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65

考小拉考小花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讲义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椰子の童話

已采纳

2018年张工岩土(视频+讲义)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2018年张工岩土(视频+讲义)|03 模考班|02 冲刺班|01 精讲班|00 公开课|张工培训2018级注册岩土培训班注意事项及开学典礼.pdf|20180417岩土专业-公开课-第30讲-土体中几种常见应力计算解析(一)-老帮主.mp4|20180322岩土专业-公开课--第十二讲-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典型考题分析-老帮主.pdf|20180322岩土专业-公开课--第十二讲-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典型考题分析-老帮主.mp4|20180123岩土专业-公开课--第十一讲-固结试验引出的沉降计算-北京朱工.pdf|20180123岩土专业-公开课--第十一讲-固结试验引出的沉降计算-北京朱工.mp4|20180109岩土专业-公开课--第十讲-地基土液化判别-李老师.mp4|20180105岩土专业-公开课-第九讲-备考之道-北京朱工.pdf|20180105岩土专业-公开课-第九讲-备考之道-北京朱工.mp4|20180102岩土专业-公开课-第八讲-击实试验及工程应用-北京张工.pdf

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讲义

324 评论(9)

super阿狸

去网易土木上下载吧!

99 评论(11)

小虫超人HC

网上的资料都是比较零散的而且更新也不及时,不利于系统的复习,建议报个辅导班学习起来更高效。最后可以为你押最近一年的题,还有老师对你一对一的答疑解惑!对你有一定的帮助,你可以点击我的头衔了解了解!

117 评论(15)

我是五叶神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基础知识讲解:测量概念”,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密切关注本网站岩土工程师栏目。

2018年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基础知识讲解:测量概念

测量概念

1、 将工程结构物的设计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作为施工的依据,该项工作称为测设。

2、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x轴向北为正,y轴向东为正。

3、 绝对高程是该点沿铅垂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相对高程是到假设水准面的距离。

4、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观测量是:距离、角度和高差。

距离观测

1、 L-标准长度(实际长度),L’-量长,△k –尺长改正值。(L-L’)/L=△k

2、 光电测距的野外观测值需要经过仪器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和倾斜改正(高差改正)。

3、 视距测距时,视距常数一般取C=100。当视准轴水平时,计算水平距离的公式为S=100(a-b);当视准轴倾斜一垂直角α时,距离S=100(a-b)cos2α。

角度测量

1、 对中:仪器中心安置到测站点的铅垂线上。整平:使仪器竖轴竖直及水平度盘水平。

2、 经纬仪分为:基座、水平度盘、照准部三部分。

3、 180度à0度,盘左,盘右

4、 通过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和横轴误差对角度观测的影响。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1、 相同观测条件下,一组观测值的改正值之和为零。

2、 系统误差特点:规律性、积累性。

288 评论(8)

英式风情茶

5.岩溶地貌及其堆积物 (1)岩溶地貌 可溶性岩层在岩溶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独特地貌。根据它们的出露情况,分为地表岩溶地貌及地下岩溶地貌两大类。前者在形成过程中,地表水起着较重要的作用,而后者主要是以地下水作用为主。 1)溶沟、石芽 溶沟是可溶性岩层表面上的一些沟槽状凹地,是由地表水流(主要是片流和暂时性沟 状水流)顺坡地沿节理裂隙,长期进行溶蚀作用的结果。在溶沟间突起状的石脊称石芽。石芽与溶沟的高度、深度一般不超过几米。被松散盖层覆盖的称为埋藏石芽。 2)岩溶漏斗 在岩溶强烈发育区,地表经常出现的一种漏斗状凹地称为岩溶漏斗。它平面形态呈圆或椭圆状,直径数米至数十米。深度数米至十余米。 岩溶漏斗的形成过程,是地表水流沿垂直裂隙向下渗漏时使裂隙不断扩大,先在地面较浅处形成隐伏的孔洞,并随着孔洞的扩大上部岩土层逐步崩塌,最后陷落成漏斗。 3)落水洞 落水洞是地表岩溶与地下岩溶的过渡形式。其表面很少有碎屑物堆积。常是地表通向地下河、地下溶洞或地下水面的孔道。它形成于地下水垂直循环极为流畅的地区,是流水沿垂直裂隙进行溶蚀、冲蚀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的产物。 4)干谷、半干谷及盲谷 岩溶地区当地壳上升时,地表河流不是随之下切,而是沿着后期在谷底上发育的岩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将水吸干,谷底干涸遂形成干谷。有些干谷在暴雨季节尚排泄部分洪水,则称半干谷。干谷的形成也可以由于河流发生地下截弯取直现象,使原来的地表弯曲河段变为干谷。因此在干谷地段常保留昔日河流冲积物的残余。 5)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 在高温多雨的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性纯、厚度大、产状平缓、分布广的碳酸盐岩地区地表流水的侵蚀、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理裂隙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使得地表可溶性岩土层表面形成峰丛、峰林、孤峰和溶丘等岩溶现象。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又可总称为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主要正地形。 6)溶蚀洼地与坡立谷 与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相反,溶蚀洼地及坡立谷是岩溶地区的负地形。溶蚀洼地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常沿构造线而发育,面积约数至数十平方公里。 坡立谷又称“溶蚀平原”。它是由溶蚀洼地进一步发育而成的。坡立谷的出现往往标志着该地区岩溶发育已经进入后期阶段。坡立谷往往具有面积较大,底部平坦,周围时常发育有峰林地形,以及其延长方向多与构造线一致等特征。 7)溶洞 溶洞为地下岩溶地貌的主要形态。是地下水流沿可溶性岩层的各种构造面(如层面、断裂面、节理裂隙面)进行溶蚀及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下洞穴。在形成初期,岩溶作用以溶蚀为主,随着孔洞的扩大,水流作用的加强。机械侵蚀作用也起很大作用,沿溶洞壁时常可见石窝、水痕等侵蚀痕迹,在构造裂隙交叉点,溶蚀及侵蚀作用更易于进行,并时常产生崩塌作用,因此在这里往往形成高大的厅堂。洞穴中存在着溶蚀残余堆积,石钟乳、石笋冲积物及崩塌物等多种类型沉积是上述各种作用,存在的证据。洞穴形成后,由于地壳上升运动,可以被抬至不同的高度,而脱离地下水面。 溶洞的大小形态多种多样,在地下水垂直循环带上可形成裂隙状溶洞。但大部分溶洞形成于地下水流的季节变化带及全饱和带,尤其在地下水潜水面上下十分发育,形态又受岩性构造控制,有袋状、扁平状、弯状、锥状、倾斜状及阶梯状等。 8)伏流、暗河和岩溶泉 伏流与暗河通称为:地下河系,是岩溶地区的重要水源。 地面河潜入地下之后称伏流。它常常形成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河床纵向坡降较大的地方,在深切峡谷两岸及深切河谷的上源部分伏流经常发生。 暗河是由地下水汇集而成的地下河道,它具有一定范围的地下汇水流域,因此,暗河虽有出口,而无入口。高温多雨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最有利于暗河的形成。 9)岩溶湖 岩溶湖分地表岩溶湖及地下岩溶湖两种类型。地表岩溶湖又有长期性湖泊及暂时性湖泊两种。前者形成于岩溶发育晚期,在溶蚀平原上处于经常性稳定水位以下的湖泊,这种湖泊终年积水;后者形成于溶蚀洼地上,由于粘土质淤塞而成的湖泊,或者是岩溶泉水充溢于漏斗凹地中而形成。地下岩溶湖见于较大的溶洞中,这种溶洞主要是处于经常性稳定水位以下的。 10)溶隙、溶孔 溶隙及溶孔主要发育在虹吸管式循环亚带及深循环带,形态呈细缝状及蜂窝状,其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也有较大的,似小溶洞。其形成受岩性、构造裂隙影响很大。溶隙及溶孔常为次生方解石所充填。 (2)岩溶堆积物 岩溶堆积物包括洞穴沉积和泉华沉积。它是一种成因极其复杂的混合体,有化学沉积,也有机械沉积。 1)溶蚀残余堆积物 在岩溶作用下,碳酸盐类岩石被水溶解后所残留下来的富含Fe203及A1203的红色粘土物质,称为“赭土”或“红色石灰土”。根据溶蚀程度不同,有时是均质的粘性土,有时则含尚未被溶蚀的灰岩角砾,有时尚见灰岩原始层理结构。溶蚀残余堆积物常覆盖于溶蚀洼地、坡立谷及溶洞的底部,或充填于岩溶裂隙及通道之中。赭土常构成隔水物质,阻碍岩溶的发展。此外,在古岩溶的起伏面上的一些矿产,都是灰岩长期风化溶滤的岩溶堆积物。 2)洞穴堆积物 洞穴是岩溶地区的重要堆积场所。除包括上述的溶蚀残余堆积外,还有石钟乳等化学沉积、重力堆积、地下河湖堆积及生物和文化堆积。 3)泉华堆积物 泉华堆积除包括洞穴堆积中的石钟乳、石笋等外,在泉水出口附近沉淀的称石灰华。石灰华常具波状层理、多孔,有时因含铁、镁、锰等杂质而颜色不均一。石灰华堆积常形成高大的台地。 【例题5】坡立谷地貌属于()。 A.山区地貌 B.平原地貌 C.滑坡地貌 D.岩溶地貌 答案:D【例题6】岩溶洞穴中的石钟乳、石笋等属于()。 A.溶蚀残余堆积物 B.洞穴堆积物 C.泉华堆积物 D.残积堆积物 答案:C

318 评论(14)

会员3533454

全国岩土工程注册考试视频教程(17科)齐全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全国岩土工程注册考试视频教程(17科)

齐全  职业法规   土木施工与管理  土木工程材料  土力学  普通物理

流体力学  理论力学  结构设计 结构力学 计算机基础  基础工程  基础补充 工程经济 工程测量

27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