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a睡美梦
人工智能训练师是属于一个岗位名称,其实它是分为两个部分的,今天我们说的呢是数据标注员,也是经常大家问到的想要做数据标注项目,该如何进入到这个行业,其实这个行业现在已经逐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求职者或者是员工能够持证上岗。其实大家不妨了解一下我们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孵化项目,这个项目起源于人工智能数据标注行业,其目的就是为行业输出人才,帮助想要考取相关证书的小伙伴们,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理论+实操),通过考核后就会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核发的《人工智能数据标注技术》行业相关证书,以此证明具备数据标注行业的从业技能

shchengzhang
说起智能驾驶汽车,这可是科幻电影中的常客。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美国电视连续剧《霹雳游侠》里大名鼎鼎的战车基特(.)就吸引了无数国人观众的眼球。虽然那时候国内私人汽车还很少,但是不妨碍我们去憧憬。
1993年史泰龙主演的科幻片《超级战警》里更是整个城市的汽车都实现了自动驾驶,而且还可以视频通话,出事故时会自动填充泡沫保护驾乘人员等。
而到了斯皮尔伯格指导,阿汤哥主演的《少数派报告》里,智能驾驶汽车则已经成为一套完整的智能立体交通系统的一部分,所有车辆都带有磁悬浮功能,速度极快,上下翻滚毫无压力,可以上墙,可以下地,而且完全不会发生交通事故。不得不说这就是未来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啊!
至于《变形金刚》那就不用说了,大黄蜂可是可以自己把驾驶员丢下,然后去自己洗车,上光、打蜡,做个美容再回来的。当然,人家本来就是外星人,咱得尊重人家,不过在《变形金刚4》里面,人类不是也仿照霸天虎造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卡车——威震天么?
那么什么是智能驾驶呢?它和自动驾驶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智能驾驶与自动驾驶是不同概念,智能驾驶的定义更为宽泛。它指的是车载智能系统帮助人进行驾驶工作,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替代人进行驾驶的技术。所以智能驾驶包含自动驾驶,而自动驾驶是智能驾驶发展的最高形态。
其实智能驾驶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比如说,很多车都已经配备的自动紧急制动功能(AEB),其技术原理就是在汽车前部装上雷达等传感器,当探知前方有撞到车辆或者行人等风险时,会自动帮助驾驶员刹车。再比如另一种技术可以在路况稳定的高速公路上实现自适应巡航,也就是根据前方车辆的行驶情况,对自身的车速和安全距离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稳定的跟车行驶。这些智能驾驶技术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乘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还可以极大的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帮助驾驶员更轻松的完成驾驶任务,属于比较成熟的智能驾驶技术。
如今,智能驾驶可以说是汽车领域最热的概念,几乎每家企业都在研究,“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那么对于智能驾驶技术水平的高低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呢?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International)制定了一套分级标准,把智能驾驶分为6个等级,从L0到L5,数值越高,代表驾驶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我国在SAE J3016的基础上,也在制定类似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的国家标准。根据这套标准,0级为应急辅助;1级为部分驾驶辅助;2级为组合驾驶辅助;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
这其中0-2级智能驾驶是需要驾驶员全程参与并承担全部驾驶责任的,智能系统为驾驶员提供辅助;而3-5级智能驾驶则开始进入所谓的自动驾驶阶段,当智能驾驶系统接管车辆时,驾驶员就可以看电视、刷微信、打电话,甚至睡觉了(4-5级)。
那么,目前我们能买到的智能驾驶汽车,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呢?答案是2级智能驾驶阶段。准确的说可量产的智能驾驶汽车正处在2级到3级过渡的阶段。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说:不对啊,我看到国内外很多报道都提到,已经有3级、4级的车型上路,什么特斯拉、奥迪A8,不是都已经量产了么,无人出租车也开始示范运营了啊,怎么可能才2级呢?
其实仔细看看这些报道就能发现,目前这些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大都还停留在小批量测试或示范运行阶段,距离大规模量产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少数汽车企业虽然推出了达到3级智能驾驶的量产车型,但更多是以技术展示的形式存在。出于成本、风险、技术成熟程度等方面的考虑,更多的汽车企业都在从L2到L3之间攀登。也许对高级别智能驾驶的研究代表着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努力方向,但是不断提升和完善2级智能驾驶功能才是目前汽车行业在智能驾驶领域最迫切也最接地气的任务。
其实大家大可不必为手头的车只有2级智能驾驶功能而沮丧,因为2级智能驾驶功能发展到现在,也已经足够强大。这一等级的车辆已经可以对道路情况进行探测、识别和响应,并能对车辆同时且持续的进行纵向(油门、刹车)和横向(转向)的控制。一些配置齐全、性能优异的2级智能驾驶系统,除了要求驾驶员保持注意力、手不能脱离方向盘外,已经很接近3级系统的表现了。
提到这就需要说明下,不是所有的2级智能驾驶汽车都有同样的功能配置和系统表现。由于分级标准只界定了各等级系统的基本特征,并未明确所具体的功能配置和技术要求,而且针对各种2级智能驾驶功能的详细标准大都还在起草中,因此目前各车型配置的2级系统在功能配置和实际表现上可谓良莠不齐。更有甚者,一些车型在功能说明上还存在着功能描述不清晰、夸大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情况。最近频繁登上头条的智能驾驶车辆事故新闻中,有很大比例是驾驶员错误的理解和使用智能驾驶功能造成的。
那么如何才能擦亮眼睛,选择一款功能完备、性能优异,还能保证驾驶员正确使用的2级智能驾驶汽车呢?是苦修汽车专业,自己练成行业专家?还是听从企业的宣传,在各种“”、“L2+”的模糊定义中锻炼火眼金睛?亦或是将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听高人指点迷津呢?
还是让专业人士来帮帮我们吧。7月31日,华诚认证与SAE联合推出了中国首个智能驾驶等级认证,即CL2级智能行车认证与CL2级智能泊车认证。这一认证规则在2级驾驶自动化定义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市场上“L2+级”智能驾驶汽车的功能特点,从安全保障措施、系统功能表现和碰撞避免能力三个方面,对包括行车功能和泊车功能在内的2级智能驾驶功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CL2级智能行车认证涉及八大类28项典型驾驶场景,而CL2级泊车认证则覆盖了水平、垂直、斜向三大类9种典型车位。
CL2认证的问世无疑对于推动中国的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规范化发展,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益处,也为广大消费者选车购车提供了专业化的参考依据。
如果说智能交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智能驾驶汽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话,那么如今有了CL2认证,就等于在智能交通的道路上设立了一个路标,而汽车企业可以在路标的指引下加速前进,不仅实现本文开头那些被认为是科幻的智能驾驶功能,甚至更进一步,开拓出更多的智能驾驶“脑洞”。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喵小贝贝
智能制造网讯 早在2018年4月,由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智能网联 汽车 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范》)正式对外发布。《管理规范》对智能网联 汽车 上路测试的主体、测试驾驶人及测试车辆、测试申请及审核、测试管理、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由此开始,全国不少城市在《管理规范》的统一指导下纷纷制定了地方版的管理规范,于是地方性的自动驾驶测试场地、开放道路、产业园区等纷纷开建。 2020年,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政策频发、资本加大投入。前不久,中国 汽车 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ATARC,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与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联合发布了CL2级中国首个智能驾驶等级认证规则,并向中国一汽、广汽新能源、一汽奔腾三家企业的三个车型分布颁发了SAE与CATARC双冠标认证的CL2级智能行车、CL2级智能泊车认证证书。根据SAE方面提供的智能网联 汽车 测试技术规范和功能认证范本可以发现,针对目前市场上L2级智能驾驶 汽车 的功能特点,这些认证从安全保障措施、系统功能表现和碰撞避免能力3个方面,对包括行车功能和泊车功能在内的L2级智能驾驶功能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这对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升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甚至是消费者选购车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依据。智能化大潮之下,传统车企纷纷加速转型,积极拥抱物联网自动驾驶新机遇。例如,东风日产。眼下,东风日产导入日产Pro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并结合中国复杂多变的道路状况进行本土化开发与测试。与此同时,其还与百度、腾讯、华为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合作,致力于搭建具有开放性和延展性的智能化应用平台,开展跨界生态合作等。从技术层面来看,将PC、移动端已经成熟的技术结合具体业务场景定制、按优先级顺序应用到智能网联 汽车 上,并选择合适的自动化工具,应用于安全驾驶、路面环境识别等流程中,也慢慢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一大方向。在跨过政策法规、技术两大难关之后,自动驾驶产业规模化落地的最后一座大山就是成本。尽管目前高等级自动驾驶(L4)的单车改造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耗资较大,但业界对于自动驾驶成本随着技术进步进步而大幅下降的前景满怀信心。 汽车 “四化”的出现,使车辆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畴发生了变化。从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电机、电控到自动驾驶所涉及的芯片、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到高精地图、云控平台、网联通信、AI算法等软件,都成了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火热的路测之外,为更好的实现自动驾驶的目标, 汽车 部件产品升级步伐将加快,功能也将更加稳定和丰富。当然,智能 汽车 已经逐渐从实验室和示范运营转向量产,新产品走向市场也是新技术落地、接受用户检验的过程。而有关部门、科研机构、 科技 企业的共同努力,将推动自动驾驶新业态的涌现和落地,自动驾驶相关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跃升机遇。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