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大大!
今天收到已顺利通过ASQ注册可靠性工程师考试的通知函,甚为高兴。在此照例分享一些考试的经验,供有意报考ASQ注册可靠性工程师考试的同仁参考。3月2日我参加了美国质量学会(ASQ)注册质量工程师(CQE)考试,总的感觉是题量大、题型丰富(考试内容几乎全面涵盖了考试大纲)、时间紧。虽然是开卷考试,但若有些知识点自己没有印象,查阅相关资料恐怕是来不及的。我自己足足花了三个半小时才初步做完考卷,涂答题卡大约花了一刻钟,剩下的一点时间用在琢磨几处感觉不太有把握的题目上了,所以考试完毕,能够回忆起来的考题内容不太多。ASQ-CRE考试的标准时间为4个小时,考试从上午8:00一直到12:00结束。总共有150道考题,全部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相较于CQE考试(总共160道考题、标准考试时间为5个小时),CRE考试所规定的时间明显偏紧,这对考生来说挑战性更大,考生不要太寄希望于有足够的时间在考试过程中查找自己之前没接触过的资料。这次CRE考试首次在中国区采用中英文双语卷面,以英文为准。ASQ CQE考试的最大特色仍在于保持ASQ认证考试的一贯风格,注重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原则的掌握程度,考察的着眼点是检验考生是否融会贯通相应的知识点。考题的范围基本来自于CRE知识大纲(BOK)的要求。不得不佩服ASQ考试所体现出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我在考试过程中,感觉CRE知识大纲中的知识点好像基本都覆盖到了(当然不可能每个具体的知识点都会考到),因此,考生备考时应以知识大纲为指南,不要遗漏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或复习。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很少能从参考书中直接得到问题的答案,但一些基础概念或公式如:MTBF的置信下限的计算公式是可以从ASQ可靠性工程师手册中直接查找到的。我个人感觉,这次考试的题目相比于CRE考试大纲给出的模拟试卷要难一些,考察的内容注重知识点的融合和实践应用,对于考察考生的可靠性专业知识能力具有很强的客观评价功效。另外,开卷限时考试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在借助参考工具书的前提下熟练运用可靠性专业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要会查正态分布表、卡方(Chi-square)分布表、F分布表等。考试时限定不能带有模拟考题、习题类的书籍,但注册可靠性工程师手册以及考生自己整理生成的材料和比较等参考资料可带入考场。为了更好更系统地准备考试,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建立自己的笔记,将重要的内容及一些重要的概念及公式进行系统整理,以便在考试时供自己参考。我所能回想起来的考题中所涉及的内容大致有以下一些:方法和工具的用途、使用的目的、应用的时机等;方法步骤(如:纠正措施验证的第一个步骤、加速寿命试验计划第一步要求确定的是什么?验证纠正措施的第一步是做什么?);可靠性检验方法的原理:如Eddy涡流检测原理、声波检测原理;设计裕度(Design margin)的概念;可靠性框图:串联、并联、k/n联、旁联(standby)可靠性系统的计算(这次考试好像有两道题涉及旁联可靠性系统;串联、并联、k/n联的可靠性系统是在一道题中综合考的);最小割集(minimum cut-sets)的概念(当然,我们也要顺便知道“路集”(path-sets)的概念,说不定下次考试就会考呢);共因故障(common cause failure/common failure)的概念;删失数据(censoring data)的类型(如:左删失数据、右删失数据、区间型删失数据、寿终型数据、类型I删失数据(预定时间截尾)、类型II删失数据(预定失效数截尾)、随机型删失数据、混合型删失数据等);基于可靠性的维护保养(CRM)的优点;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的含义。在基础知识部分,中心极限定律在工程统计学领域是一定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冷不丁就有涉及中心极限定律的考题出来(涉及到均值的分布以及假设检验的题目一般都会到中心极限定律的运用)。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包括齐次泊松过程和非齐次泊松过程)、超几何分布这几个典型的离散分布以及正态分布、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这几个典型的连续分布是必须要掌握的,考试中都有涉及,印象深的是考了一个超几何分布计算概率的考题和一个双样本(假设方差相同但未知、样本容量相等)均值是否相等的t检验要求计算t统计量的值的题目(这个t统计量的公式有点难记,考生最好能在备考过程中自行推导才能印象深刻,需要用到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的比值服从卡方分布的这个条件;当然,应考时考生可将这些统计量的计算公式以笔记的方式整理带入考场供考试时参考,但重要的还是必须掌握各个典型统计量是如何构造的),还有一个F显著性检验的题目。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是可靠性工程中的估计产品寿命的基本分布模型,不能不融会贯通。相应的加速寿命试验的理论模型,如:Arrhenius模型、Eyring模型、逆幂律模型、指数模型等的应用情形及相关模型的公式都是必须掌握的,相应的可靠试验如:产品开发试验、性能试验、接收试验、验证试验等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哪个阶段使用要能熟悉,典型的试验如:HALT(高加速寿命试验)、HASS(高加速应力筛选试验)等的应用情形也应熟知。在可靠度的计算时要熟悉故障率恒定时用指数函数计算可靠度的方法,也要熟悉故障率不恒定时用威布尔函数计算可靠度的方法。当然,这时可靠度、不可靠度以及故障率、故障密度函数之间的关系,故障率与MTBF之间关系,这些即使没考也是必须要掌握的,这时基础中的基础。估计产品的MTBF或MTTF是可靠性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两种类型的估计方法这次考试都有涉及:一种是给出了试样样本数、失效数和总的试验时间,这需要用到定时截尾或定数截尾的估计法去估计,考生应知道两种情形时计算公式中所涉及的卡方分布函数的自由度的不同,否则会出错;另一种只给出试验样品数n和失效数r时,以此来估计产品可靠性的计数型估计法其计算公式应了解和掌握。浴盆曲线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可靠性模型,基于浴盆曲线考生要了解产品婴儿期、使用期和损耗期的特点,预防性维修时机点的选取就应考虑浴盆曲线模型,选择在产品刚进入损耗期时进行维护保养才是最经济合理的。服从正态分布的应力 - 强度模型是必考的,本次考试涉及了好几道题。可靠性分配模块的知识,如计数法可靠性分配的基本假设是可靠性串联还是并联的提问,以及可靠性分配的权重是系数权重还是指数权重等问题。维修性方面的知识涉及多个考题,如根据元器件的故障率和平均维修时间(MTTR),计算系统的MTTR,考试中不是简单地问这个问题,而是要求计算系统的可用性,这样将MTBF和MTTR两个知识点都融合在一起了。可靠性增长模块的知识,如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应用时机、杜安(Duane)模型的可靠性增长率的计算在本次考试中都有涉及。印象中条件概率、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的问题在本次考试中没有太明显的题目,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重要,也许下次考试就会涉及到。像FTA、FMEA/FMECA、QFD、DOE、田口方法等考生都应了解;还有项目管理或质量管理中的一些工具,如:甘特图、活动网络图(AND)、关键路径法(CPM)、计划评估和评审技术(PERT)、帕累托图、直方图、控制图、分层法等都应熟悉。考题中注重体现将知识点与实践经验融合。典型的例子如:在制定加速寿命试验计划时,第一步是考虑样本量呢还是考虑应力及其水平,初一看选择项还真是有点难琢磨。我选择了考虑应力及其水平,因为加速寿命试验需要确定加速寿命模型,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制定计划时往往已默认选择哪种加速寿命模型,所以一开始往往是根据项目要求考虑样本量了。至于我的答案到底对不对自己现在还没底。考试时间安排为4个小时对一般考生来说估计都比较紧张,但要保证至少要留出15分钟的时间来涂写答题卡,我的经验是在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开始涂写答题卡,这样不至于太慌张。考试过程中对于暂时答不上来或有些模凌两可的题目在答题时做好标记,待之后有时间时再仔细思考,千万不要在某道题目上花费过多的思考时间。因考试题目以英文为准,考生在看考题时一定不要忽视英文,否则因中文翻译或编辑出错而失分就太冤枉了。这次备考我自己因工作关系,没有抽太多时间投入系统复习,所以感觉系统知识仍有薄弱的环节,如:可用性包括使用可用性(Operational Availability)、固有可用性(Inherent Availability)、MTBMA、MDT等概念还没有掌握透彻;基于威布尔分布计算失效数的问题出现卡壳。这些都是以后要补强的地方。ASQ注册可靠性工程师考试包括七大模块:可靠性管理、可靠性相关的概率和统计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中的可靠性、可靠性建模和预计、可靠性试验、维修性和可用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通常可靠性工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运用或接触到的可靠性知识可能只包含以上七个模块中的一部分,而且在我国可靠性工程的系统性教育还不完善,所以考生如果能争取到公司的支持,最好能参加培训班系统学习以上七大模块的知识。如果要自学,可参考我以下所列的备考参考书,其中我认为ASQ的CRE手册应必备。在备考过程中,本人主要使用的参考书有体现ASQ CRE考试大纲要求的CRE手册、Practical Reliability Engineering这两本英文书目,中文版的中国可靠性工程师考试的指定辅导教材(李良巧主编)以及茆诗松等编著的《可靠性统计》两本书我也拿来做参考,国军标GJB/Z 299C-2006《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GJB/Z1391-2006《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指南》、GJB/Z 768A-1998《故障树分析指南》、GJB/Z 899A-2009《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等标准都是借鉴美军标制定的,不妨参考一看。很多可靠性工程方面的标准在李良巧主编的可靠性工程师手册中都有列出,考试感兴趣时可以收集。给有意报考CRE考试的考生一个提醒,千万要以知识大纲为备考的指南,我所列出的能回忆出来的考题类型并不全面,仅供参考。另外,我的经验是在考前一定要做做ASQ提供的模拟题,并限定时间,以便你能对自己的准备状况进行一次模拟性的摸底,同时熟悉ASQ考试的题型风格,有时考试中的题目与模拟题基本一样你也不要吃惊,因为所有考题都是从考题库中按模块随机抽出的。若你是ASQ的会员,登录到你的个人账户参加网上的模拟考,考完后会给你各个模块的得分,帮你找到薄弱环节。一般模拟考75题正确率在80%以上的考生通过考试的几率会很高。还要说明一点,目前在我国注册可靠性工程师的市场需求很大,而且薪酬高于一般质量工程师(在美国也是如此),我本人的质量工作生涯起源于可靠性工程,深知可靠性工程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国的重要性,而且当前我国铁路行业、汽车行业、电子行业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相信通过注册可靠性工程师的认证对于你的职业生涯一定有益。
脑子已停机
第一章 生产率与生产率管理 (一)选择题 1.生产率的定义是( )。A.一切经济价值的源泉 B.产出与投入之比 C.衡量生产系统转换效率 D.生产要素(资源)的使用效率 2.按测定方式分类,生产率可分为( )。 A.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 B.直接劳动生产率和总成本生产率 C.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原材料生产率,能源生产率,总成本生产率,外汇生产率D.单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 3.IE的最高目标是( )。 A.提高生产效率 B.提高劳动生产率C.降低成本 D.提高系统的总生产率 (二)填空题1. 生产率就是____与____之比。生产率实际上是衡量____的使用效率。 2. 产出与投入比值愈大,即____愈高,意味着用____资源消耗,能够生产较多的产品;或者说生产同样的产品而花费的成本____,具有____效益。(三)简答题1.何谓单要素生产率?2.何谓多要素生产率? 3.试分别写出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表达式。解答:(一) 选择题1 B 2 A 3 D(二)填空题1. 解 产出 投入 生产要素2. 解 生产率 同样多的 较少 更高的(三)简答题 1.何谓单要素生产率? 。 答 单要素生产率是指一种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一种给定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如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材料生产率、能源生产率等各种要素生产率。 2.何谓多要素生产率? 答 多要素生产率是指一种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几种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它表明几种要素的综合使用效率。 3.试分别写出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表达式。 答静态生产率: 动态生产率: 4.为什么要测定动态生产率? 答 因为工业工程师为了提高生产率,最关心的是将本企业的生产率与历史最好水平或与同行业的最高水平作比较,考察是否有所提高,以便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所以,既需要测定一个时期的静态生产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这就需要测定动态生产率。 5.试列举制造企业应用工业工程提高生产率的若干常用方法。 答①运用IE对现有生产组织进行系统分析,改进工厂布置。②生产技术和设施更新改造,采用现代化制造技术。③加强研究,开发新工艺,建立新流程。④开展工作研究,改善作业和工艺系统,减少多余操作和无效工作时间。⑤应用价值分析改进产品设计,减少产品工作量,降低成本。⑥应用现代生产/库存技术(如MRP、MRPⅡ),建立均衡和高效的生产系统。⑦在生产系统设计和改造中运用现代物流技术。⑧运用可靠性工程进行系统维护,保证系统运行质量。⑨采用工效学知识和技术改善作业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⑩注重进行组织和职务设计,充分发挥各个环节、各种工作的职能,发挥组织的整体优势;⑨提倡和鼓励革新创造,激励人员的奋进精神等。第二章 工业工程概述(一) 选择题1.经济学上,用( )来衡量生产系统的转换功能,表示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A.效率B.经济效果C.效益D.生产率解D2.从IE发展历程和国外应用经验来看,( )是发展的起点,也是现代IE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A.传统IE或基础IE B.系统工程和运筹学 C.价值工程或价值分析 D.工程经济或技术经济解 A(二)填空题1.生产就是一种转换功能,是一个将生产要素 、 (加工与服务活动),而得到产出物的系统过程。所以,可以把它简化为一个 系统。 解 经过投入 转换 投入-产出2.工业工程形成和发展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 和 的知识、原理和方法产生与应用的历史。 解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3.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人的 得到有效利用,降低 ,保证 和 ,提高 ,获得最佳效益。 解 要素 成本 质量 安全 生产率4.工业工程的应用效果,具体表现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成果。它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 和 (包括 、 等)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 解 生产率 质量 合格品率 优质率(三)简答题1.IE与其他专业工程学科有何不同,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IE不同于其他专业工程学科,它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反映IE本质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 •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是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强调整体性; •注重研究人的因素,以人为中心; •重点面向微观管理第三章 工作研究(一)选择题1.工作研究的对象应为( )。 A.作业系统B.工程系统C.社会系统D.环境系统 解A2.生产作业总时间应由两部分时间组成,即( )。 A.制度工作时间 B.工作时间 C.总工作时间 D.开工时间 E.总的无效损失时间 解CE (三) 问答题1.简述方法研究在企业应用的场合。 答 (1)设计和调整全厂和车间平面布置,确定原材料、半成品在工厂或车间内的运输路线。 (2)改进生产和管理业务流程,避免或消除不必要及不合理的作业步骤和管理环节。 (3)调整和改进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设备、厂房和人力资源。 (4)改进操作方法,使操作者的作业活动更为安全、有效,并减轻体力和精力疲劳。 (5)为制定作业标准时间提供合理的程序和操作方法。第四章 程序分析(一)选择题1.对制品制造过程进行分析改进的技术是( )。 A.操作分析 B.工艺流程分析 C.作业流程分析 D.动作分析解B2.搬运分析包括的两项分析技术是( )。 A.搬运路线分析 B.搬运流程分析 C. 搬运活动分析 D.搬运作业分析 E.搬运工具分析 解BC(二)填空题1.对现有工作方法的改进应遵循的四项原则是——、——、——和——。 解 取消 重排 合并 简化(三)应用题1.任意选定一个超市,绘出其设施布置简图以及顾客移动路线图,分析现行布置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超市设施布置简图顾客移动路线图 优点:1、把口香糖等小物件放在手银台,既方便了顾客,也提高了销售收入。 2、各种物品归类明确,方便顾客选择。缺点:1、只有一个寄存处,寄存麻烦且要多走弯路。改进意见:a)、在超市出口的旁边再增设一个寄存点。 b)、设立自助存包机,采用自助存包。缺点:2、没有一个醒目的标识牌,帮助消费者进行商品导购改进意见:a)、在超市入口增设平面布局导向图b)、设立电子查询系统缺点:3、超市布局不合理改进意见:a)、把促销区移至入口最右边,其他布局相应左移,小范围地调整格局,使消费者不管纵向还是横向都能够顺畅地穿越超市,消除了拥挤和障碍,购物流程变得畅通无阻,同时对促销区的保留和移位,使得有富余时间的消费者能慢慢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不必担心耽搁和阻挡别人。 b)、搭配式摆放——在确定布局的基础上,可以对商品的摆放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在分区明确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将日常生活中联系很紧密的商品摆放在一起,这一部分将通过统计学采集相关数据得出一个明确的商品搭配方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缺点:4、收银效率不高,消费者排队时间较长改进意见:a)、在收银处设置一到两个单件购物快速通道。购买单件商品的顾客直接在此结帐,形成流水通道,这样既节约单件购物顾客的时间,同时可以缩短排队队列长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收银的压力,给顾客留下高效服务的印象 b)、小宗自助收银 ——根据现阶段好又多新推行的购物一卡通业务,可以设置小宗自助收银通道。针对小宗购物的一卡通用户,实行自助扫描和刷卡。既方便了顾客,也为超市节约了人力,还可以为超市带来大批的固定客源 3、超市中灯光明亮,不易让人产生疲倦感 4、超市中紧急通道标识明显,出现紧急情况能较快转移。 5、地板采用防滑地板,能有效避免行人摔倒。 6、服装专卖区的试衣间布置合理,既节约了宝贵的空间,又有效的发挥了作用。2.某空气调节阀由阀体、柱塞套、柱塞、座环、柱塞护圈、弹簧、O型密封圈、锁紧螺母、管堵等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加工工艺和装配顺序如下:(1)阀体:切到规定长度、磨到定长、去毛刺、钻铰4孔、钻铰沉头孔、攻螺纹、去毛刺、检验与柱塞以及柱塞套组件装配、加锁紧螺母、加管堵、检查、包装、贴出厂标签、最终检查、出厂。(2)柱塞套:成型、钻、切到长度、加工螺纹、钻孔、去毛刺、吹净、检查与柱塞组件装配、装配后在加弹簧与阀体装配。(3)柱塞:铣、成型、切断、检查与座环组件装配,装配后在加O形环与柱塞套装配。(4)座环:成型、钻、切断、检查与柱塞护圈装配,装配后组件加O形环与柱塞装配。(5)柱塞护圈:成型、钻、攻内螺纹、套外螺纹、检查与座环装备。根据给定的资料数据,绘制出该空气调节阀的工艺流程图。工作物名称:空气调气阀编号: 方法:现行研究者: 时间:审核者: 日期: 内容 符号 次数 加工 ○ 29 检验 □ 2 检验与加工 4 合计 25 3.电力公司客户问讯管理事务流程如下:(1)问讯处的工作处接到问讯电话后,判断的要求供电还是帐单查询。(2)如果是要求供电,则倾听并理解客户的要求,调取工程技术信息,判断所询问的问题能否解决。如果能解决,就启动回馈管理系统,完成报告,并将报告送给客户服务部。如果不能解决,则需要进一步判断事情是否非常紧急,如果非常紧急,则将电话给工程部主管,否则,就生成工程报告表发送给工程部门。(3)如果询问电话是要求进行帐单查询,则倾听并理解客户的要求,调取帐户帐单,判断所询问的事情能否解决,如果能解决,就马上采取解决办法进行解决,然后启动回馈管理系统,完成报告,并将报告送给客户服务部。如果不能解决,则判断是否需要出具报告,则将电话转给客户服务部;如果需要出具报告,则启动回馈管理系统,完成报告,并将报告送给客户服务部。根据以上信息,按照事物流程图的绘制规则,绘出该电力公司客户问讯处管理事物流程图。第五章 作业分析(一) 选择题1.以操作者为对象开展程序分析适宜采用( )。 A.人-机操作分析 B.人型流程图分析 C.物型流程图分析 D.双手操作分析 解D2.常用的操作分析技术主要包括( )。 A.双手操作分析 B.目视动作分析 C.人-机操作分析 D.工组联合操作分析 E.流程程序分析 解ACD(二)应用题1.打光发动机螺栓。原方法是:操作者从工作台上的贮藏箱中拿起一个螺栓,用手握住螺栓的一端靠近布轮(布轮旋转着),用手旋转去掉毛刺,然后再换螺栓的另一头去掉毛刺。打光的螺栓被扔到放在桌上右边贮藏盒内,试绘制人机作业图并进行改进。 1. 打光螺栓的人机作业图(原方法) 2.分析和改进从上图中可以看到:(1) 布轮的右边完全没有被利用;(2) 布轮的左边利用率仅为26%采用提问技术:问:为什么布轮右边完全没有被利用?答:因为操作者一次只能用手握一只螺栓打光毛刺,只需用一边。问:为什么布轮的左边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答:由记录图上可以看到,空闲的原因是因为工人要用手去握紧螺栓,然后把一端对着布轮,及调换螺栓的另一端,并把另一端对着布轮,以及处理打光的螺栓,此三次动作时,机器空闲着。问:有无更好的方法?答:如果不用人握着,而靠一种夹具来自动进料,既解决布轮两边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少机器等待人握紧螺栓,并调换一端的时间。3.建立新方法:改善方法是安装一个简单的夹具,它由平行放置于工作台上的两个金属管组成,如下图5-3所示,可以看出:柱螺栓被装在两个管中,布轮快速地旋转,打光螺栓,改进后的人机作业图如下图: 4.实施: 通过实施新方法,取得显著效益改进前每小时只生产: 改进后每小时生产: 工作效率提高: 经改进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让工人工作起来更轻松愉快。由此例可以知道通过改善工具,减少了等待和空闲时间,缩短了周期,从而提高了工效,这是提高工效的方法之一。打光螺栓的人机作业图(改善方法) 2.通过现场观察和记录得到甲看管机器A和机器B的作业情况,在一个作业周期内和两台机器的配合情况如表5-1及图5-1所示。表5-l 甲 机器A 机器B 时间/min % 时间/min % 时间/min % 机器自动 O O 25 更换工件 100 空闲、等待 O O 合计 100 100 100 要求:试对表5-1、图5-1进行考查与分析,拟订改进方案(制定措施),增强人一机配合,提高作业效率。解 通过分析发现,甲在整个作业周期内始终很忙碌,没有休息时间,而机器A和B都有空闲,而且机器A的空闲、等待时间更长,影响了设备的充分利用。在分析机器A、B手动时间(更换工件)差异后,改进了卡具,使机器B的手动时间缩短。根据这个改进方案制成的人一机作业分析图如图5-2所示。表5-2列出了改进后的数据。图5-2 改进后的人一机分析图表 5-2 甲 机器A 机器B 时间/min % 时间/min % 时间/min % 机器自动 0 O 更换工件 100 50 50 空闲、等待 0 合计 100 100 1002.组装螺栓和螺帽的双手作业分析(1)记录:把螺栓和螺帽组成一套,再把组装件放到组件箱内,见下图.作业:组装螺栓和螺帽方法:现行开始:双手空的结束:装好一套放入组件箱操作者: *** 组装螺栓和螺帽的现行方法(2)分析改善:由于螺栓和螺帽都是在作业人员的正侧面,当用左手拿螺栓时,作业人员的身体朝向左边,重心偏左,左手再进行作业;接着拿螺帽时,身体朝向右边,重心向右,右手再进行作业,这样进行作业使得左手和右手分别产生了等待和持住现象,双手不能同时工作失去平衡,使作业者易产生疲劳。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将螺栓盒与螺帽盒再往前移,把三个盒子位置放在作业者同一视线上,操作者可在正常视角之内观察到,使左右手能同时拿取螺栓和螺帽,减少了等待、持住现象,效率显著提高。像这样设法使双手能同时作业,减少等待、持住现象,这便是一种改善措施,但双手同时动作是需要符合一定条件的,这在作业测定内容中我们将会加以详细说明。改善后螺栓和螺帽组装作业如下图:组装螺栓和螺帽的改进方法作业:组装螺栓和螺帽方法:改进开始:双手空的结束:装好一套放入组件箱操作者:*** 此例中,我们通过改善产品箱的位置来达到改善的目的,从一般意义来讲,作业人员有一个最佳“作业域”(这里是指产品箱的位置以及进行组装作业的范围),这个最佳“作用域”是指用最佳经济动作进行作业时的作业领域。在考虑最佳作业域时,“动作经济原则”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有关动作经济原则将在后面加以详细说明。第六章 动作分析(一) 问答题1 什么是动作分析?动作分析的目的与用途用是什么?解:动作分析的定义:按操作者实施的动作顺序观察动作,用特定的记号记录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并将记录图表化,以此为基础,判断动作的好坏,找出改善点的一套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把握动作的现状,找出问题点并加以改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操作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顺序和方法;(2)了解以两手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是否能尽可能同时动作,是否相互联系;(3)明确各种动作的目的,动作过程中的必要动作和不必要动作;(4)了解在必要的作业动作中两手的平衡。动作分析的用途(1)为减轻作业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而找出动作存在的问题;(2)探讨最适当的动作顺序、方法以及人体各部位动作的同时实施;(3)探讨最适合于动作的工、夹具和作业范围内工件、材料、工夹具的位置布置;(4)比较顺序、方法改善前后的情况,预测和确认改善的效果;(5)用记号和图表一目了然地说明动作的顺序和方法;(6)改善动作的顺序和方法,制定最适当的标准作业方法;(7)提高能细微分析动作和判断动作好坏的动作意识。(二) 应用题1.钻孔作业要素作业:⑴左手放置钻孔完毕的工件,右手取将要钻孔的工件;⑵通过对光用左手对工件定位;⑶右手搬下钻床的操纵杆,钻孔;⑷重复⑵、⑶步,钻完全部4个孔。钻孔作业动素分析表左手 动素 右手 分析要点移动工件到B处 1 离开钻床操纵杆(放开) 一般不表示眼的动作。但本例定位精度为,要对光确认,故表示了眼的动作移动工件到B处 2 伸手到A处 放开工件 3 握取工件 手回到原处 4 移动工件到钻床上 握取工件 5 放开 对准钻孔位置(定位) 6 伸手到钻床操纵杆处 对准钻孔位置(定位) 7 握取操纵杆 对准钻孔位置(定位) 8等待 拿住工件 9 操纵钻床、钻孔(使用) 移动工件 10 等待 2.请观察日常的生活与生产活动,举例找出一些违反动作经济原则的事例,并指出应如何改善。解:改善前站立作业,从货架上取工件进行机械加工。随着货架上工件数量的减少,取工件的高度也随之降低,操作者逐渐需要弯腰才能完成取工件作业。改善方案利用一种特殊的弹簧机构,随着工件的减少,重量的减轻,自动升高底板的位置,以补偿因工件减少造成取件高度的降低,使其保持固定的高度位置。通过这一改善,操作者可以坐着作业,工件的平均移动距离由100cm(躯体移动50cm)减少为25cm,且人体不动。第七章 秒表时间分析(一)选择题 1.生产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成生产任务,直接和间接的全部工时消耗属于( )。 A.作业时间 B.宽放时间 C.定额时间 D.非定额时间解C2.以工序作业时间为对象,对构成工序的作业要素进行周期重复观察,并测定工时消耗’的方法是( )。 A.测时 B.作业测定 C.工作抽样 D.工作评比解A3.宽放种类有哪几种? A.私事宽放B。疲劳宽放C。延迟宽放D。政策宽放 解A B C D(二)应用题1.通过测时已掌握某工序的实测作业时间为,工作评比系数为120%。另外从标准资料中获得,该工序的作业宽放率为15%,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率为5%,工序的准备与结束时间为50min。该工序的加工批量为50件。试计算该工序单件时间及一批零件的时间定额。解:(1)工序单件时间T = min×(1+) min = min (2)一批零件的时间定额T = min×50 + 50 min = 223 min2.设在秒表时间研究中,先对某操作单元观测10次,得其延续时间分别为7,5,6,8,7,6,7,6,6,7,现要求误差界限控制在5%以内,取置信度为95%,求应观测多少次?解 : 据10次观测的结果,可求得 ,∑ =429,n=5,代入式(7-5)得 即应观测的次数为25次。3.某一操作单元,观测21次,其中漏记一次,其余20次观测数据如下:20、20、21、20、22、20、19、24、20、22、19、19、21、20、28、21、20、20、22、20 ,试剔除异常值。解:管制上限 管制下限 数值28大于,在管制上限之外,为异常值,应予以剔除。4.某一单元观测时间为,评定系数为110%,宽放率为10%,试计算标准时间?解 :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定系数=×(min)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1+)=(min)第八章 工作抽样(一) 应用题1.经过100次观测,求得某设备的开动率(或作业率、工作率)为75%,若取绝对精度为±3%,求观测次数?解: 按公式得 n=4P(1-P)/E2=4×()/()2=833(次)已经观测了100次,尚需追加(833-100)次=733次2.观测某加工车间10人的作业状态,试观测一天,观测20次,则一天得到了10×20=200个观测数据,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后有150次作业,50次空闲,当可靠度(置信度)规定为95%,相对精度为±5%时,求得观测次数。解:由题意,操作者的作业率为P= ×100%=75%,再由公式得第九章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一)选择题1.模特法(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是( )。 A.手指动作B.手腕动作C.小臂动作D.移动动作E.终结动作 解D E (二) 应用题1.用MTM(MTM-1)法分析削铅笔作业。解:左手动作说明 次数 左手动作分析 时间值(TMU) 右手动作分析 次数 右手动作说明伸手向卷笔刀 R6B R5B 伸手向铅笔握取移向铅笔 G1A G1A 握取 M4B M6CP1SD 向卷笔刀进入卷笔刀 mMfA 再插进些 G2 握取 T120S 5 卷铅笔 RL1 3 放下铅笔 T120 3 抽回手 G13 3 握取 D2E 移走铅笔(拆卸)卷笔刀放在一边 M6B M4B 铅笔放在一边第十章 标准资料法(一)填空题1.标准资料法的基本用途是( )。解:用来制定和修改工序或作业标准时间的。(三) 问答题1.什么是标准资料,什么是标准资料法?解:标准资料就是将事先通过作业测定(时间研究、工作抽样、P T S等)所获得的大量数据(测定值或经验值)分析整理,编制而成的某种结构的作业要素(基本操作单元)正常时间值的数据库。利用标准资料来综合制定各种作业的标准时间的方法就叫标准资料法。2.标准资料的表现形式?解:标准资料的常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解析式(经验公式)。(2)图线(包括直线、曲线)。(3)表格式或其它形式。3.标准资料的编制步骤?解:主要步骤如下:(1) 选择确定建立标准资料的对象和范围。(2) 进行作业分析。(3) 选择作业测定方法。(4) 分析影响因素。(5) 收集数据。(6) 原始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第十一章 学习曲线(一) 问答题1.试简述学习曲线的含义。解:学习曲线也称为熟练曲线,是指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用来表示单台(件)产品工时消耗和连续累计产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变化曲线。2.学习曲线的影响因素。解:对学习曲线的影响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 操作者动作的熟练程度。 (2) 改善操作者的工装设备及工位器。 (3) 产品设计变更有助于降低工时。 (4) 高质量的原材料和充足的供应可减少学习中断现象。 (5) 专业化分工,使每个操作者做简单重复工作。 (6) 管理科学化。(二)应用题1.已知某机械厂生产某种机器,第10台的成本为3000元,生产第30台的成本为2000元,求该产品的学习率。解:由已知条件可得: 故该产品的学习率为78%。2.某机床厂现已生产机床150台,每台平均工时100h,已知学习率为80%,现再准备生产300台,求需要多少工时才能完成?解: 由工式 先求出第1台机床所需工时,已知学习率为80%,则学习系数为,那么 生产450台机床所需总工时为 还需追加生产300台机床的工时为第十二章 现场管理方法(一)填空题1.管理活动中常用的工具有( )。解:管理循环圈(图)―PDCA,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检查表,分层法。2.现场信息管理的步骤是( )。解:全面采集现场信息。加工现场信息。传递现场信息 。储存现场信息。查询、检索现场信息 。输出现场信息。(二) 问答题1. 目视管理、“5S” 管理、定置管理各自的含义是什么?解: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它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如仪器图示、图表看板、颜色、区域规划、信号灯、标识等)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以达到员工的自主管理、自我控制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方式。“5S”管理是通过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活动,对生产现场中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定置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现场管理方法和技术,它是“5S”活动中整理、整顿针对实际状态的深入与细化,是一个动态的整理、整顿体系,是在物流系统各工序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它主要研究生产要素中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2. 现场信息管理的步骤?解:(1)全面采集现场信息。 (2)加工现场信息。 (3)传递现场信息。(4)储存现场信息。(5)查询、检索现场信息。
美丽心情day006
通过美国质量协会asq注册质量工程师考试对你以后有很大的帮助的。目前在我国注册可靠性工程师的市场需求很大,而且薪酬高于一般质量工程师。
质量工作生涯起源于可靠性工程,深知可靠性工程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国的重要性,而且当前我国铁路行业、汽车行业、电子行业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相信通过注册可靠性工程师的认证对于你的职业生涯一定有益。
春天里的流星
结构可靠性与可靠度的含义: 1 可靠性。上述结构功能即可概称为结构的可靠性。也就是说,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2 可靠度。结构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结构的可靠度。即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一种定量描述(概率度量)。 所谓规定的时间,是指设计时所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具体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确定。所谓规定的条件,是指结构正常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条件,不考滤人为的过失。预定的功能是指强度、刚度、稳定性、抗裂性、耐久性、动力等等。 以往的计算方法是将各种设计参数作为固定值,都是以经验为主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的可靠度,将结构安全度理解为结构的安全储备,均属于定值设计的范畴。但是事实上结构设计中的众多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或随机性,例如荷载和强度的变异性、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情况的差异、施工建造过程中的偏差等等,在设计时事先根本难以确定出准确的数值。对于各种随机因素,只能用概率来描述,以数理统计的方法给结构可靠度所作的概率定义。与定值法所作安全度的定义在概念上是全然不同的。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