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1

吃货跟谁吃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口罩调试工程师培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春天里的秋天88

已采纳

【卖废品就上废品之家,您的问题我来回答】2020年口罩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口罩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超百亿的成熟产业,口罩的贴合度、过滤效率、舒适性、便捷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除了医用外科口罩,还出现了防尘、防花粉、过滤等多个细分品类,在医院、食品加工厂、矿井、城市雾霾天里等场景,都能看到口罩的身影。自疫情发生以来,瞄准口罩需求的转产企业并非少数,其中不乏中国石化、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集团、富士康、格力等制造业巨头。从一罩难求到供应恢复、价格回落,口罩行情变化是国内产能大幅度提升的结果。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截至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亿只,日产量达到亿只。那随着疫情的逐渐减缓,口罩仍然是日常防护的基本措施,同时,就算疫情真正结束后,经过此次疫情的考研,大家一定会在家里备一些口罩。2020年中国口罩行业市场规模在原有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达到亿元,预计在2021年又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整个口罩行业市场规模总体仍呈扩大趋势。业内人士指出,专业性口罩市场不断占领市场,而低端的全纱布口罩市场份额会不断降低,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健康也不断重视,民用口罩也会向专业化发展。例如,日本的民用口罩就是现在国内工业用的杯状口罩。另外随着我国医疗产业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用口罩行业也具有良好的发展机会。

口罩调试工程师培训

147 评论(13)

思得不瑞奥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哈。(因为习惯原因混了些英文不好意思…)是这样,我觉得口罩需求的突然升高是由于新冠病毒的出现以及大力宣传而导致的,在短期内需求激增源于消费者的PED是inelastic,因此对价格变化不是很敏感,由此短期口罩厂商的前景还是不错的。外加上最近有说新冠病毒可能和流感一样和人类长期共存,这也增加了对口罩的需求。但是因为口罩价格的上升,abnormal profit使得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决定去生产口罩,口罩制造业会有大批生产商涌入,导致abnormal profit下降。并且在这个时候生产口罩有几家大厂商,可能在日后会形成寡头垄断(如果是大力宣传品牌再牛一点可能会直接垄断鸭),并且价格都会有一定限定,个人认为小厂商不太容易发展起来。而且现在可以看出降级后人们对口罩的需求有所减少了,更多人还是不太喜欢戴口罩的,毕竟还是觉得麻烦的()

260 评论(14)

镜SHOW公主

编辑:秦方辉

新冠疫情之下,随着近日各地企业的陆续返工,做好防护措施显然非常必要。口罩作为个人防护的必需品,其需求量也急剧增加,尤其是能过滤95%飞沫核等颗粒物的N95口罩,早已变成“一罩难求“的抢手货。

在民众防疫之弦紧绷的状态下,各类不实讯息都会广泛传播。

就在不久前,很多人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视频,说是每一辆奔驰、宝马、奥迪、玛莎等豪华车的后备箱里,都有一个医用急救包,而且包里有3M牌N95口罩。然而,最终的事实是该消息纯属谣言,广大车主们只是空欢喜一场,根本就没有N95口罩。

虽然结果令人失望,但不少人却是首次听闻了“车辆急救包”这类产品。据了解,急救包内主要有纱布、医药棉签、手套、胶带、绷带等,可以帮助车主在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伤亡时展开自救。

许多发达国家都有相关法律条文强制规定车辆上路行驶需配备车载急救包,在国内却鲜被提及。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急救包的使用率极低,加之其本身是有保质期的,绝大多数都只会沦为摆设。在公众急救常识并不普及,而自动报警和道路救援机制已十分完善的情况下,没有理由再在车上配备一套几乎用不到的产品。

其次,车载急救包主要是针对车祸使用,其重点是止血、捆绑及固定受伤的部位,而口罩显然不是其中必须要用到的装备。再加上急救包空间有限,配备高防护级别口罩只会徒增成本。

不过,此次疫情或改变这一情况。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消费者对车辆的安全性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车载空气净化系统的要求越来越严苛。此前,各大厂商推出的空气净化系统主要是为了防雾霾,而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情况下,消费者希望这一系统能为他们带来更加安全的驾乘环境。

目前多家车企已经在推出相应的产品。比如林肯汽车针对中国消费者,推出了带显示的新风系统,该系统可将车内空气监测系统与空气清洁系统完全集合为一体。疫情期间,林肯汽车称这一系统“可有效过滤96%的等有害物质,在外循环开启的情况下,如同为爱车戴上‘医用口罩’”。

另一自主品牌吉利汽车日前宣布将投入亿元人民币,启动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的研发工作。吉利表示力争在20天内完成新型空气净化系统的研发工作,达到量产标准,尽快实现量产。

此外,还有奇瑞、华晨、广汽、一汽奔腾、长安等车企也表示将研发搭载更高全等级的空气净化系统。

在汽车产品中,目前特斯拉产品就有所谓的“防生化模式”,但其防病菌效果其实并不如专业的医用口罩。而真正要做到隔离病毒,目前只有负压急救车以及特种军用车辆才具有相应的功能,民用化普及难度较大。

所以说,眼下推出这类产品更多是成为营销上的卖点,对于已经购车的广大车主来说,仍然无法解决口罩短缺这一实际问题。私家车还是更应注重消毒和个人防护,这才是真正的防止病毒更有效的方式。

相比之下,也有车企选择了更加实际直接的方式。如蔚来汽车官方便在不久前宣布,从用户信托筹集的专项资金中调拨200万元用于车主防疫用品的购买,首批发放7000套防疫包,内含有符合防疫标准的口罩组合,这对于广大用户来说无异于选中送炭,极大提升了他们的品牌好感度。

疫情还在持续,但口罩产量显然没有跟得上形势需求发展。针对这一情况,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宣布,其将对生产线进行改建以尽快进行口罩生产。据悉,五菱改建后的无尘车间包含一般医疗口罩生产线和N95口罩生产线,全面建成后日产量将达170万只。五菱生产的口罩除满足自身每日约5万只的需求外,多余部分将由当地政府进行物资调配。

2月8日,比亚迪官方也对外公布,目前已经着手调配医疗物资进行口罩及消毒液的生产。据悉,比亚迪所生产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将于2月17日批量下线,届时生产的免洗手凝胶消毒液也同时下线,消毒液日产量将达5万瓶,到月底预计口罩日产量将达500万只。

需要注意的是,比亚迪方面目前产能有限,生产的口罩主要用于防疫一线相关部门,此后还志愿者等行业人群。待产能提升之后如有剩余口罩,才会考虑平价向社会销售。

除五菱和比亚迪之外,2月8日晚,广汽集团也宣布将着手进行防护物资的设计制造,目前广汽集团已经着手考察口罩生产设备的制造商,并对相关工艺人员进行培训。

春节之后,几乎所有企业都推迟复工,到岗人员也参差不齐。这几家车企是怎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转型”,制定好规划,设立新的生产线投产看似与车不相关的口罩?不少网友表示很新奇。

首先,生产口罩的关键原材料是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在33-41g/min的聚丙烯,这种产品在汽车隔音棉的生产中会大量采用。上汽通用五菱方面表示,该公司部分产品的吸音棉就是采用了这种高标准的聚丙烯,隔音棉供应商有充足的原料供应链。

此次上汽通用五菱联合的供应商广西德福特科技有限公司,将按照GB19083标准投产口罩,并改建2000㎡无尘车间。上汽通用五菱也生产、项目、设备、质量、包装等方面提供人员及技术支持。目前,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生产的第一批 20 万只口罩顺利下线。

相比上汽通用五菱和比亚迪,广汽集团从未涉足口罩设备生产,但它步调也不慢,早在2月6日就有高层领导到口罩生产设备制造商快裕达调研,了解口罩生产设备的制造、组装和调试技术。2月11日,广汽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已开始进行安装和调试,预计2月22日将完成12台设备的自制,2月底完成30台设备的安装。

当然,口罩生产不是企业的单打独斗,政府支持更是少不了。据了解,在上汽通用五菱提出生产计划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也开通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保证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

同时,这几家车企负责人均表示,口罩生产的安排并不会影响到自身车辆的生产,多家车企也将会在2月17日前后正式恢复工厂供应。

大“疫”当前,唯有万众一心。

国家有难之时,企业能及时进行生产转型,确实也体现出了一个成熟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而此次“非常时期”车企特殊的高效转型,也是汽车产业作为“大工业”优势的缩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96 评论(14)

我的宝贝-童童

01、几家欢喜几家愁 口罩行业上半年总览

还记得四五个月前,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原因,口罩这个小众商品一举成为了硬通货。一次性医用口罩均价7块钱每只你都不一定买得到。3M的N95口罩更是天价,倒爷坐地起价,态度傲慢爱买不买,仍旧赚的盆满钵满。口罩相关的上游行业也一度爆炸式涨价。口罩机变成了“印钞机”,口罩原材料的“熔喷布”成了“黄金布”。一大批做口罩的老板真可谓是一本万利。网传最暴利的时候,一台普通口罩机一天就赚十几万,3天回本,有的村一个月时间家家户户瞬间就升级千万富翁,挣得钱不知道怎么花,轻松达成住海景房人生成就。

可随着国内疫情逐渐接近尾声,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我们随便打开一个电商平台查看,都可以发现口罩的价格已经跌至元每片,一盒还包邮。这一切的原因主要是产能增加太快。有新闻统计,疫情前全国日产2000万只口罩,3月就迅速增加到日产2亿只,口罩厂约有5万家。实际上可能还要高一些,因为很多散户小厂没有统计进去。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波动,这一市场经济最基本的铁则再次彰显它的正确和力量。跟着口罩价格的暴跌,口罩原材料也直接“跳水”。现在80级以下熔喷布价格,从巅峰期40万/吨已经降到每吨几千元,即便如此仍很难收获订单。

口罩机也是如此,疫情前,一台KN95口罩机20万,疫情开始后最高爆炒10倍到200万一台,而且是现款期货,就是买家先付全款订货,几周后才能收到口罩机。现在又跌回到20万一台并且还不是最低价。一次性平面口罩机5月份很多厂家甚至只卖3000元,但仍旧出不了手,只能放在厂房眼睁睁看着它生锈。

现在还能继续赚钱的只有体量大、管理规范,有各类证明的大型口罩生产企业,而那些小作坊式的口罩生产厂家,只能被过剩的产能和出口的高门槛加速淘汰出局!口罩行业的大洗牌,将洗掉无数脑子一热就转战口罩市场的老板们。排队上天台,虽然只是网友的一个梗,但商业竞争的残酷真的就是这样。

02、一位转做口罩的广告店老板-三个月实录

有的人赚大钱有的人赔老本,有的人庆幸自己没有踏入口罩买卖,有的后怕差点就跟朋友一起“干一票大的”,也有的自诩自己可以在赚钱的时候进入在赔钱的时候及时退出...这三个月可谓是芸芸众生相。

在标识广告行业,就小圈所知,三四月份蠢蠢欲动的人不在少数,毕竟利益熏人,谁还不为赚钱心动。小圈曾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一名河南的标识广告老板,他就是在3月初与朋友合资一起进入了口罩行业。据他表示一开始还是能赚到钱的,一直到4月份都还有订单,虽然没有最早期的暴利,但是利润率还可以。

但由于是半路转行,对机器根本不熟悉,机器刚用没多久就出故障,口罩机厂家售后服务很不好,只能找外面熟练的调试工程师。而那时候调试工程价格更是贵得离谱,他们公开的报价:一天内调好10万元,两天内调好8万元,三天及以上5万元。大家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所以硬着头皮也要修。后来赶上到处都开普通的口罩厂,又有人来劝说办KN95的CE和FDA证书,这个也是坑,很多厂子花了大价钱办下来结果都是无效的。

到了五月,一下子来要货的就少了,价格很低成本都不够。现在只能靠给一些专门做出口的工厂代工做白板口罩苦苦支撑。这位老板还表示:像他一样的代工厂比比皆是,利润特别低,并且逐渐也不行了。他五月份都已经在清库存、清机器,可是成效很慢。现在只打算尽快撤出来,看还能不能回归广告制作的老本行。不过他也说:他起码算是不赔不赚,圈子里有比他更后面入场的人,才真的是赔的血本无归,高价买来的口罩机和熔喷布一下子砸手里,损失几百万都是少的。

总结一下口罩疯狂历程就是:先来的赚钱,后到的赔钱,知足的赚钱,贪婪的赔钱。这几个月的激变再次印证中国制造从来不缺产能,缺的只是时间和技术。其实仔细想来,广告标识行业同口罩行业稍微有一些相似,门槛不高,太多人看到别人挣钱了而争相进入,但技术跟不上,产品卖不出价,竞争激烈,市场逐渐饱和后只能是越来越难做...这次事件也为无数标识广告老板敲响警钟,投资,需要冷静,不要仅仅追风口,一哄而上。尤其是对于你不熟悉、不了解的领域,更不要盲目进入,否则,最终往往是产能过剩,一地鸡毛!

22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