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2

开心的疯子陈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系统工程师培训体会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匆匆来匆匆走

已采纳

微软认证高级技术教育中心是由微软开设专门讲授微软的各门认证课程的培训中心,而Sylvan受权考试中心则是全球最大的专门以计算机水平考试为主要业务的国际考试机构,由此可见微软的认证考试不是自己主持而是交给Sylvan考试中心进行,除此之外Sylvan考试中心还代理了许多其它大部分世界知名公司的认证考试如:Cisco,Intel,IBM,Oracle等,所以如果你想考其它公司的认证同样可在Sylvan考试中心考。以上两点虽很重要,但却不是我要考认证的主要原因。更多的还是出于对目前的现状和前途的考虑。

众所周知目前的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与实践脱节严重,许多较好的公司基本上对本科生不太感兴趣,除非你有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这也难怪,就以目前本科所学,工作后公司必须花费一不少的钱及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进行再培训,一旦你跳巢公司的这些心血又成了给别人做的嫁衣。现在社会上很多大学生说用人单位少、找工作难,其实一位外资企业的老总就曾亲口对我说过,不是他们不用人,反而还急需各种人才,但有实际工作能力能胜任工作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反观我自己,受教计算机的母亲影响,从小学起就对计算机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关于计算机科学的每一个疑问都有一种弃而不舍的热情,经过这十来年的锤炼不管是在程序编制、网络通讯还是多媒体技术上都有了一定的造诣。

但此时却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如何证明呢?现在社会上夸夸其谈、鱼目混珠的人到处都是,所以各个用人公司的老总决不会只听你说你有多行多能干,他们需要的是实际能证明这些的东西。而一向自信的我,在仔细分析了目前所具有能证明我自身能力的材料后惊奇的发现,原来除了我以前在各个电脑刊物上发表的几十篇文章能证明以外,其它方面的能力很难说明。如在编程方面只同朋友一起做过一些较小型的东西,更多的是讨论分析一些优秀的原代码,从来没有亲自做过一个完完整整的系统。看到这些后虽感到惊讶但同时也很庆幸,及早地发现问题就能及早寻求对策,总比到时候被人点出时手足无措好。于是我就开始寻求各种证明方法,此时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无疑就成了我的选择。因为它的证书的第一个字Certificate,我们知道中文里这个词就是“证书”,“证明”的意思,也就正是我所需要的,而且我在网上查阅了微软关于MCSE认证宗旨的介绍,其宗旨翻译成中文就是“微软公司提供的对于网络专业人员的微软系统工程师认证。MCSE是指被证明能够在用Microsoft Windows NT Server和Microsoft Backoffice服务器产品构建的广泛的计算环境中进行有效地规划、实现、维护和支持信息系统的合格人员。”

防伪标记版权所有

其实,我所提到的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是微软提供的众多认证中的一个,但也是最有效的一个。微软的认证是基于完成所规定的几门课程并通过相应的考试而得到的。拿MCSE来说把,它必须通六门课程的考试而得到,其中有四门必修,两门选修。课程如下:防伪标记版权所有

必修:

考试号 课程名

70-58 Networking Essentials

70-67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Windows NT Server

70-68 Windows NT Server in the Enterprise

70-73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Windows NT Workstation

选修:防伪标记版权所有

70-26 Administrate SQL Server

70-27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SQL Server

70-28 Administrate SQL Server

70-29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SQL Server

70-59 TCP/IP on Windows NT

70-76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Exchange Server

70-87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必修的四门课程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至于具体选修那两门课程却有一些技巧,几乎90%的MCSE都是选修的70-87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和70-59 TCP/IP on Windows NT ,因为如果这样选择在考完全部六门后将会得到三个证书:

MCP、MCP+Internet和MCSE,而且这些课程也是其它的认证,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MCDBA,需考八门)和微软认证Internet系统工程师(MCSE+Internet,需考九门)所必须的,所以这样选择对想继续拿认证也有好处。

防伪标记版权所有

我的MCSE认证过程按预先计划共用了六周,每周完成一门课程。当然还有比我更快拿到认证的人,不过我想既然是搞这个的,不能纯粹是为了拿这个证书,还是应该学一些东西,况且还要完成这学期我本专业的课程。那么,可想而知这六个星期的生活了,完全可以用极度紧张、高度亢奋来形容,因为每门课程都是一本厚厚的英文书,把它看完后还必须不停的上机实践,最后再看一些模拟题,但我却并不觉得累,因为这都是一些非常实用的东西,它把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的知识系统的串在了一起,使我对这些东西又有了一些更新的、更清晰的认识。那时候,每天几乎都看书到2、3点,如果第二天学校第一节没有课就要看到4点。这样由于看得太晚放下书就睡着了,但大脑某些部分还处于兴奋状态,睡着了就做梦,梦见的还是坐在刚才的位置看书,几乎天天如此。所以,有时侯早上醒来还迷迷糊糊地以为一晚都没睡。不过,有心人终究天不负,我每次考试时总能轻松过关可谓是对我这一切付出的报答,我已很满足了。可笑的是,当我完成最后一门考试后却反而还有些手足无措了。MCSE是一个目标、是我那六个星期中巨大的精神寄托,可是一旦目标达到了也就消失了。以前有这个目标驱使,再累、再苦也不怕,现在达到了再没有了追求、再没有了向往,心里有一种似乎是万念具灰但又不太确切感觉。每当到看书的时间我还下意识地去拿书,拿到了书又想起已经拿到MCSE认证了,一时间竞不知如何是好,整天无所适从,这种状态经过了好几天才恢复过来。

我的认证体会

空格其实拿到MCSE后我最想说的还是这其中的一些经验。象我们这一代的人要说考试倒是经历过无数多次,也可算得上是身经百战了。但要是回头想想不难发现以前的重要考试,不管是小学升中学、中考还是高考,事先必定有老师反复强调了其中的题型、出题方式、评分标准甚至还会预测一下会出什么题,这些东西看上去属于不太重要的附属,但实际上了解了这些在对分数的提高上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但这些在微软的认证考试中却很难从“正规”的渠道获得这些信息,因为不管是微软认证高级技术教育中心CTEC还是考过认证考生都必须遵循一个‘试题不泄漏协议’,这个协议虽然表面上是约束考过的试题不泄露,但究竟还包括那方面的内容是由美国微软公司来解释的,所以CTEC一般不会正式提供这些信息,要知道如果辛辛苦苦申请来的CTEC资格被取消的话那不就亏大了。同时,微软的试题及出题形式也不断在变化,在改变出题方式之前不会象高考那样事先说明,只有当有考生考这门课程时才会发现改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肯定会对应试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防伪标记版权所有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微软认证考试共有三种考试形式即最早的固定54道试题方式(以下简称F54),变长度的自适应考试(以下简称Adaptive)以及其固定30道试题方式(以下简称F30)。

这几种方式的发展顺序为从F54到Adaptive再到F30,其中不排除今后有可能直接从F54到F30,但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看到这种情况。前面提到过微软的考试方式改变是不会事先通知的,一旦当你考试时才发现题型改变肯定会阵脚大乱,我有个同学就是在考Networking Essentials的时候题型从Adaptive改到了F30,他心理上没有准备自然是失败了,而这次的失败不能不说是一个打击,使他意志消沉了几周才振作起来。其实他考试的前两天我就在网上看到一个朋友的帖子,说他考Networking Essentials考了933分,并说题型有一些小变化从25题变到了30题,由于我当时已经考过了所以也没多想,只当是他考得特别好而已。而且在我哪个同学考试之前我还鼓励他说有人考了933分,应该不难。其实是由于考试方式改变,通过分数从原来Adaptive的588变到了833分,难怪网上发帖子的老兄会考了933。要是我当时注意看了这张帖子,把考试的变化告诉同学也许就不会现在的结果了。所以如果我们知道了各种考试的类型和特点后,不管它怎么改变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坐怀不乱。

F54为最早的考试形式,考题数为固定的54题,通过分数通常在700到830之间。这种考试允许你将考题向前或向后翻动,也就是说如果考试中你有些题答案不太确定,你可以把它作上记号后继续下面的题目,到所有的题都做完后再返回来做,这样就避免了在一道题上浪费过多时间而使后面的题目没时间做,甚至你还有可能从后面的题目中得到提示从而作出前面的题,目前MCSE考试中仅70-87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为这种形式。考试时间为两小时。

Adaptive考试就是微软颇为得意的自适应考试,它的题目数不固定在25题到35之间,这种考试的考题是在你做题时即时生成的,生成考题的原则是:如果你前一题做对了,那么下一题的难度将会增加,要是你每一题都做对了难度就会一直增加下去(当然总的难度等级就那么两、三级,最难的题也不过是较灵活而已,绝对不会是那种从来没见过,不知所云的题)。但要是有一题做错了下一题就会出较简单的题,如做对了难度再逐次提高,如此类推。这样出题的理论依据是,如果一个应试者把一道难题做错了并不能说明他的程度就差,同样地如果他做对了一到简单题也不能说明他的程度就一定高,只有这样依据他的程度从简单到难出题才能准确把握应试者的水平。由此可见,如果你在Adaptive考试中做了一到道较难的题后又出一道难题,那就恭喜你这题你做对了,如果出来的是一道简单题,可以肯定你上一题做错了。要是你一连做了几道简单题,你就要小心了。不过也不必过分担心,Adaptive考试的通过分数通常较低,一般在550到600之间,而且如果你前面做得实在太差,它还会在最后再给你一次机会(这一点后面将会谈到)。但在这种考试中是不允许把试 题回翻,也就是说不能象在F54中那样不确定的题可以到最后来做,每一题都只有一个Next按钮把试题向后翻,而没有了Previous按钮把试题前翻。这意味着每一题你必须作出正确判断,不管如何你都必须选择一个答案,在你按下Next后 这个答案也就提交了,再也不能修改了,那么做这种题就要特别当心了。目前在MCSE六门中有70-67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Microsoft Windows NT Server 和70-68 Windows NT Server in the Enterprise为这种自适应考试。考试时间同为两小时。

F30这种考试方式是微软最近才推出的(今年三月份),它的规则同F54相似,同样可以前翻、后翻以及作记号等,不同的是它的题目总数为30题。考试时间比前面两种要少半小时,为一个半小时。MCSE课程中70-59 TCP/IP on Windows NT 、 70-58 Networking Essentials和70-73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Microsoft Windows NT Workstation 为这种形式。

纵观以上三种考试类型可谓是各有千秋,要说出一个孰易孰难实非易事。可以这样说,这三种类型各有各的侧重点,它们在各个层次的分数分布相差很大,但如单从通过概率上讲却是差不多的。

最早的F54类型由于试题是固定的54道所以在考试中心下载题目时各题均已确定,整体难度适中,其通过分数一般在700到830之间应属于比较高,但由于总共有54道题基数大,单题的分数较分散而且根据试题难易而定,一般可以错十四题左右,这样一来又降低了难度。F30的试题也是在下载时就已确定,整体难度上较F54要低一些,基本上就是一些较基础的题,每题的分值均相同为33分(1000/30),其通过分数一般是733或766同F54的分数范围差不多,但它却只有30道题目在基数上约比F54少一半,考试中最多只能错七题,这种方式对某一部分应试者来说就比其它的考试都要难一些。

Adaptive考试是最有理论依据,较先进的考试方式,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它可以详细地区分出各个应试者的具体水平,不过依我个人的看法它的及格线应定在600分以上而不是现在的550到600之间,因为如果把所有应试者的成绩作正态分布统计的话,那个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应该是在600左右,一般的认证考试通过分数应定在分布曲线顶点的右侧,意即能通过的是较少数人,以保持这种认证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而微软恰恰把它定在顶点的左侧,即让较多人通过。微软的想法谁知道呢,也许它认为来考试的都是高手吧。即使这样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Adaptive有它自身的特点,因为它有难题和简单题之分而且最难题与最简单题分值相差悬殊,如果在做难题的时候有一题出错,即使后一简单题做正确,损失的分数仍可能会高到七、八十分(其中包括难题做错失去的分数和简单题分值小,不及平均值的分数)。值得欣慰的是这种自适应考试还是比较体贴应试者的,考试的最后如果你不能过关它还会再给你一次机会。前面不是提到它有25到35题,但很多考过自适应的人都会说他只做了25题。不错,那是因为他在做了25题后分数已经达到要求,所以没有再出题。要是你做了25题后分数仍然不够,就会出现26,27...... 但此时的规则就不一样了,有些象足球加时赛中的“突然死亡法”,就是说这些题你一定要做对,做对后如果分数达到标准就算通过,要是仍然不够就做下一题。如有一题出错就马上出局,只有叹息那不菲的考试费了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如果前面做得实在太差,就不会出现26题而直接出局。想想也对,总不可能前面错得这么惨的人后面一题不错吧,所以做了也是白做。其实自适应考试的通过分数本来就较低,即使不够分数也只需一题就行了,所以当你做到第26题时一定要仔细,这可就是决定命运的题了。

现在再来谈谈认证考试中的考题,要是你是第一次接触这些考题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与我们以前的考试有很大不同,那就是题目非常灵活,可以这样说要是你先前对网络、计算机一窍不通,然后在把微软的教材看懂了后再考试,你会发现这本教材一点用都没有,没有一道题在教材上提到过。其实不然,我却认为这本书是最好的教材,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考试中设计的知识点一个也不缺,只是它分布在全书中必须将这些东西融会贯通后才能作出考试题目,这样就等于是授人以网,而非授人以鱼。这一点十分符合老美的习惯,他们最看不起的就是死记硬背的考试(test one’s memory),而他们更推崇能力的体现(test one’s ability)。所以除了常规的题以外还有三种特别类型的题,拖放题、方案分析题和控制台模拟题。

拖放题顾名思义操作如同在Windows中拖放图标,在需要拖动的图标上按下鼠标左键不放,把它移动到指定位置上后放开左键就把它放到指定位置上了。这种方式主要是以图形界面的方式来测试应试者利用学到的知识组织一个方案或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能力。拖动题用物体在实际工作中熟悉的形态和符号来表现网络结构、设计方案以及各种网络部件使考试更结合实际。同时由于使用了图形界面,各种部件用图形方式表现出来,用微软自己的话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应试者不需要死记硬背。此类题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给出一幅网络的组成图,在待选的部件中有终结器、网桥、路由器、同轴电缆之类的东西。按需要把这些东西拖到组成图中相应的地方就成了。此类型模拟试题可从下载。

方案分析题表面上看与一般的选择题无异,但难度较大(属于难题类型),试题叙述也较长。其提问的方式却是不变的,它的结构为给出一个假定的情况(scenario),再给出解决方案,最后给出需要达到的要求(required result)和可选的要求(optional desired result),问题就是问各达到了几个required result和optional desired result。这种问题的变化多种多样,有时仅改变一个小小的条件,其结果就大不一样,要想正确解答无疑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此类型模拟试题可从防伪标记版权所有下载。

控制台模拟题(MMC Simulation)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它目前只会出现在70-87 IIS 中(前面两种题型在任何考试中都有可能会出现),MMC实际上是Microsoft Management Console的缩写。对微软产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MMC是微软希望形成的一种标准,它把所有软件的控制界面都放到MMC中,这无疑可以简化编程和统一界面便于操作,在一个控制台上就能完成所有软件的操作。在考试之前一定要装上Windows NT Option Pack 多动手练习虚拟服务器、目录的建立,用户权限的修改等,并尽量弄懂MMC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中各项属性的意义。此考试属于F54型,其中大约9-10题为MMC模拟题,而且本考试(70-87)中其它题设及WEB及数据库等多方面知识,需小心应付。此类型模拟试题可从下载。

在MCSE的六门中有三门是可以考中文,它们是70-67、70-59和70-67。由于是考母语的关系,考试时间将会减少半小时。对于考中文以及使用中文教材这种问题都是很具有争议性的,尤其是现在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价格相差很大,这里我仅提出一点需注意的地方:计算机科学发展速度非常快,各种名词也层出不穷,英文中很多新词汇其中文意义没有统一,即各个地方译法不同,在考试中就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关于是否需要参加培训也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由于关系到很多层面的利益,多说可能会砸了某些人的饭碗,不说又恐对不起广大Wannabes。所以在这里介绍一个简单原则,就是你先把教材买回去从头到尾看一遍,如果在看完后你还想参加培训的话那就去培训。

最后再谈谈MCSE的待遇及所处地位,考完MCSE六门后大约隔三周就会收到微软香港分部寄来的Welcome Kit,里面就是你的证书,稍晚些时候又会收到从荷兰寄来的身份卡及胸针,另外还将得到一年的Technet Plus光盘(不过听说中国海关会截留这种光盘)。具微软的统计,现在共有MCPS三十多万(考了除Networking Essentials以外任何一门都会得到这个证书),MCSE 十二万多个。而其它的认证如Cisco的CCIE到目前为止得到此认证的人还不到3000,由此可见MCSE似乎有点“滥”,这是因为MCSE认证考试所要求的难度本来就不高,知识点较单一,只要找对方法同样可以用惯用的死记硬背加努力的方法搞定,现在中国的MCSE中有不少一部分是在考试前根本对电脑一窍不通,只是用了考英语四级和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老方法考上的。

系统工程师培训体会

250 评论(11)

Lydia胖胖

【篇一】技术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悟汇总

焊工这个专业在次之前那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尽管我是钳工出身,大学学的是汽修虽然都是机械方面,但当我接触焊工的时候还是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所以说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更有幸去徐工集团和美国CAT公司参观,更开拓了我视野。

通过此次培训我学会了氩弧焊、气保焊、和一部分机器人焊接的操作,并对焊工缺陷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分别用氩弧焊和气保焊练习立焊、平焊、仰焊、管焊以及铁棒的焊接,虽然焊接技术和手法都没有达到成熟,但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帮助我更好的解释几种焊接方法。另外在培训期间有幸参观了徐工集团和美国全资子公司徐州CAT公司,参观期间接触了全球较先进的机器人自动焊接和国内一流的焊接工程师,这些经历使我的眼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在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得到经验,也我今后的工作兴趣得到了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我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体化教学方面,对于我自身知识偏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今后要彻底改变,将提高自己一体化教学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多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教学知识,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动手,争取为学院的一体化教学作贡献。通过此次培训我也深刻感受到专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有着绝对性的关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支专业技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专业的发展。通过此次培训我也感受到自身的差距,比如说全心全意为学院、为学生、为工作付出的贡献精神,还比如说自身在遇到困难时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都是以后我自身素质需要提高的方面。

通过此次培训我还深刻认识到专业的发展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管理的创新、教学考核的创新。比如说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易动不易静的特点,多从实践中讲授理论知识,多搞一些专业竞赛之类的活动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的实用性,中职院校的学生多半是想学一门能够生存的技术,而我们的教学往往脱离实际生产,学校学到的知识到企业里用到的不多,到企业以后还要重新接受培训,我们今后尽可能的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能让学生直接到企业上岗的教学模式,以便我们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篇二】技术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悟汇总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篇三】技术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悟汇总

此次培训由电教馆郭峰和郭彬军老师进行讲授,郭峰老师主要讲了电脑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的概念,PPT制作课件的方法及一些软件的特殊功效,其中Camtasia软件我认为最实用,也是我之前作课件时常遇到的难题,通过本次学习把之前遇到的困难解决了,感觉收获颇多。

郭老师讲授的是数字教材和鸿合i学,在学习前也接触过数字教材,感觉它就是一个电子课本,通过此次学习,才知道它有如此大的功能,数字教材集成了PPT课件、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鸿合i学白板软件功能也很强大,跟PPT相比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快捷,课件制作更容易,可利用的媒体资源也更丰富,在教学中由静态的灌输变成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培训虽短暂,收获却满满。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更新教学理念,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有更有效的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去。

181 评论(14)

兜兜有糖sd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人生中就是这样,每一次的学习就是一次实践的机会。每一次的实践就是一次挑战,我们能害怕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能,不会,也不可以害怕挑战。我们之所以培训,目的就是增强我们挑战的信心。我不知道别人通过培训学到了多少,感受到了多少,了解到了多少。只知道通过培训自己感悟颇深。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就是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见过的听过的,没见过的没听过的统统包含在内。宋老师讲的创新与实践虽说我不知道内容是什么,不过通过各位干部的发言,我知道那是对我们以后产生影响的一次培训。总结会上各位干部积极发言,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一次培训是成功的。还有一点是我们需要这样的机会,这样一个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的机会。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培训,相信大家都学到了很多,可我有一种新的感觉:“学到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为什么这样说呢?在以前的学习中自己并没有注重某一方面的学习,只是知道老师教什么,自己就学什么,从来不管对与错,也从来不管为什么,只是盲目的走路,学习。上大学以后感觉就变了很多,原因很简单:“这里的学习不再是片面的,是一种以具体事情具体分析的方式进行的。”只从这一点上说,这就要比以前的学习系统化,毕竟涉及到专业知识。在这里学习越多,感觉以前了解的东西越少,然后就会努力的或者是刻意的去找这方面的书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是越学,感觉自己知道的越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一颗想充实自己的心,有一颗想要学习的心,同时也有一颗向前的心。这就不得不要求我们自己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所学的用到工作中。其次在我们的电教理论培训中,于丹教授讲的一段话让我受益良多:“盘古在天地之间‘一日九变’,像一个新生的婴儿,每天都在微妙地变化着。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这句话虽然不能说完全体会但至少也回味很多次。他要求我们要干什么?脚踏实地!不管从哪一方面说,我们都要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学习中积极的表现自己。也是有这样,我们才能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的改正。“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在于丹教授讲座中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它不单单注重那个“孝”字,同样也注重那个“先”字。“孝”字讲的是孝敬长辈,提倡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先”字,确是讲的第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往往所缺乏的也正是这种精神,这难道不应该值得我们去注意吗?再次,在金正昆教授讲的礼仪中,主要是从“互动、沟通、形象”三个关键词入手,完整的讲解了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所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在交往过程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技巧,以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接待礼仪、办公礼仪、公关礼仪的基本行为规范。同时也说明,了解现代礼仪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掌握的利益规范,熟悉和掌握现代礼仪文化,既是职业特殊性和工作严肃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建设新型学生干部良好形象的目标要求。随着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的内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这种沟通的条件下,实现有礼节的交往,去实现创造“人和”的境界,这是学习礼仪的意义。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礼仪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性,从而完善自己这方面的不足。总的来说,这次培训是一种以理论形式的全面培训,也是我们学生干部组建以来第一次综合的培训。在这次培训结束以后,我对自己的要求很简单:“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把每次的培训都能很好的吸收,是自己的能力以及学习,工作都有一次质的飞跃。”

31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