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8

芳儿beauty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土建类工程师报考时间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utouchoupihai

已采纳

二级注册注册建筑师、监理工程师考试时间是5月14、15号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时间是5月14、15号、21号、22号

二级建造师考试时间是6月11号、12号

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时间是9月3号

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时间是10月22号、23号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时间是10月29号、30号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中除了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时间是11月6号外其他考试时间都是号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时间是11月5号、6号

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时间是11月12号、13号

一级建造师考试时间是11月19号、20号

二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时间是11月5号

建筑类证书含金量排名

1、消防工程师证书

注册消防工程师的在报考时没有太多限制,而且一级消防工程师证书含金量越来越高,虽然消防工程师考试在难度上略高于一建考试,但通过近四年的考试数据来看,一级消防工程师的通过率在报考人数逐年增多的前提下仍保持上升的趋势。在发展前景上,与安全工程师情况类似,消防工程师也关乎安全问题,是工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之一。

2、一级建造师证书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建筑业施工企业有10万多个,从业人员约有3600多万,而持建造师证的人数却只有几十万。很明显供求比例失衡,中高端人才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一级建造师人数是远远不够的。

在发展政策的激励和需求下,一建市政、水利、航空等专业方向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而且一建可报考专业增项,使一建证书越来越值钱。毕竟,综合性全能型人才更能顺应时代进步的要求。

3、造价工程师证书

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范围非常广泛,目前造价工程师证书约有100万的人才缺口,造就了国内众多企业对造价工程师的高薪争夺战。再加上当前政策对企业必须具备在册造价工程师的硬性要求,造价工程师证书的含金量持续飙高。

4、监理工程师证书

近两年监理工程师的热度迅速蹿红,监理工程师考试难度较低,但证书价值相对于其难度来说,性价比还是很高的。不过监控工程质量的工作覆盖面较单一,所以后期发展可供的选择道路也不是很多。如果结合考取其他工程类证书,注册监理工程师是很好的加分项。

5、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

注册安全工程师出现在垫底的位置,主要原因是国内建企对安全问题仍然不够重视,缺少严格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导致全国约半数安全工程师仅仅拿到证却不去注册,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注册安全工程师虽对工作年限要求较高,但考试难度相对较简单,相信随着国内“安全整顿风”的大力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能重新被正名,为坚守安全生产工作身体力行。

以上排名仅供参考。

土建类工程师报考时间表

229 评论(12)

阿波罗三下

9月13日至9月20日。

2022年度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于2022年9月13日至9月20日(各省报名时间不同,考生可以免费预约短信提醒,届时环球网校会提醒大家报名时间)在全国统一网报平台上进行。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于11月5日、6日举行,其中基础考试为5日,专业考试为5日、6日。有关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各专业的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情况可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查询。考生可根据专业、学历、职业年限及报考条件选择考试科目报考。

注册岩土工程师报考条件

1、取得(指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下同)或相近专业(指地质勘探、环境工程、工程力学专业,下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1年。

3、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1年。

177 评论(9)

遍地孔方兄

于11月5日、6日举行,其中基础考试为5日,专业考试为5日、6日。有关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各专业的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情况可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查询。考生可根据专业、学历、职业年限及报考条件选择考试科目报考。

2022年度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可登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官网进行查询,相关土建类专业评估信息可登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在首页搜索栏中进行查询。

报名要求

1、2022年度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于2022年9月13日至9月20日(各省报名时间不同,凡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2、本考试报名证明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各地要按照《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规程〉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21〕1号)要求,认真做好一次性告知、报名条件核查、日常监管、不实承诺处理等工作。

各地在发布报考注意事项时,要特别提醒报考人员及早注册或按要求完善已注册信息,报考前需认真阅读报考须知和报考条件说明。

336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