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叶叶雪

逍遥黑猫
本人是矿大的电气专业的学生,也去偷偷偷蹭过不少教授的课,我就推荐一下自己听过和蹭过课的教授吧。张世亮老师,他是矿大第十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大一的时候教我们的思修课。张老师教学风格诙谐幽默,引人入胜,不拘泥于刻板的形式把课本上的知识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细节来展开阐述,经常把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分享给我们,让我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夏辉老师,他是大二时我的物理老师,真的是一个大牛级别的人物了。他发布了四十多篇的SCI论文,还在清华大学,美国还有德国的名校里进行过多年的深造,真的很让我佩服。他上课很有特点,他一直坚持着手写板书很少利用PPT的形式,特别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去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和精髓。在我们上他课的时候总会有很多别的班的同学来蹭课,夏辉老师对此也是非常开心的。袁小平老师,这是我数电课的老师。他上课也有自己独到的一面,他要求学生上课铃声响起后要起立行礼,这在大学里是很少见的但他却一直坚持着,一方面是他要求的尊重师长,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他讲课很有条理,节奏也把控的非常好,很难的知识让他一讲立刻变得很容易理解。这些老师都很优秀,如果想要蹭课的话可以去亲自体会一下哦。
天一布艺镇海店
每个老师讲授方式不一样,体验的感觉自然也就不一样,没有谁讲的特别好;造价工程师是通过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或者资格认定、资格互认,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并按照《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造价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和执业印章,从事工程造价活动的专业人员。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由国家建设部与国家人事部共同组织,考试每年举行一次,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办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原则上只在省会城市设立考点。考试采用滚动管理,共设4个科目,滚动周期为4年。考试由来1996年,依据《人事部、建设部关于印发〈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人发〔1996〕77号),国家开始实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1998年1月,人事部、建设部下发了《人事部、建设部关于实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人发〔1998〕8号),并于当年在全国首次实施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试工作由人事部、建设部共同负责,人事部负责审定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和试题,组织或授权实施各项考务工作。会同建设部对考试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确定合格标准。日常工作由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承担,具体考务工作委托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实施。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造价工程师
扬州灰豆子
矿大生活了四年,除了本专业四年的课程,其他各个专业的课也听了不少,学校从大一就规定,大学四年内必须修够10个学分的非本专业公选课,通过这个契机选了不少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其中以下几位教授的课程是必须要去蹭的。 首先是机械设计系的鲍久胜老师,当时听的鲍老师讲的测试技术,鲍老师的课程非常生动,从来不会生硬地直接进入课程内容,每节课的前几分钟都会给我们讲一些专业上的相关前景,结合当前大时代的背景,让我们对于所学的专业更加地了解,同时也能激发我们上课的兴趣。还有程沿海教授,上课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看起来很是和蔼,当时听的程老师的专业双语课,程老师的英语发音特别标准,这可能也是得益于当时他刚刚从国外研究学习归来的原因吧,程老师上课从来不会照着课本生搬硬套,他有一整套自己的教学体系,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互动,思想上与国际教学课堂接轨,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上程老师的课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最后强烈推荐文法学院的王秀芝老师,当时公选课选的王老师的论文检索课程,其实与其说是在推荐老师,还不如说是推荐这门课程,大家都知道,大学学习过程中少不了需要写论文,写之前的借鉴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如何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论文呢,王老师的这门课程里就详细讲了如何利用我们学校的各种资源来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所以,还是很推荐大学去听一听的。
黑粉精灵
其实上了大学,我们会发现,对于不同老师的课程,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见解,根据我们各人喜欢各人的爱好,会在自己的脑海中产生一系列较为适合自己的老师和不太适合自己的老师,作为一位大二学长,我必须告诉学弟学妹们有哪些课是必选的,(开不开心,激不激动?)中国矿业大学的老师也不例外,相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较为有帮助的老师,那莫过于冯小龙老师讲授的课程模拟电路?我们可以看到啊,照片中参加模电老师课程的同学,挤满了整个教室,前后都有,似乎跟高中上课一样,他讲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利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一些实例,这样的话,授课长达两个小时,不会让我们感觉到课程的单调和乏味,而且他幽默的语言风格,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本课的重点,所以说综合考虑冯小龙老师的课程必然是模电的首选了。其实我们也会感觉到有很多高数老师的课程特别枯燥,首先,高数必然是大学里边相对来说较为难的学科,如果在这一学科不能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框架,那么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所以说,高数老师的选择中就难上加难了。每一个人,只能通过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来选择自己的老师,但是我认为呢,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抓住每一次优秀的授课,他不仅仅提供给我们知识上的补充,而且更教会了我们很多学习的方法和方式,正是因为这种灵感的开发,让我们能够在大学学校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
优质建造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