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麻麻8866
成都工业学院地址在四川省成都市花牌坊街2号,该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是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首批创新改革试点高校。
成都工业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创办于1913年,是辛亥革命后四川省举办的第一所实业学校。学校曾先后12次更名,历经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四川省立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直属国家电子工业部,1987年起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省电子工业厅主管,2000年调整为四川省教育厅主管。陈毅元帅曾于1916-1918年在我校染织专业学习。江泽民同志曾视察过我校,并亲笔为学校七十五周年校庆题词:“发扬优良传统,培养优秀人才”。
学校现为国家“十三五”地方高校转型示范工程(产教融合规划项目)实施学校,获得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单位资格,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首批创新改革试点高校和“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科技园为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入围首批四川省高校创新改革试点单位,当选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并当选为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当选为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是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厅委共建”院校。
建校一百余年来,学校从未间断过办学,始终秉持“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校训和“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学校严格按照合格本科标准和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总体要求,更新思想观念、深化综合改革、聚焦本科教学,进一步凝练并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和“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思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倾尽绵薄之力。
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主校区位于成都市郫都区,此外还有成都市中心的花牌坊校区和北郊的大丰校区,普通全日制学生集中在主校区学习。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人文与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外语系、体育教学部等14个二级学院(系、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3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约12700人。
学校共有教职工985人,其中专任教师646人,副高以上高级职称教师32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802人;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6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青年”教师,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机械、机电)和4个省级教学团队,教师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省师德标兵、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50余人次。
孤星马哥
西南交通大学
学校创建于1896年,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是中国第一所工程高等学府,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誉中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
“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有交大。” 西南交通大学是轨道交通领域综合实力最优、影响力最强、学科配套最齐全,专业设置最完善,核心资源最充分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创造出了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上的,无数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三大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西南交大现有一级学科点39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其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在最近一次的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支撑轨道交通领域的主要学科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均排名全国第八(排在我校之前的均为C9高校或985高校),测绘科学与技术排名全国第六,机械工程、工商管理排名全国前10%。并且,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6中国大学学科评价报告》中,西南交大有27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50个学科入选世界准一流学科,跻身2016中国八星级学科队列。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入选世界准一流学科,跻身2016中国八星级学科队列,排名全国第一。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学科排行榜》
并且,在今年10月12日,上海软科发布的“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西南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学排名第一。
拥有全国轨道交通领域唯一国家实验室
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2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构建起了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其中,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是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唯一的国家实验室,也是中国轨道交通领域唯一的一个国家实验室,是层次最高的国家级实验室,这也有力的验证了西南交大是国内轨道交通领域方面的尖端研发单位。因此,在轨道交通等相关学科方面,西南交大绝对稳坐国内第一把交椅。
构建了世界公认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
西南交大开展高铁、重载、新型城市轨道和高速及超高速高温超导磁悬浮交通的创新研究,加强原理性、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研究,“十二五”期间在高速铁路领域主持“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项目数位居全国第一,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