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色计
能源管理师的报考条件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两年以上企业管理领域工作经验;专科及以上学历,三年以上管理领域工作经验。
能源管理师简介:
能源管理师是从事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领导和专业管理的人员,由企业负责能源管理的厂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生产单元负责节能工作和能源管理的技术负责人或专职工程师担任。能源管理师是企业科技管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具备相应行业的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精通企业能源管理工作。
中国社科大美国杜兰大学中外合作办学MME能源管理硕士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第二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社科院将能源管理教育当作未来的重点实验基地,服务于我国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能源产业的体制改革,并进而以此推动提高宏观经济的整体市场化水平。
考核条件:
凡遵纪守法、参加培养培训学时满足要求,并符合下列条件中之一,可申请参加能源管理师能力考核:
1、取得能源管理类大学专科学历,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
2、取得能源管理类大学本科学历,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
3、取得能源管理类硕士学位或以上学位的人员。
4、具备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并从事能源管理类等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
5、能源管理类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以上专业管理人员(需开具职务证明,并加盖公章)。
6、从事企业能源采购、储存、转换、使用等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
7、有志于从事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人员。

都市月亮飘飘
能源管理师(CEM)是指从事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领导和专业管理人员,由企业负责能源管理的厂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生产单元(分厂或车间)负责节能工作和能源管理的技术负责人或专职工程师担(兼)任,是企业科技管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管理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相应行业的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精通企业能源管理工作。 注册能源管理师(CEM)培训是美国能源工程师协会推出的旗舰课程,其培训内容简单实用,涵盖了节能的所有领域,也包括我国提出的十大节能工程的全部。学员培训后,经考核可获得CEM资格。它自从1981年诞生以来,已经被能源管理行业所认可,并且成为衡量在该行业职业成就的标志,还得到了美国能源部、联邦能源管理计划办公室、美国国际发展局、各州能源办公室、主要的电力、公用事业公司、集团公司以及能源服务公司的认可,CEM的发展为美国的节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世纪末,原化工部曾派员到日本等国家考察能源管理师制度。国家石化局成立后继续对这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跟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资源供应矛盾的不断加剧,企业乃至全社会对能源管理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都对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开展节能培训进行了明确规定。《能源管理师》培训项目是为了配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2010 年单位GDP 能耗降低20%左右的宏观目标,深入贯彻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能源法规,提高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能力,改善用能单位能源管理状况,从而提高全社会能源管理整体水平而向全社会推出的岗位资格培训项目。与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体系相对应,本培训项目设置三个培训等级,分别是《能源管理师》(高级)、《能源管理师》(中级)和《能源管理师》(初级)。经过本课程正规、系统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者,可获得《能源管理师》岗位资格等级证书。新《节能法》第55条和第84条还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违者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努力坚持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适用于从事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动力等专业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1、报考条件根据市人事局、市建委(津人专〔2003〕34号)文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为: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具备相应专业教育和职业实践,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1)基础考试①取得本专业(指公用设备专业工程中的暖通空调、动力、给水排水专业,详见“新旧专业对照表”,下同)或相近专业(详见“新旧专业对照表”,下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②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③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2)专业考试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①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②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③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④取得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未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⑤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⑥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2、免试部分科目条件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基础考试,只需参加专业考试:(1)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2)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3)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4)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9年。(5)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9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0年。(6)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2年。(7)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5年。(8)取得本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0年。3、考试科目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由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组成。4、考生应注意的事项参加基础考试合格并按规定完成职业实践年限者,方能报名参加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5、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新旧专业对照表 专业划分新专业名称旧专业名称暖通空调本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供热空调与燃气工程城市燃气工程相近专业国防工程内部环境与设备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与安全救生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矿山通风与安全安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冷冻冷藏工程(部分)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其他工科专业除本专业和相近专业外的工科专业动力本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含锅炉、涡轮机、压缩机等)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部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空调与燃气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化工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煤化工(或燃料化工)食品科学与工程冷冻冷藏工程(部分)相近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油气贮运工程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飞行器动力工程化工设备与机械石油天然气贮运工程其他工科专业除本专业和相近专业外的工科专业给水排水本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相近专业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其他工科专业除本专业和相近专业外的工科专业 注:表中“新专业名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专业名称;“旧专业名称”指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颁布前各院校所采用的专业名称。
vacation1314
各地的条件有所不同,以下资料供参考一、适用范围与基本条件本申报条件适用于在企业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人员。申报人员应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二、首次确定条件专业对口或相近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初定工程师资格。1、博士学位获得者。2、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者,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学历或学位取得前后从事本专业或相近的工作年限可以相加,但学历或学位取得后从事专业工作须满1年),其中国外学历须经国家教育部认定。三、正常申报条件具备下列学历、资历条件之一者,可正常申报工程师资格。1、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2年。2、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3、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四、破格申报条件不具备规定学历,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含满4年),或具备规定学历,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3年不满4年,具备以下两条及以上者,可破格申报工程师资格。1、任现职以来获得县(市)区级政府颁发的一、二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含科技进步、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等奖项);获市级以上优秀设计奖;获县(市)区级以上标化工程、优质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含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2、任现职以来获得县(市)区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不含协会、学会、研究会等团体授予的称号),或地厅级及以上与专业技术工作相关的单项先进个人称号。3、具有中专学历,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12年;其他学历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17年。4、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1)从事工业工程的,任现职以来负责过一次2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或多次累计5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或主持开发研制出新产品,且这些项目或产品已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在产品开发、工艺革新、高新技术应用、质量管理或设备管理等方面,进入全市的先进行列,受到有关部门认可。(2)在建筑行业基层一线工作满10年并取得工程类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含二级建造师、二级建筑师、二级结构师),或担任建筑二级及以上企业资质的相关部门(工程、质量、安全、预算等)负责人满3年。(3)从事农业工程的,任现职以来,主持过一次1000万元以上或多次累计30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工作;或在新品种选育、引进、推广,渔业技术和农机具革新、引进、推广等方面,达到一定规模,取得显著效益,被市内同行所公认;或在节约能源、挽回重大经济损失方面有突出贡献。五、越级申报条件未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越级申报工程师资格。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专业对口或相近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专业不对口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2、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或相近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专业不对口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6年;3、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专科毕业生,专业对口或相近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7年,专业不对口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4、后学历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专业对口或相近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专业不对口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6年,其中学历取得后从事专业工作年限应满4年;5、后学历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专业对口或相近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7年,专业不对口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其中学历取得后从事专业工作年限应满4年。六、直接申报条件未达到规定学历,但已具有助理工程师资格且受聘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8年,可以直接申报工程师资格。七、特殊申报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特殊申报工程师资格。1、获得国家科技进步、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等奖项的获得者,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7年;获得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等奖项的获得者,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自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及以上的获得者,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获奖计算时间为近5年(含5年),所获奖项以公布文件、证书为准。2、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项的技术负责人,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7年;获省级优质工程奖项的技术负责人,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获地市级优质工程奖项的技术负责人,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获奖计算时间为近5年(含5年),所获奖项以公布文件、证书为准。3、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以上,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获得发明专利1项,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12年;获得发明专利2项以上,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八、其他条件1、职称外语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除符合免试条件者,须取得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上和在民营、个私企业工作或长期在野外工作的申报人员,职称外语不作要求。2、计算机应用能力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除符合免试条件者,需取得三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上者,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作要求。3、继续教育申报人员应按要求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4、业绩要求申报人员应按各自专业要求提交本人的业绩材料。凡破格申报、越级申报、直接申报、特殊申报的人员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必须参加由评委会组织的同行专家面试,面试合格者方可提交评委会参加评审。
yoyobear1988
主要方式有评审和认定两种。评审条件,统招学历及成教相关专业:专科毕业满7年以上;本科毕业满5年以上;成教非相关专业:专科毕业满9年以上,本科毕业满7年以上。认定条件:研究生毕业满3年,博士研究生毕业满1年。职称评审申报本专业工作年限及职称工作年限统一计算标准: 计算本专业工作年限是指从毕业后参加本专业工作年度开始,至申报年度前一年年底为止; 后续学历获得者,可从申报者参加本专业工作后起算,但必须将全脱产学习时间减除; 职称工作年限是指从取得较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之日起至申报前一年年底止。 初、中、高级职称申报评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对所从事的专业理论有一定研究或较深的认知; 2.熟悉国家有关的法律、技术法规和政策; 3.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章,基本掌握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 4.能对一般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新技术应用及技术开发的方法或路径;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