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alili
帧中继网是由分组交换技术演进而来的,由于光纤通信的误码率低,为了提高网络速率,活动了很多在分组交换中的纠错功能,使帧中继的性能优于分组交换的性能。 1、帧中继的主要特点:中速到高速的数据接口;标准速率为DS1,即T1速率;可用于专用和公共网;仅传输数据;使用可变长度分组。 2、帧中继网与网比较 载送呼叫控制信令的逻辑连接和用户数据是分开的。因此中间节点毋需为每个连接的呼叫控制保持状态表;逻辑连接的复用和交换发生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从而减少了处理的层次;结点到结点之间毋需流控和差错控制,由高层负责端到端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帧中继的优点:精简了通信处理。协议对用户-网络接口以及网络内部处理的功能降低了,从而得到了低延迟和高吞吐率的性能。 4、帧中继在H信道上的应用:大信息量的交互数据应用;大的文件传送;低数据率的多路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5、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协议有两个分开的操作平台: (1)控制平台(C),它涉及逻辑连接的建立和终止。 (2)平台是用户平台(U),负责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 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是控制平台,而端到端之间则是用户平台协议。 控制平台:帧模式传输服务的控制平台类似于分组交换服务中用于公共通道信号的控制平台。其中,控制信号使用一个单独的逻辑通道。链路层用LAP-D()提供可靠的数据链路控制服务,在D通道的用户(TE)和网络(NT)之间进行流控和差错控制。数据链路服务用于交换控制信号报文。 用户平台:用户之间传输信息的用户平台协议是LAP-F由(是的增强版本)定义。 6、LAP-D的核心功能 (1)帧的定界,组合和透明性;(2)帧的多路复用/多路分解;(3)对帆进行检查以保证在零位手稿前以及零位剔除后,帧的长度是字节的整数倍;(4)对帧进行检查以保证其长度符合要求;(5)检测传输差错;(6)冲突控制功能(LAP-F新增功能)。 7、帧中继的呼叫控制 呼叫控制方案选择: (1)交换访问(Switched Access)在用户连接到交换网络,而本地交换不提供帧处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提供从用户的终端设备到网络帧处理器的交换访问。 (2)集成访问(Intergraded Access)用户接到帧中继网络或者交换网络,其中的本地交换提供帧处理功能,因为用户能对帧处理器进行直接逻辑访问。 帧中继和一样支持在一个链路上利用多个连接,称为数据链路连接,每个连接都有一个惟一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DLCI。其数据传输涉及的步骤如下:(1)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逻辑连接,并指定惟一的数据链路标识DLCI的值;(2)交换数据帧;(3)释放逻辑连接。 呼叫控制逻辑连接的DLCI=0,其帧的信息域中包含有呼叫控制报文,至少需要四种报文类型:建立(setup)、连接(connect)、释放(release)、和释放完成(release complete)。 8、用户数据传输 LAP-F帧格式类似于LAP-D和LAP-B,但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即没有控制域。即意味着:(1)只有一种帧的类型,即用户数据帧,没有控制帧。(2)不可能用inband信号。逻辑连接只能用于传输用户数据。(3)不可能进行流控和差错控制,因为没有顺序号。
君和家人
2017网络工程师考试知识点:网络互联技术
网络互联技术包括网络互联概述、TCP/IP协议、路由器基础、路由协议、HDLC和PPP、帧中继、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ISDN以及局域网交换等。
网络互联技术
o 网络互联的模式
n LAN与LAN互联
n 工作层次:下三层
n 设备:HUB、桥、交换机、路由器
n 要求:高宽带
n LAN与WAN互联
n 工作层次:四层都有
n 设备:路由器、网关
n 要求:可靠的连接
低的延时
网络互联设备
o 中继器(或HUB)
n 工作模式
n 作用
n 功能局限
o 网桥
n 工作模式
n 作用
n 功能局限
o 交换机
n 工作模式
n 作用
n 功能局限
o 路由器
n 工作模式
n 作用
n 功能局限
o 网关
n 工作模式
n 作用
n 功能局限
局域网互联技术
o HUB互联
o 网桥、交换机互联
n 生成树协议
n 作用
n 工作过程
n 确定一个根端口:可以人为指定,默认为地址最小的网桥为根
n 确定其他网桥的根端口:到达该网桥花费最小的根端口
n 对每一个LAN确定一个惟一的指定桥和指定端口
o 路由器互联技术
n 路由协议
n 被路由协议
网络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为了保证网络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安全、可靠和高效地运行、不受外界干扰,对网络系统设施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为此,网络管理的任务就是收集、监控网络中各种设备和设施的工作参数、工作状态信息,显示给管理员并接受处理,从而控制网络中的设备、设施,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以实现对网络的管理。
o 网络管理的三个方面
n 了解网络
n 识别网络对象的硬件情况
n 判别局域的拓扑结构
n 确定网络的互连
n 确定用户负载和定位
n 运行网络
n 配置网络
n 配置网络服务器
n 网络安全控制
n 网络维护
n 常见网络的故障和修复
n 网络检查
n 网络升级
网络管理功能
o 配置管理
n 自动发现网络的拓扑结构,构造和维护网络的配置。监视网络被管对象的状态,完成网络关键设备配置的语法检查,配置自动生成和自动配置备份系统,对于配置的一致进行严格的检验。
n 配置信息的自动获取
n 自动配置、自动备份及相关技术
n 配置一致性检查
n 用户操作记录功能
o 性能管理
n 过滤、归并网络事件,有效地发现、定位网络故障,给出排错建议与排错工具,形成整套的故障发现、告警与处理机制。
n 性能监视
n 阈值控制
n 实时性能监控
n 网络对象性能查询
o 故障管理
n 采集、分析网络对象的性能数据,监测网络对象的性能,对网络线路质量进行分析。同时统计网络运行状态信息,对网络的使用发展做出评测、估计,为网络进一步规划与调整提供依据。
n 故障监测
n 故障报警
n 故障信息管理
n 排错支持工具
n 检索/分析故障信息
o 安全管理
n 结合使用用户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传输、存储的保密与完整性机制,以保障网络管理系统本身的安全。维护系统日志,使系统的`使用和网络对象的修改有据可查。控制对网络资的访问。
n 网络本身的安全
n 网络管理员身份的认证
n 管理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加密与完整性
n 网络管理用户分组管理与访问控制
n 系统日志分析
n 网络对象的管理
n 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
n 告警事件分析
n 主机系统的安全漏洞检测
o 计费管理
n 对网络互连设备按IP地址的双向流量统计,产生多种信息统计报告及流量对比,并提供网络计费工具,以便用户据自定义的要求实施网络计费。
n 计费数据采集
n 数据管理与数据维护
n 计费政策制定
n 政策比较与决策支持
n 数据分析与费用计算
n 数据查询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