 元数据按照《DD2006-05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采用元数据采集器进行编制。“安装程序”、“源代码”、“技术文档”、“测试数据”等类别分类建立文件夹存放相应的电子文件。数据库或软件类所用到各种工具软件的系统库、字库等相关文件要以独立文件夹的形式与其他与之相关的电子文件存放在一起。如果是整个系统共用一套文件,则可将它们存放在上一级文件夹中,并在电子文件登记表的“电子文档说明”中给予说明。5 组织形式每一份数字地质调查资料电子文档以一个独立的子目录(一级子目录)置于根目录下,子目录名即为该份资料的电子文档号,该份电子文档所有的电子文件均置于此子目录下。在一级子目录下建立两个名为“源电子文件”和“存档电子文件”的二级子目录,分别用于存放该份电子文档的源电子文件和存档电子文件。在“源电子文件”子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数据库和软件”的三级子目录,将数字地质调查技术形成的所有数据库资料按照其系统形成的原有的目录结构分类存放到该子目录中。6 质量要求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内容齐全,包括技术文档、原始资料数据库、综合成果数据库、元数据、建库工作报告和质量控制文档等内容。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需经过专家验收,提供正式的验收记录表、验收意见和验收报告等。各类库文件应按相关规范完成数据库的建库工作任务(重点是空间数据库、地球化学库、地球物理库、样品数据库、综合成果库的建库)。数据库结构和数据表关联关系正确,该数据库文件可由数字地质调查系统运行。数据种类应与报告一致。数据必须分图幅组织。所有的数据库文件必须有正确的投影参数。7 数据检查1 齐全性检查对照任务书、成果报告、成果报告评审意见及数据库文件的验收报告或验收意见书检查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文件数据是否汇交齐全,检查内容参照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汇交内容。2 完整性检查对照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汇交内容与数据库资料电子文档的组织形式检查数据的完整性。重点检查文件、图层、数据表、空间实体的完整性,数据量缺失和数据项缺失,注记的完整性和相关技术文档的完整性等。3 正确性检查①按照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电子文档的组织形式检查数据库文件组织形式的正确性。②对照成果图检查空间数据库文件是否为最终的成果数据,首先检查图元个数的一致性,图元是否有多余或遗漏;其次检查图元数据相对位置的正确性,确保空间数据库文件是最终的成果数据。③数据文件及文件夹命名的正确性:文件存放位置的正确性及数据属性中上下标、大小写等书写格式的正确性。④系统库文件正确性的检查。⑤数据参数的正确性检查。⑥整饰文件的正确性。重点检查整饰图层文件的命名、内容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与技术要求。⑦空间数据库的正确性。按照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文件存储组织结构表进行空间数据库的检查。⑧地理数据的正确性。重点检查地理数据的命名和属性的正确性;地理图层的命名和属性需按照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地理底图进行命名和属性结构的设置。8 意义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汇交技术要求适用于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地质勘探等地质工作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形成的资料的制作、接收、验收和汇交。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矿产评价等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形成的资料可参照本汇交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中的数字地质调查数据库资料的汇交内容、格式要求、文件的编制、质量要求、数据检查及组织形式示例对地质资料汇交人如何汇交数字地质调查资料,资料管理机构的资料管理人员接收、验收此类地质资料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今后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参考文献[1]李超岭,于庆文,杨东来,等PRB数字地质填图技术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28(4):377~[2]李超岭,张克信,墙芳躅,等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技术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2,17(5):763~[3]李超岭,杨东来,于庆文,等数字地质调查与填图技术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2002,29(2):213~[4]李超岭,于庆文,张克信,等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5]李超岭,张克信,于庆文,等数字填图中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的继承技术[J]地球科学,2004,29(6):745~

291 评论(14)

虎潜山林

郭慧锦 李小利(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摘要 由于对一些制图软件在出图以及转换设置上存在着盲点或者理解误区,导致在处理地质资料源电子文件时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地质资料的重复利用和二次开发。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促进地质资料源电子文件质量的提高。关键词 地质资料 制图 源电子地质资料是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重要信息资源,反映了各种不同地质现象,是开展地质工作综合研究的成果,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随着国土资源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提出,地质信息的二次开发利用和共享服务纳入了推进“两化”进程总体思路。而提高信息资源二次开发、共享服务和综合利用的基础和前提,是必须拥有准确翔实的地质资料,特别是各类地质图件。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在当前全国地质资料馆接收到的电子图件中,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1 存档文件的分辨率设置根据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附图类存档文件的格式为“jpg、iff、ps、pdf、if”,其特点是各种信息集合在一起,不能分开单独操作局部信息。为了保证图形的精度和清晰度,规定分辨率以300dpi为宜。MAPGIS中默认的分辨率单位为dpi(dot per inch),即点/英寸,是印刷上的计量单位,而Photoshop中的分辨率单位为ppi(piexl per inch),即像素/英寸。规范上要求图形分辨率为300dpi,是为了保证出图的需要。对于GIF这种无损压缩格式来说,计算机中默认分辨率都是72ppi,所以无论在MAPGIS中改为100dpi还是300dpi都不会影响它的图像分辨率大小。而我们在Photoshop中把100dpi的GIF图片分辨率改为300ppi后,它的尺寸势必会变得特别大,不仅不利于我们的保存和输出,而且还改变了图形的大小。所以,我们只需要在MAPGIS输出时改正分辨率即可。另外,有些软件不能直接输出JPG图片,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用PDF做一个图片的中间格式转换,这时我们只需在PDF的设置中,把转换JPG图片的分辨率设为11像素/厘米,转出的JPG图片分辨率即可默认为符合要求的300dpi。2 MAPGIS源电子文件是否分层等问题由于MAPGIS具有强大地质制图功能,目前大部分地质图件均利用MAPGIS制作。在电子资料的验收中我们发现,很多单位对MAPGIS格式的源电子文件进行了图层合并,每个文件夹中只留下了3个点、线、面层以及工程文件。在对这些资料进行重复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即合并后的图层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各个图层的信息,因为在加载多个区文件以后会覆盖其他的点、线等信息,从而导致最终文件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合并后的图层对于无用信息的剔除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数据的再利用和二次加工就变得困难了。如果不进行图层合并,不但信息的显示变得清晰,而且使用者只提取自己所需要的图层加以利用即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有用数据信息的利用率。所以,对于MAPGIS制作图形,形成的源电子文件建议不合并图层。但是制图单位需要提交一个具体的文件说明,标明图层的先后顺序,并且对每个图层都有一个具体的层名,这样可以让用户清楚地了解各个图层的内容以及图层间的相互关系。MAPGIS制作的图件中的底图或插图,如果以TIFF格式存储,则在复制到不同的计算机后,存储路径发生了改变,但图件中仍记忆着原始存储路径,造成TIFF格式的底图或插图无法显示或只显示它的插入路径。因此,希望汇交单位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即底图或插图的原始路径位置,以保证TIFF底图或插图的完整显示和图件的再次利用。在汇交的MAPGIS图中还存在着字库和系统库无法打开的情况,所以汇交单位应该在确定字库和系统库正确的前提下再进行电子文件的汇交。3 煤炭空间信息系统(CGIS)源电子文件中的问题煤炭空间信息系统即CGIS软件,在煤层基础数据库管理和钻孔柱状以及剖面图形处理方面具有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等优点,近几年来,很多煤炭部门都利用此软件制作图形。与MAPGIS软件相类似,CGIS也有一系列的系统库,如CGISShx_系统基本符号库、CGISPnt_系统点和标注文件、CGISLin_系统线型文件、CGISPat_系统图案符号库等。所以,在汇交CGIS制作的图件时应将其系统库一并汇交。CGIS格式源电子文件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和MAPGIS之间的转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把CGIS格式的图件转换为MAPGIS格式。从功能上来讲,CGIS通过简单的转换即可输出DXF以及MPJ工程文件供Auto CAD和MAPGIS使用。但是这中间存在着一个系统库的问题,虽然CGIS中自带有和MAPGIS兼容的系统库,但是对于制图人自定义的系统库,转换成MAPGIS后并不能被其识别,从而使转换后的图形出现丢失原信息或者符号被改变的情况。因此建议制图单位,如果需要进行此类转换,则在汇交CGIS和MAPGIS源电子文件的同时,一并汇交CGIS和MAPGIS的系统库。4 Auto CAD格式图件问题Auto CAD也是最常用的平面绘图软件之一,在源电子文件到存档文件的转换中,主要存在着两个小问题。首先是打印样式的选择。Auto CAD的打印样式组保存在两类样式表中,一类是ctb,即颜色相关打印样式表,可以根据对象的颜色设置样式;一类是stb,即命名打印样式表,可以指定给对象,与对象的样色无关。在存档文件的转换中我们主要用到ctb样式,即用对象的颜色决定打印特征。在汇交的电子文件中,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存档文件与源文件相比,出现了丢线或丢色的问题,这很可能就是在进行打印设置时,样式选项那里选择了“无”,导致颜色与源文件不一致或者信息无显示。这时候只要把打印样式改为b,信息则会全部显示。当然,这只是转换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其次就是打印的图纸尺寸选择,为了尽可能以1:1格式转换存档文件,我们一般为打印图纸选择自定义尺寸,而自定义尺寸的具体大小,则可以利用Auto CAD中的距离查询功能,量取整幅图的大小,然后输入自定义图纸尺寸,即可实现图与打印图纸的完美契合。另外要说明的一点是,一些Auto CAD格式源文件打开后缺少线型库和字库,从而导致纸电不一致,所以如果制作有特殊的线型库和字库,汇交单位应一并拷贝汇交。5 柱状图的图头问题根据汇交格式要求,对分成多个文件的同一幅柱状图,每个文件中均应有图头。但是在汇交的柱状图中,有一些都缺少图头,所以对于数据化形成的电子文件,制图单位应进行处理拼接,以保证每个图不缺少信息,都可以独立使用。以上是我们在验收地质图件资料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影响了电子文件的质量和精确度。上面的一些看法是我们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出的一些方法或建议,希望可以通过在这些小方面的修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质电子图件资料的质量,进而提高地质资料的重复利用率,为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提供精确的数据源,对其本身的巨大利用价值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26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