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如影随形
我是丽香
二级建造师复习备考过程中,听课、看书是基础,做题训练是关键。大致来讲,做选择题有四个基本原则:排除法、对比法、矛盾法、“猜”。二建考试,实务案例题是重中之重。如何在这里多拿分,是通过考试的关键。第一步:先快速浏览实务案例的真题,找出考试规律。基本上每年或是隔年就会考的:网络计划和工期索赔、质量事故、安全事故、招投标管理、保修、工程款的支付、成本的计算。第二步:将第一步中汇总出的考点进行归纳总结,掌握解题思路,以及答题要点。第三步:将实物课程中的案例真题逐个作答,分析透彻。
hanrui2008
1、第一遍操作实务的学习培训最好是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千万别自身来,书籍厚厚的,先前不掌握这种专业知识的学生会懵圈。第一遍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过去往后面重难点就都懂了。2、第二遍的学习培训自身来,教师早已将重点难点给您画出来,此刻必须自身细腻的将教材内容中的重难点都整理一遍,尽早记诵记忆力。3、操作实务要多资金投入时间,占据60%,多问老师上课多去看书,了解课程内容。操作实务最关键的就是说“写”和“背”二字,一定要多写,多抄实例,不必认为你看过这一题大约了解如何答就就行了,你写出去将会与书本上的原句差许多,因此一定要抄书上的原句,不必自身小结。临考一周多做考试真题和模拟试题,把握学生题目和刷题方法。
非人勿扰的2016
二建考试的技巧: 一、建造师考试是文科考试。文科考试的特征是什么?相信大家都清楚,以背为主。所以即使是项目管理和工程经济,对计算的要求也是很浅。100道题目,大多数都是考你书上某一句要紧的话背到了没有,看懂了没有。背书谁都会,因此,千万不要慌,不要在特别难的东西上纠缠。 二、每道题一定都是在考书上某个角落里的某句话。一般来说,只要是一线的老师,对真题有过研究的老师,让你划的重点肯定是八九不离十。但题目很活,书上的一句话,通常会换一个出人意料的角度来出。例如:"监理公司不得与被监理项目的施工单位和供应单位有利害关系或隶属关系"人人都去背"利害关系或隶属关系",他偏偏考你"施工单位"和"供应单位",再难一点,问你:哪个单位不能与本项目的施工单位和供应单位有利害关系或隶属关系。看过历年真题后,相信大家都会发现这种性质的题目到处都是。明明这句话背到了,甚至老师都提醒过是年年都要考的点,仍然会丢分,实在可惜。 三、时间不够的话,如何最省事的通过考试?做好三件事,希望大家看在我20年的考试经验份上,而且从小到大一般都是第一名,务必认真考虑我的建议:1)第一轮复习,跟大家随大流去听课,课后第一时间尽快完成复习,做点题调剂调剂,保证老师讲的都消化了;真能做到这一点。 2)第二轮复习工作非常简单,但比听课还重要。一门课听完后,立即开始做一到两遍历年真题,不要求闭卷,开卷做就很好。但是务必要强迫自己把每一道题考的是哪一页里的哪一句话搞清楚,在这句话边上做记号,例如:一级06单37,二级05多这个工作务必做好。 3)第二项工作做的越早,你走的弯路就越短,否则时间全消耗在瞎猫抓死老鼠上。大家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在第一时间围绕着考题来复习,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完全自主的学习,有没有老师,老师好不好,已经不重要。。 4)考前个把月,精力集中没干扰的话只需要一周多点时间。第三轮复习开始,这时候你会对我让你做的第二步工作感激涕零,因为背书太省事了,重点全标在书上,一目了然:每一章,每年考几分;这几分都出在哪一节,而其他几节从来都不考;重点章节里,有哪句话是每年都考,哪几句话跳着考,命题的趋势是什么。80%的题目一定都是考以前考过的话,只不过出题的角度和方式不同而已。 5)最后的这轮复习,就是背书上的重点,同时务必把每一个真题搞通吃透。但你还是不放心,不是说考过的地方只有80%吗?还有20%怎么办。因为毕竟只考了3年,不是考了10年题目都出光了,书上还有很多重要的话没有出过题目。
为萍伤心航
一、复习方法:做真题,总结考点,多看课本,总结考点并整理出来了。二、市政答题的技巧:1、问你上述事件怎么纠正 ,(1)(2)(3)应该怎么改,你要记住还要补充:如何落实、检验、防护、检测、方案、报批、反馈等,增加拿分点。2、题中如有监测检查、注意防止漏项,形成条件反射,用X测量Y,注意X、y两个方面,即:有可能用的方法X错或者漏项,也有可能测量的对象Y错或者漏项。3、遇到谁编、谁审(如施工组织设计技术负责人编,项目经理审) 注意回答格式:(1)“谁编”错;应该谁编,(2)“谁审”错,应该谁审(3)然后增加报批,签字、盖章,如有变更重新申报。注意以上格式才能保你此问拿满分,不然虽然你会,也只能拿到小部分分数。4、遇到什么事故问你原因 注意回答思路:(1)题中背景中找;(2)脑子中找;怎么找?要从施工顺序一个个罗列,比如:混凝土面层浇筑,要从材料,配合比,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养护等顺序思考。5、材料、设备验收,注意数量验收,质量验收,三证,见证取样,有关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检测部门等,每个方面都不要忘记,这样才能不漏点,多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