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5

大花的大呆地
首页 > 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李琳讲座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梦回红楼

已采纳
说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们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白发苍苍的老学者,要不就是西装革履的中年才俊形象。如果不是看到简历介绍,我怎么也不敢把图片上这位青春年少,相貌清纯的女孩子和教授,博导联系起来。这个叫李琳的女孩子,91年出生,本科在成电,研究生,博士在北大,出身于汤富酬实验组,数篇SCN论文傍身,这样金灿灿的简历,成就了一个28岁的教授,博导。按照一般的职称晋升体制,28岁晋升教授几乎是不可能的。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而言,有很多老师到退休也评不上副高职称。中小学老师实习期要一年,从三级老师晋升到到二级,要满五年,从二级老师晋升到一级老师,又需要五年;从一级老师晋升为高级,也需要满五年以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可以减少一年)。这样算下来,理想状态下,从分配到中小学高级至少需要15年时时间,中小学高级相当于副高职称,也就是副教授。当然,刚才说的是理想状态下需要15年,实际中,这种15年能评上副高的幸运儿还是非常少的,因为越到一级,高级,职称指标越少,排队的老师就越多。以我们学校而言,一年只有一两个高级指标,而符合条件的老师多达四五十人,只能论资排辈,慢慢熬资历了。评上高级的老师大多数是年龄比较大的,资历比较老的老师,年轻老师纵然再有才华,也只能一级一级慢慢熬资历。很多老师戏称这种现象和清朝的官场有的一比,“领子熬红了,头发熬白了”。职称评聘的初衷是什么?不是论资排辈,是为了说明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是为了体现优劳优得的,是为了激励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的,如果一味讲究资历,那职称也就失去了意义。很多年轻老师有水平,有能力,但是苦于没有职称晋升的通道,所以也只能一步一步地,一级一级地慢慢晋升,在等待中消磨了激情与斗志。我最开始看到28岁的美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新闻的时候,也不敢相信,怀疑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可是看了人家的简历之后,却觉得也算是名至实归,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到2019年6月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小小年纪便发表数篇SCN期刊论文。正因为有如此优秀的简历,南方医科大学才不惜血本,破格录用她为教授,开出的条件可谓是相当丰厚:70—90万协议税前年薪,180-220万的安家费,并且还有300-400万的科研经费。不由得想起前两天的新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表示:教育部将对在学校连续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副教授实施清理出教师队伍的处理。教授就是教书育人的,职称不是敛财的工具,职称应该体现学术上的能力和贡献,相比那些四处办企业,无心教学的教授而言,大学更需要的是新鲜的血液,需要的是不拘一格用人才。91年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更多地是一个示范效应,让年轻学者看到了一条不一样的职称晋升之路。

342 评论(13)

xiaohoulee

我赞同年轻有为的教授,这也是她本人的实力。年轻就有担当,为祖国献才献力,多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360 评论(14)

超级无敌暴暴

可以说是非常难了吧,但是她并没有放弃,一直默默努力着,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250 评论(13)

角落小泰迪

李琳,男,1962年11月生,福建省南安市人。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制糖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理工大学轻化工研究所所长等职务。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7)。

12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