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流浪泡泡
你好,谷歌上海研发下班时间?在新冠疫情之后,很多科技企业都在重新思考员工的工作地点,是否真的一定要回公司办公室,作为行业模范的 Google 就有新的安排了。CEO Sundar Pichai 宣布,Google 将以三天回公司办公室、两天自选地点的混合形式让员工弹性上班,具体是哪几天要回去,就是由各团队自行再决定。除此之外,Google 员工更可以在 6 月中旬开始,可以申请选择在属下其他地区的办公室里工作,最多可到四周之久。再来的,Google 是在计划设立更多遥距工作的岗位,甚至让团队不必要区限在同一办公室里面,只要是在产品有限的区域之中就可,具体情况还是按团队的需要为准。Pichai 表示,他们预计在新的上班模式之下,每周在办公室里工作的人数会为 60%,20% 会留在家里工作,另外 20% 就是在自选的其他办公室里。!
久美雍希
更专注的战略似乎能更好地保障Google 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在公司规模和管理难度都无与伦比的当下。众所周知,谷歌是一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成立至今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却异常迅速,甚至站在了和微软、苹果这些老牌的巨头同等的位置上。Google总能产生许多新奇的创新点子,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眼镜,这些新奇的产品无一不让耳目一新。而Google层出不穷的好点子,和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Google以开放著称,鼓励员工创新,而20%时间无疑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所谓的 20%创新时间,是指 Google 允许员工每周拿出一天的工作时间,用来做本职工作以外的项目。允许工程师花一定时间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是Google管理方式的核心,也被认为是google哲学最知名的一部分。自由、开放、创新已经成为Google的标签,吸引着许多有能力的人加入Google。20% 时间制度让人看到 Google 的人性化的光芒,这不光提升了 Google 的企业形象,在企业管理领域也激发了许多讨论。20%时间不止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上,而更是直接孕育了AdSense、Gmail、Google News和Google Talk等多个项目,其中Adsense更是贡献了 Google 每年500多亿美元营收中的25%。这些项目的开发,扩宽了Google的产品线,使得这家原本做搜索的公司涉足多个领域,大大增加了Google的市场竞争力,更为许多科技公司争相效仿。按照以往的政策,谷歌工程师能够自由支配20%的工作时间进行独立项目。2012年有报道显示,Google 要求,用于独立项目的20%时间需要经过管理层的批准。最近,谷歌高层更是收紧政策,强烈要求基层经理不批准任何20%自由时间的项目。事实上,Google近年来发展迅速,Google工程师的数量已过万人,相比创新,管理运营对于Google来说是更加严重的问题。20%时间在鼓励员工创新的同时,客观上也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而随着Google工程师的大量增加,Google的新项目也越来越多,这导致Google的产品线过于庞大,混乱而无序,导致整个公司都失去了重点。俗话说开源节流,在源已经足够多的情况下,节流就变成了工作重点。Google需要确立项目重心,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到一小部分更加值得开发的项目上。Google CEO意在清洗偏离Google 业务重心的项目,那么对新项目的源头20%创新时间做出限制,也在情理之中。Google 正在做的不是停止创新,而是走更集约化的创新之路。另一方面,20%时间的贡献主要出现在google发展的早期。事实上,近年来20%时间并没有产生过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相反,Google自创立以来就一直通过大规模的收购来解决创新问题,比如YouTube、Android这种战略性的产品。最近几年,Google明显更加依赖通过收购来保持自己的创新活力,而不是过去曾经获得成功的20%时间。Google未来发展趋势叫停20%时间,缩减产品线,关闭Google Labs平台Google似乎正在规划发展方向,试图让公司更加专注,集中更多资源和精力研发重点项目。更专注的战略似乎能更好地保障Google 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在公司规模和管理难度都无与伦比的当下。相比之前的无序,让整个公司保持专注和决策的高效是拉里佩奇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Google的发展壮大,之前的管理模式和公司规模已经不再匹配,管理模式的变革也早已被提上日程。叫停20%创新时间,一定程度上来说剥夺了普通工程师创新的机会,而这意味着Google管理的民主化程度降低。Google需要做的是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当前规模和管理能力的创新方式,但大公司要想在规模管理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是件极具挑战的事情。Google并没有停止创新,Google X实验室就是Google开发的一种新的创新方式,佩奇也安排多个Google高管进入这一机构全职参与,但Google X这种精英化的创新模式和20%时间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途径,恐怕都很难称得上是最佳的创新管理方式。有人认为,这就是让精英去创新,还是让所有人创新的问题。柯蒂斯·卡尔森曾经总结出这种典型的困境:自下而上的创新往往无序但聪明,自上而下的创新往往有序但愚蠢。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