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4

三月女王Amanda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工程师技师双师培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杨大公主H

已采纳

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论文摘要:本文从中职教育中“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中职教育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期待,从而提出了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为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弄清“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建设的前提,但“双师型”教师却众说纷纭,影响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还存在不一致的观点。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了“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该标准要求“双师型”教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亦即相关岗位工作经验加教师职称;既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的专业职称,即双职称,同“双职称”说的界定一致;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主要强调科研能力。这几项条件就分别反映了对“双师型”教师的不同认识。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 1.明确“双师型”教师的鉴定标准。 笔者认为,学校应该以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双师素质”内涵为标准,即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既具有高校教师系列职称,又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如工程师、会计师、(高级)技师等。同时结合自己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的实况,提出“双师证”具体鉴定标准,将教师的实践技能的工作经历,相关行业权威部门认定证书,及在校内外主持参与相关实践项目建设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明确认定标准,提高教师的“双师证”含金量。 2.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优秀教师参与行业管理 通过校企合作,使教师在合作中获取企业先进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产学合作的契机,直接从生产一线获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许多工厂、企业里的高级人才具有很高的管理水平,也有专业方面的技能,聘请他们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这是弥补专业技术教师紧缺很重要的途径。另外,学校在培养师资时,应当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经验水平的不同层次有计划地塑造不同层次的专业教师,使优秀的专业教师有机会成为业内较有影响的专家型的职业人。 3.建立切合职教实际需要的职教师资职称评定制度 我国大学教师职称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理讲师四个等级。我国中职院校师资职称评定与普通高校同一体系。由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差异,如何制定一个符合高等教育特色的中职师资职称评定体系,从而正确引领职教师资队伍培养建设,成为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为学生服务,因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学生就业率与就业岗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职师资职称评定。此外,中职院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及相关技能水平都成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4.建立良好的评价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教师的潜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首先,中职院校的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把“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真正放到关系学校的前途与发展的高度,使教师培训上有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比如,针对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学校可作调整,科学安排教学任务,让教师有充足时间接受培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中职院校在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认证时,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内部标准,以此对教师进行衡量,并有计划、有步骤地给予实施。最后,要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对获得“双师证”资格的教师要给予享受培训、进修及项目研发补贴等优惠待遇,以此吸引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努力。最后,教师在职称考评、加薪、晋级时,要重点考虑或照顾取得“双师证”的教师,从机制上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对不愿意参加“双师证”培训,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及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则要在各方面进行限制或采取比“双师证”教师更加严格的考核机制,让其在考评、调薪、晋级等方面增加难度系数,或在经济上给予杠杆偏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重理论轻实践的危机感,促使他们由被动到主动地向“双师型”教师转型,从而在机制上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鼓励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岗位实训 学校实行“访问工程师”制度,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可以利用假期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在企业实地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及时了解专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了实践经验,增强了专业技能。教师回来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中职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大对培训条件的投入,强化师资培养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和职业培训。 参考文献: [1]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解析及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10):23-25 [2]桂毅l国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对我国职教的启示,中国水运,2007,11(3):234-236 [3]董辅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9,9:59-61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工程师技师双师培训

110 评论(15)

78952146984里

双师型教师指有着双职称型或者是双素质型,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

双师型教师是指组织孩子们进行课堂活动;参与这个项目的各个地区的老师们辅助教学,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实验开始之前,各个地区的相关教师在人大附中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这些老师再回到本地各自组织教学。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

154 评论(10)

来福胶泥MAY

重庆新世纪专修学院作为“川渝唯一、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专业化职业教育,学院坚持“为国家分忧,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践行“应需补缺、创新领先”的办学思路,持续推进“人才、质量、财务、市场”四大战略。使学院的“营运执行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中职教育、中小学教育、国际劳务输出培训“一体两翼”的办学成果和特色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学院始终坚持“面向西部、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形成了“封闭式管理、准军事化训练”、“按需设教、按需施教、按需报读、按需择业”的“一式一化四按需”的办学特色。学院致力于培养 “最守纪律、最讲诚信、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创业人才”,要求学生做到“忠诚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文明礼貌、惜缘感恩”。所以除每年开学集中军训以外,还长期坚持准军事化训练,学生处下设军训处,专门配有军训教师,长期坚持训练学生做到“杯刷、桶盆、被子、暖瓶、面巾、鞋子”“六条线”,“墙无尘、地闪亮、木见纹、铁见光、窗透亮、桌无痕”“六面光”,以快速训练学生成为“企业欢迎的员工”。除每年开展“创业之星奖学金、创业之星助学金、创业百花奖”评选等活动,奖励和资助学习优秀但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外,学院还积极探索“勤工俭学”、“贷款助学”、“工学交替”等新型办学模式,切实为学生成材提供有利条件。由于学院长年战斗在职业技术教育第一线,逐渐熟悉了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学院提出的“按需设教、按需施教、按需录取、按需择业”的“四按需”办学模式也得到了深入推进。所谓“按需设教”,就是按照市场需要来重新设计教育,修订教育大纲,调整教学计划,重新选订或编写教材,克服学科划分不合理,专业设置过窄、过细的结构性矛盾,改革教育和教法,重新设计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要求,限制人才相对过剩的专业、淘汰缺乏社会急需的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2010年,我校大部分专业课程结构已经调至基本素质:基本专业理论:实作训练=2:3:5,有的甚至调至了1:2:7。所谓“按需施教”,就是在职业培训中,依据就业岗位要求,指导学校进行专业重组、专业复合或分流、主辅修制等,减少专业数量,拓宽专业面向,减少文化课、降低专业理论、强化专业技能,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训”的传统教育弊端,以改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增强毕业生的适应性。同时指导学生意识领先、品德优秀、纪律严明、习惯文明、知识过硬、技能合格、思维敏捷、身体健康。所谓“按需录取”,就是依据市场供求信息,本着“社会需要第一、个人意愿第二”的原则,指导学生报读社会急需的、匹配个人人格特征及能力特点的,满足岗位要求的专业,以减少盲目报读。 所谓“按需择业”,就是依据社会需要和岗位要求,本着“就业观念正确、思想品德优秀、职业水平达标”,强调“社会需要第一、岗位要求第二、个人意愿第三”的原则,指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学院在北京、上海、广东、成都、重庆等地设置了14个就业办事处的同时,还在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就业办事处,建立健全了国内就业网和国际就业网。学院采用“订单培养、按岗学习、定向输出、合同保证”的方式提高就业服务质量,2004年-2010年的7年间,学院累计输送学生就业66000名,学生国内就业率达到99%;同时,学院的国际劳务输出异军突起,从2004年开始,已有超过100名毕业生生已经到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工作。 重庆新世纪专修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40余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高级讲师18人,讲师46人,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特聘专家11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12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127人。学院荟萃一流实训师资队伍,有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4人,高级技师7人,技师12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8人,双师型教师36人。由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和“双师型”教师组成的精英团队,既精通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结合企业对数控、模具、旅游、电子、电子商务、和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进行教学,致力于打造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还注重对教师的继续教育。除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外,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所有教师正在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10名教师已参加专业技能理论的提升进修学习,并要求所有教师全体达到研究生学历。 机械加工中心是我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实训场所,本中心面积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现下辖普通车削、模具加工、数控车削三大实训车间,电子技术实作室,一个CAD/CAM培训中心,机械基础、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程制图中心及电工技能五个实验室。数控车削车间拥有先进的广数、北京凯恩帝、西门子数控系统车床22台,各种类型的普通车床30台,以及各种加工辅具200套,能同时能满足三个班150多名学生操作实习。模具加工车间拥有3台高速快走丝线切割机床,一台电火花加工机床,五台台式钻床,同时还拥有120台钳工工作台,钳工工具200余套,能满足两个班120多名学生同时操作。学院还配备多名技术熟练的双师型实训指导老师,他们来自企业都具有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本中心设备齐全,种类繁多,作为机械工程系强大的后盾,为机械工程系的计算机实作室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低实训成本,还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面向社会对外加工,承担短期技能培训、考证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培训任务。同时随着学院的发展我们的设备还在不断的购置和更新换代,以保证我们作为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

123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