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10

jessica-qn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如何提升公务员考试公平性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南南南南者

已采纳

一是严格“以分取人”。通过笔试和面试环节的科学设置,公务员考试基本可以做到通过分数反映人的综合素质。面试环节一般是当场打分,当场宣读,但有些地区未能完全做到,甚至不公开面试分数,为暗箱操作提供了机会。通过严格程序,做到分数全部透明、公开,可以有效控制面试黑箱。 二是完善面试机制。在预防公务员面试作弊方面,国家和地方都设计了许多有效措施,如提高考官素质,实行考官交换,抽签制,邀请公民旁听面试,面试过程全程录像供监督等。但这些有益的尝试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推广到全国,希望能够通过各地实践总结,探索出统一规范、严格有效地方式。 三是完善监督救济机制。缺乏严格的救济追究机制是公考面试作弊的现实土壤。《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第31条规定:“公务员录用工作要接受监督。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应当及时受理举报,并按管理权限处理。”但没有规定具体责任由谁负,现实中也缺乏有效地举报和救济渠道,导致暗箱操作受不到有效惩罚。应该细化规定,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身上,形成一个顺畅的监督机制。如果考生可以顺利通过电话或网络举报不公平现象,有关部门能够及时高效的对违规操作者进行处罚,不仅对违规者是一个惩戒,也将大大减少考试中的不规范行为。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人家爹是李刚 ,你拿什么跟人家竞争。但是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即使你爹是李刚,笔试不过也不好使。这就是相对公平。笔试成绩要好,这是硬道理。面试就看运气了。

如何提升公务员考试公平性

223 评论(14)

吃货肥仔喵

何为公平竞争!人自从生下来那一刻就是注定了以后会有太多的不公平!所以我们要放平心态!该怎么去对待!相信社会还是需要人才的!所以要的是我们个人的实力!

254 评论(9)

小梦不吃土

一、公务员考试组织部门应加强对招考职位的设置和条件的审查,杜绝“因人而设”的内定,质问那些明显与岗位能力要求不相关的“苛刻”条件。二、改变目前笔试环节的“三不公开”,做到试题公开、分值公开、答案公开,这样能做到更加公平,于考生、考试制度发展有利。三、重点抓好面试环节的制度建设:一是规定面试考场考官人数下限,应该不少于7名;二是严格遵循考场分组和轮次由考官和考生临时抽签决定的作法,这是保证面试公平的最重要一环;三是取消招录单位人事官员做固定考官的作法,因为这个人事官员很有可能成为“可操作”的突破口,于面试公平来说弊大于利;四是邀请媒体、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最好采取全程录像以供查阅备案,以有力震慑那些有不良企图的考官和考生。四、加大公示范围和力度,采取多渠道的举报方式,畅通举报渠道,让考生申诉“有门”,保证考生的举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答复,只要是实名举报,即使是考生带有偏见的举报,也应该拿出证据,据实认真给予合理的解释和答复,而且应为举报人保密,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如果举报渠道不畅通,那些所谓的“公示”就毫无意义,仅仅是摆设而已。以上建议,可能考虑不全面,其合理性未经论证,仅供参考。

314 评论(9)

没蜡笔的小新

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人家爹是李刚 ,你拿什么跟人家竞争。但是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即使你爹是李刚,笔试不过也不好使。这就是相对公平。

285 评论(13)

喝汽水的小蜗牛

公务员考试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延续,在科举没有产生之前,国家公职人员是怎样选拔的呢?科举制度始于唐朝,在唐朝以前选用国家公职人员大概有两种途径,一种就是保举,由各地的官员和士绅向国家推荐,比如汗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第二种就是门荫制度,也就是各级官吏的子孙凭血缘关系可以做官。 保举制度,名誉上讲是举贤进能,实际上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任都由各级官吏把持,因为公职人员要行使国家公权力,权力行使必然与利益相瓜葛,所以各级官吏哪里舍得“肥水流到他人田?”到了唐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科举制度,相对而言科举制度比保举制度有很大的进步性,因此科举制度作为历朝历代的官吏选拔制度沿用至清末。80年代以前的官吏选拔制度是以阶级出生为标准,80以后开始回到考试选拔上来,有了所谓的“招工招干考试” 公务员考试弊病很多,比较突出的有几个方面:一,考试题目设计不合理,二,报考条件限制设置不合理,三,面试缺乏公平公正性,四,政审缺乏刚性标准和透明度,五,最终录用的标准缺乏刚性,弹性过大导致录用者上下其手、营私舞弊。 考试题目设计应当分为四大块,一是基础知识,不同的岗位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当然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哪个岗位,基础知识都是必要的。二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考试的重点。三是前瞻性与创造性,解决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必然导致行政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等。四是道德水平,当然道德水平通过考试来评价很多人认为是迂腐,因为谁会在答卷上写出不道德的答案呢?但是我认为,这是出题的问题,如果题目一眼就能看出是道德问题,那么这样的题目就算是失败的题目,出题必须让考生不能发现是考察道德问题,但是在回答中自然包含了道德问题。 报考条件的设置当然应当尽量宽泛,如果不宽泛,录用者就会根据提前圈定的人的条件来设置报考条件,首先在第一道关卡就把异己排除在外。 面试是最要命的一关了,不公平公正,权贵们上下其手的暗箱操作最易在此发生。此关必须改革,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面试设点不宜太多,设点太多必然导致地方化,比如每个县设一个面试点,那么面试老师少,面试的考生也少,这样很容易暗箱操作。应当在全省设定三到四个面试点,面试老师临时在专家库里象摇奖一样随机抽取,具体哪一个老师面试那一批考生,在那个面试点都要随机抽取,不得未先确定。面试考生不得以地域分群,也不得以报考单位或者报考类别分群,都必须统一编码,统一随机抽取。做到面试老师与面试考生提前不相知不相识,找不到暗箱操作的机会。面试结果当场公布,并且是在网络上立即向全社会公开发布。 政审是最损人的一关,由于没有刚性的标准,由录用者自由决定,政审为权贵们内部圈定提供了最为方便的条件。政审应当设定刚性标准,比如确定只要没有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没有参与反对政治当局的游行示威、没有参与参与境内外的敌对组织即可认为政审合格。 录用标准也是一个鬼门关,现在公务员招考录用并不是以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综合评定,所谓“综合”就会掺水,应当以统一的标准录用。比如以面试分和笔试分的总和,从高往下录取,这样相对公平公正。所谓“综合其他条件择优录取”其他条件的优劣谁知道?没有经过公平竞争怎么评定优劣?你有其他方面的优越性,我也有,他也有,没有拿来统一竞争和评判,谁知道谁的优越性更胜? 话说回来,如果真的具有某方面的特殊优越性,那么不必要走考试录取这条路,因为还有别的录取道路啊,比如破格录用,比如考核录用等不一而足。 其实并不是当局不知道怎样才能使招考制度公平公正,而是为了保证权贵的利益,故意给权贵们留一道方便之门。因为政治就是各阶级(阶层)利益的集中体现,权贵阶层在制定招考制度的时候当然首先考虑自己阶层的利益了。考虑到社会的安定问题,当然要形式上鼓吹公平正义,但总会在公平正义的台面上留下方便的缺口,这个缺口就是权贵的利益之门,就是权贵们在政治上的体现。

180 评论(9)

Itisgoodtoforget.

一是严格“以分取人”, 二是完善面试机制, 三是完善监督救济机制。

22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