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211

厦门小鱼网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如何提高公务员考试40分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伊可grace

已采纳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公务员考试申论提高分数技巧:

计划一:首先买一本针对公务员考试的参考书,对申论的五大题型和材料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计划二:针对之前总结的不足,大量的做题,总结每道题型的考察特点和作答思路。同时,每天保证自己阅读材料的量,如每天花30-40分钟的时间,阅读一套真题,可以是已经做过的题,反复看,提升自己对要点的敏感度。计划三:阅读时评文章或政府文件,积累高档词汇、名言警句。每天花大约20分钟的时间即可,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可以到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专栏学习,关键在于读完之后有收获,做好笔记。计划四:最后的冲刺阶段,要预留一周左右进行模拟考试,掌握好时间,严格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作答,保证最后在考场上的发挥游刃有余,而非自乱阵脚。最后要强调一点,申论考察的能力,最后都要落实到答案纸上,让考官看得出来。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考生一定要戒骄戒躁,要把看过的每道题的答案写下来,而不是看看材料,划一下答案,就认为是做完一道题了,这样的复习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写下来才能锻炼自己书写答案的规范性,才能真正在申论考试中脱颖而出。

更多资讯请咨询中公江西公务员考试网,希望帮助到亲。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如何提高公务员考试40分

291 评论(11)

碧落的海

你好,想提高行测,建议你下载一个步知公考app。找到你可以学习的书或课程,系统地学习要学的知识点。提醒一点,千万不要盲目地在网上找一些零碎的知识学,因为不系统,学习效率低不说,还可能误导你,重要的没学,不重要的学了一大堆。所以,一定要是系统的学习。祝你早日上岸

210 评论(9)

鸡汁小笼包包

在与众多考友的交流中,存在的共性即行测中数量关系就是软肋,提到数量关系很多小伙伴感觉人生一片黑暗,公考路上永无天日。

其实,行测的备考是有技巧的。这里随便分享一下个人经验,抛砖迎玉,能够让同学们对行测知识有扎实的理解。

工具/原料

119 评论(14)

半透明SKY也

买本申论真题和模拟题,多写多看,有格式的。不动笔到时不知怎样下笔

318 评论(15)

奇奇怪怪的lemon

您好,中政行测专家为您解答!行测本身考察的版块就比较多。分数提高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你时间比较充裕,这个阶段可以针对每个版块的知识点进行强化练习,确保对每个版块的知识点都熟练。二是你的时间比较紧张。这个时候你需要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比如你哪一块比较薄弱,但是通过练习后提升空间比较大,针对这个版块你就可以重点进行强化训练。若仍有疑问,欢迎向中政行测和中政申论备考平台进行提问!

207 评论(11)

面包超人311

做上海公务员的行测每次都是。事实。45分,我看别人很随意的。

140 评论(8)

小鱼qt1988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通常公考类数量科目在上课过程中一般来说采取的讲解过程是:真题+题型+方法的形式按照章节对学生逐一进行讲解。这种常规的授课方式通常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听课需求,在这里华图教育资深公考专家提示考生朋友仍然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供大家借鉴。在对例题的讲解过程中,一些学员反馈给老师的问题是在听课过程中的例题感觉难度适中,但是在课下练习过程中做其他模拟题或者真题的时候却感觉没有思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是因为自己上课没有听懂?还是因为老师讲的不够深入?究其原因是由于学员在听课过程中是按照章节来进行听课做题,其思路一开始就被老师引导了。因此,做题的时候并不需要判断题型是什么,属于哪一类别,当然也不存在为解题思路而头疼的问题了。以下题为例在进行说明:例:某单位购买一批树苗计划在一段路两旁植树。若每隔5米种1棵树,可以覆盖整个路段,但这批树苗剩20棵。若每隔4米种1棵树且路尾最后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3米,则这批树苗刚好可覆盖整个路段。这段路长为( )。A.395米 B.205米C.375米 D.195米如果说把这道例题安排在植树问题上进行讲解的话,按一下方法进行解析:首先根据题干中字眼“一段路两旁植树”判断为植树问题而且为线性植树的双边植树问题。首先按照间隔5米的情况进行列式求出植树的棵树: ,然后按照间隔4米的情况进行求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总的路程加上一米的话,那么间隔4米进行种植则恰好全部种完,得出求解公式: 。而两种情况下树的总棵树是不变的,因此可得: = ,求出S=195就是这段路的总长度。那么这道例题可不可以用带入排除法来进行求解呢?如果说根据“若每隔4米种1棵树且路尾最后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3米”可以得出S减去3是4的倍数。又根据问的问题“这段路长为( )”可以看出这个问法是没有任何特点的,因此选择采用居中带入的方式首先可以排除B选项,然后带入C选项,发现符合题意,那么到这里就截止了嘛,进过细心的核对可以发现A,D选项同样符合题意,是无法通过带入排除的。因此,可以看出在做题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够想当然的应用代入排除的思想。注:在这里进行一下说明:代入排除的思想一般应用的题型为,多位数问题、余数问题、年龄问题、不定方程、复杂行程问题等。不要想当然的随意采用该方法。综上可知,面对一道数量关系的真题解题的思考过程是:读题干根据关键字眼确定出题类型-确定解答方法(一种或者两种选择简单快速的方法)-严格按照方法求解。如果遇到完全没有思路的问题,在课下练习的时候应当动脑筋多思考,即使最后没有想出解题思路也是对数学解题水平的一个提高的过程。但是在考场当中,遇到该类问题应该果断略过,等其他题求解完毕再来思考,或者直接选择一个答案。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复习过程中如果属于复习的前期那么可以选择一套模拟性质的题集来进行练习,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水平;如果说临近考试不建议再解出模拟题了,因为无论出题思路还是难易程度均与真题有所差距,可能会对考生产生一种误导的思想。以上的一些问题华图教育资深专家希望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在今后的考场当中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182 评论(11)

春天里吃大米

1、上海公务员考试题目难度适中,但是考察范围广,很多题目考生没接触,所以才难。2、一般要考到60分的行测才能通过及格线,所以确实需要提升。3、提升的办法有很多种,最快的就是上课学习。3、其次就是看书、做题、做题、再做题,通过做题去搞清楚每个知识点,这个自学能力要求高。4、知识、热点积累非常重要,申论和面试,行测都会涉及到诸多考点。

139 评论(12)

江河装饰

公务员考试笔试科目两科: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申论: 一是把握几个原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政府立场,首尾相应,这是申论写作中要把握的最基本的几个原则。首先,正确的格式,整洁的卷面,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这一点,对于已经历过中考、高考的考生们来说,应该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其次,在公务员考试中,应该树立公务员的虚拟身份,站在政府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要公平、公正,体现政府的立场。再次,一定要做到首尾相应,在文章结尾部分再次点明主题,和开头相呼应,这样才体现出文章的完整性。当然,掌握了这几个原则,只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而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申论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考生在日积月累过程中知识积淀的结果。 二是提炼出适合自己的答题套路。有些考生并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作基础,而且可能常常会觉得无从下笔,或者言之无物,这个时候,不妨多看一些关于申论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从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的答题套路。尤其在文章的论述部分,对策分析和论证是这一部分的重点,也是整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对于对策的探讨可以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政策法规、监督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在答题时对此加以灵活运用。当然,也有不少专家并不赞成将申论写作格式化,写成毫无特色的“八股文”,这种反对是有道理的,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考生来说,总结答题套路仍然不失为一个较为适用而且颇有成效的选择。因为,四平八稳的写作方法虽然不会让你的文章很出彩,但它至少可以保证你不会在申论考试中分数太低。 三是提升答题高度。上述第二条只能保证你考试分数不会太低,但文无定法,真正要想取得高分,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必须将自己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写作时能有所创新。申论考试资料一般取材于社会生活中的时事热点,所以考生平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收集一些时事热点资料,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概念,了解政府立场及政府相关机关对某些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答题时将自己的思路提高到相应政策的高度,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些空洞、抽象的套话。 一些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行测上,而认为申论不用备考,或者认为备考成效不大。在此,建议你,一定要走出这种认识误区,认真备考申论,多看公考教材中提供的一些规范化的范文,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方法,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做一些练习,以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由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考试的性质、内容、答题方式、施测方法上都具有特殊性,多数应试者又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考试,因此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这种形式往往存在着适应上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应试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准备工作。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职业能力测验的题目一般比较简单,只要给你充足的时间,得到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然而,在这种考试中,试题虽易,做对却并不容易,取得满分则几乎不可能。因为这种标准化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题量大、覆盖面广、时间紧。职业能力测验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有135道题目,需要考生不到一分钟做出一道题。显然,没有时间答完所有的试题是正常的。为了提高效率,取得好成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了解测验的实施方法和程序,如答卷纸的使用方法,分段计时的要求,时间的分配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 (2)搞清题型特点及答题思路。测验的考题是逐年翻新的,不可能今年出与去年完全相同的题目。但是,把以前出过的题目稍加变化,作为新考题重新出来,却是屡见不鲜的。因此,仔细研究前几年出现过的题型及其特点,无疑会对而后的考试很有帮助。另外,适当选择一些模拟题来做也是十分有用的。模拟题不仅有助于熟悉题型,还可以帮助我们计划正式考试时如何在每个部分、每道题上分配时间。 (3)考试时严格按主试人员的要求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规定的题目。不要越栏作答,做到有条不紊。 二、掌握正确的应考技能 有些人平时表现十分出色,但在考试时总是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这种情况与缺乏正确的应考技能不无关系。在考试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会有助于自己真实水平的发挥: 1 调节自己的情绪 大多数人在考试前都会出现比较高的焦虑情绪,这是很自然的事。那么,在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树立一个信念,就是要把焦虑变为动力,从思想上让自己得到放松。其次,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习惯,保证有足够的复习时间,使自己不会在考前最后一刻感到懊悔和紧张,更增加了自己的焦虑情绪。第三,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只是把考试当做显露自己才能的一次机会,就会减轻许多心理负担。此外,考试前准备好必须物品,提前到达考试地点熟悉考试环境等,都有助于稳定我们的情绪,坦然地面对考试。 2 把握好考试时间 考卷打开后,不要忙于做答,先把卷子浏览一遍,了解总的题量以及各题的难度情况,粗略分配一下每道题所用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答题过程中灵活掌握。 3 先做会做的题 千万不要在难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先保证把会做的题目做完,否则得不偿失。遇到难题时,在上面划一个记号,而后跳过它们,若答完所有题时尚有时间可以再思考这些题目。 4 克服考试中的“舌尖效应”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情形,一些很熟悉的事情,就是一时想不起来,有一种话到口边却说不出来的感觉,心理学中称为“舌尖效应”。“舌尖效应”在情绪紧张时尤为明显。在考试中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紧张,可以暂时把这个题目放在一边,先做其它的题,过一会再回过头来思考这个问题,也许就会想出答案。 5 避免犹豫不决,重视直觉思维 在考试过程中,往往还会遇到这种情况,针对一个问题,想到了好几种答案,且觉得几种答案都对又只能选一种时,应试者往往会陷入沉思,犹豫不决,最后瞎猜一个答案。在这种情形下,建议你采纳最先想到的方案,也就是说,要重视直觉思维的结果。直觉思维是以过去的体验和知识水平为基础产生的,故有一定的正确性,它比随意瞎猜更有效一些。 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考试,不仅是对应试者知识、能力进行检验,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经受检验的过程。良好的心理状态,恰当的动机水平,充分的思想准备,往往比考前其他方面的准备更为重要。当人们面临考试时,一般都有很强烈的取胜动机,希望自己获得成功,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高的求胜动机,过高的期望水平,又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从而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效果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曲线关系。也就是说,过低和过高的动机水平均不利于活动的效果,而只有当动机保持在中等水平时,才会刺激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满意的考试效果。因此,在考试过程中,不要过多地思考胜败得失问题,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对自己真实水平的检验,就可以减轻心理压力,轻松上阵,坦然应对,正常甚至是超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162 评论(8)

布川依夫

申论都是主观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具体怎么写才能拿分,这一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申论的评分规则。1.申论小题(客观题)①按点得分。要点包含关键字、词和句子,要点要全面,句子要通顺,价值观要端正;②要点来源材料,可以抄短句,但是长句和段不能抄,总的来说还是围绕关键词展开,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综合归纳能力;③三观端正,有逻辑性。答案直接要有因果、顺承、递进等关系,让阅卷老师看出你的归纳总结能力。2.申论大作文(议论文)①申论,就是”申而论之“,回答要从材料出发,就材料论材料,大作文题材不限,但要有议论部分;②包含关键字、词和句子,整体的表达要有一个层次,逻辑性高会加分;③”抄“材料,必须抄材料中和大作文契合性高的总结性文字,不能太多,文章80%以上要是原创;要直接给出观点,然后围绕观点展开,没有观点,文章直接就掉档了。④回答要紧扣主题,价值观端正,段与段之间要有逻辑性。在知道审题的标准后,那我们也基本知道按照以上标准作答才能拿高分,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该怎么才能回答到点子上呢?针对这些,先来说下我总结的两点申论答题小技巧!!1. 阅读、分析材料技巧①第一遍精读全部材料,分清段落,圈画关键词句,找出材料关键信息点;②找出关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精准总结;③针对题型的要求,在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系统概括。2. 大作文写作套路①写问题现状,引出自己的观点(问题现状从材料里总结);②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3-4个左右;③提出对策,对照原因去写对策,要承上启下去表述,对策也要有可操作性;④结尾升华主题。

294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