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2

木姑娘Zara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中国重汽工程师培训基地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蓝梦蝶朵丽卡

已采纳

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是中国重汽的全资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国内最早涉足专用汽车行业的企业之一,我国第一辆重型自卸汽车于1967年诞生在我公司,并成为早期援建坦赞铁路的重要施工装备,1984年国内首台SKD斯太尔自卸车在青专下线,1986年全套引进日本极东公司液压缸生产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居国内首创的曲臂登高消防车、全液压轿车运输车、混凝土泵车、飞机牵引车、液压道路清障车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专用车产品在青专研发成功并批量上市。青专具有深厚的技术底蕴,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强大的专用汽车、军用装备、液压元件的开发能力,已开发出300多个品种的重型专用汽车和50多个品种的液压元件产品,持续满足国内外市场及军方的需要。青专作为行业技术领导者的地位更加突出,例如通过青专牌液压系统为国内改装车生产企业的配套,提升了我国自卸车产品的技术水平等已成为行业内不争的事实。年来,公司主持(参与)起草了八项专用车、液压系统行业标准,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合计87项,获得“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认定证书”,30多个产品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现公司研发中心已拥有各类研发人员120多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6人、工程师79人,有中国重汽集团科技专家6人,青年科技专家3人,有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人。研发人员分布于九个专业科室,具备专用汽车及零部件的设计、研究、检测、试验、试制能力。2002年以来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青专牌压缩式垃圾车系列、青专牌飞机牵引车系列、青专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系列,被评为“青岛市高新技术产品”,公司也同时被授予“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和“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2005年青专牌重型自卸车被评为山东名牌,2006年青专牌压缩式垃圾车被评为山东名牌,2007年青专牌混凝土搅拌车被评为山东名牌并获得国家出口机电产品研发资金补贴,2008年青专承担的环卫专用车共性技术研发项目获得国家财政部资金支持。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中心是山东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青专多年来一直注重开发手段的提高,拥有国内一流的设计、分析、试验手段,产品开发周期短,成功率高,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中国重汽工程师培训基地

182 评论(14)

stella1135

山东协和学院地址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济青路6277号,该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为山东财政支持的本科特色名校建设单位。

山东协和学院创建于1993年,2003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纳入国家普通高职统招计划,200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普通高职院校,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4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第一批在校生实践课程考核试点院校。

学校坐落于山东省省会济南,现有郭店、遥墙2个校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 万余册,电子图书万册,纸质期刊1376种,电子期刊19530种。校内建有10个实验实训中心,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校外建有114个实习实训基地,其中,与青岛大学、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12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60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学位教师约占。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26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学校下设8个教学院(部),开设普通本科专业 34 个、普通专科专业 38 个,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医学为特色,医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建有省级特色本科专业1个,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资助专业6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财政重点支持特色名校立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承担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获国家和山东省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成果奖39项。

学校建有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3个。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5项,厅局级科研课题264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334项;授权专利176项。2015年,牵头成立环渤海高校教学咨询委员会、科研与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连续承办三届环渤海高等教育论坛,促进了环渤海地区高校的交流与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理念。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被中国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评为“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众创空间、济南市泉城众创空间支持单位。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60项。

获得国家级竞赛奖126项,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2015年获批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2016年获评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2017年获评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首届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优秀项目奖。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协同育人。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澳门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教师互派、学生交流、学分互认、课程共建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与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泰山医学院、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桥箱有限公司、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泉盈酒店集团等2家地方政府、31个学术机构、77家行业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校企互动,协同育人。

学校坚持在服务社会中育人,在回报社会中发展,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启动“万名乡村医生免费培训计划”,连续14年累计义务培训乡村医生3万余人,已形成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品牌。2013年,获批山东省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连续4年培训高级养老护理员3000余人。得到周铁农、厉无畏等国家领导人和高强、姜大明、郭树清等省部级领导的高度认可,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50余家媒体多次报道。

学校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弘扬以和合向上、协同奋进为内涵的“和合”文化,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发展战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先后被中华职业教育社授予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教育部评为“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被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首批5A级社会组织,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6年被省民政厅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30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