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y幸福快降临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是林鸣,还有他的团队。
林鸣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他在这次工程中承担的是外海沉管隧道任务,这个任务是整个工程最核心、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 在当时的环境下,中国外海环境的沉管隧道没有现成的经验,一切都是0! 而港珠澳大桥需要做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沉管隧道!
要想掌握外海沉管隧道施工的核心技术,当时只能向为数不多的几家外国公司学习。
可是,别人的经验又岂是那么容易得到。当年,林鸣当时带着工程技术团队到韩国釜山考察,因为韩国釜山巨济大桥在建设时,就涉及到了海底沉管隧道技术,而且当时的每一节沉管安装,都是由56位欧洲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帮他们完成的。到了韩国之后,他们只是提出到附近去看一看他们的设备,没有想到韩国竟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于是只好自己开着船,在距离大概三四百米的海面上,拍了几张远景照片回来!
随后,林鸣找到了当时世界上沉管技术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希望引进他们的技术和经验。 但,对方只提供技术咨询,不卖技术! 而且还要求支付亿欧元(当时约合15亿人民币)的技术咨询费!谈判过程异常艰难,最后时刻,林鸣提出能否以3亿元人民币换取最重要、风险最大部分的技术支持。然而,对方拒绝并轻蔑的说:“只能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这是真心为我们祈祷吗? 不是! 这是嘲讽!这是羞辱! 他们不相信中国人能自主完成外海沉管,更何况是世界第一长度的外海沉管隧道! 他们肯定,最后中国人还得掏一大笔钱,找他们作“技术咨询”! 但,天价咨询费买不到核心技术。
面对羞辱,林鸣彻底醒悟:核心技术买不来也求不来,只能靠自己!
从这一刻开始,林鸣和他的团队坚定了“要自我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信念! 2013年5月2日,距离被外国公司“羞辱式祈祷”已经过了6年时间! 在这6年时间里,林鸣和他的团队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们从概念到方案到具体施工,从研究到设计到实施,一次次的论证、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优化......
终于,中国人的第一节海底沉管出坞,并且顺利安装就位!为了海底沉管技术,林鸣经常几天几夜不睡已是家常,2013年底,林鸣因劳累过度,鼻腔大出血,四天内实施了两次全身麻醉手术! 当时正是第八节沉管安装的关键时刻!手术醒后他在病床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安装准备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 手术后第7天,身体还未恢复的他就换上工作服急匆匆去了工地,在安装船上指挥、决策! 一直坚持了30个小时的昼夜连续施工,直到沉管顺利沉放对接,他才下船复查自己身体!
港珠澳大桥需要安装33节海底沉管,由于复杂多变的外海环境和严苛的地质条件,这些沉管安装并不是简单的复制! 用林鸣的话说就是“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每一节都是第一节。”不可预知的施工风险,让这项工程成为一件高风险的事情! 林鸣每一次安装,在离开房间的时候,都会回头看看自己的房间! 因为每一次出发,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出发! 就这样,在林鸣36次(第十五节安装时前2次失败,第3次成功)回头看自己的房间后,33节沉管全部安装成功!
特别是最后一节沉管,按照西方国家的传统方法,完成这项安装至少需要8到10个月,但林鸣他们用我们自己创造的“中国技术”,仅用一天就实现贯通! 这一天,是2017年5月2日!
当我们外海沉管隧道技术突破后,当时开出天价咨询费的荷兰公司,反过来邀请林鸣去进行技术经验交流,并且主动升起中国国旗、奏响中国国歌以示敬重与欢迎!
要知道,这家自1881年成立以来的荷兰公司,到访的外国专家与客人不计其数,但也只是第二次举办外国国旗的升旗仪式! 是林鸣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架起了港珠澳大桥,更挺起了中国的脊梁!!!
现在,港珠澳大桥已经正式通车!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建设队伍中有16个集体、9名个人获得了国家级荣誉? 又有多少人知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
而这些人,才是中国的脊梁,才是真正的中国精神!也才最应该被广泛宣传报道的对象。我们的媒体,应该把方向对准真正的中国精神造就者!
寻梦的蒲公英
|斐语纶滗
奇迹属于相信的人,每个人都深藏着无限可能,赋予时间足够的坚持与信念,奇迹终将出现。
1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 , 这是中国的奇迹,更是世界的奇迹
共和国四十年的梦此刻圆了,这个圆梦的人也老了
无数个日日夜夜,星光与月华为伴
数不尽的沧桑坎坷,梦想照亮远方
十数载的呕心沥血,他给国家,给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有网友评论:
在我们祖国又以大国重器、世界之最的风范被欢呼瞩目时
这个男人,却在以常人无法想象的速度,默默衰老
但梦想与荣耀向来以岁月为代价
比起无可奈何的老去,这拼搏的历程更值得被铭记
2
世界级工程,自然有世界级难度
看起来很美丽,造起来却很困难
在技术上,中国的空白和世界第一几乎一样多
其中就有港珠澳大桥中的关键 :
公路沉管隧道
对此我们业外人士不懂
但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捉襟见肘:
欧洲有100多年历史,以荷兰为代表
日本有50年历史
而全中国加起来的沉管隧道不到4公里
中国人看到了绝望,荷兰人看到了商机
尊重和平等永远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
这就是 当年 陈毅为什么说:“ 就算当了裤子,也要搞出原子弹 ”的原因
荷兰人说,15个亿给你想要的东西
德国人说,2000个亿拎包入住
金钱往往是最大的诚意,却永远买不到丢掉的勇气
中国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要别人去解决
那时候他坚定了一个信念: 走一条自己的路
口号喊起来容易,落实起来才知道困难重重
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一切从零开始
作为这个千人团队的领头人,压力可想而知
外界媒体对于中国也表现出不怀好意的担心 :
中国工程师还行吗? 你们顶得住吗?
可能这个时候不被理解才是最大 的 压力
林鸣总工这样形容当时的感受:
我好比是个司机,但没经过正式的驾校训练
就开着个大车上了北京的五环三环
而这车上坐了几千人
3
一节沉管180m长,约8万t重
相当于1艘航空母舰的体量,2个足球场的长度
这样的沉管共有33节
他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给它们一个一个编号
而这些淘气的孩子,没一个让他省心的
光是第一个就安装了足足 96个小时
董卿问,你有熬不下去的时候吗?
安装第八截沉管的时候,因为熬了超过一百个小时
鼻腔大量流血,四天时间做了两次手术
第二次手术刚完紧接着前来指挥!从头至尾医生一直在我身后!
在第十五号沉管安装的时候,遇到过问题,三次安装,两次拖回
当工人们拖着安装失败的沉管回到坞内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回家了,回家了,终于回家了!
现场指挥的领导和基层的工人们都眼泪汪汪,他们不甘心啊!
因为付出了太多,所以才会有不甘也才更加坚定了干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光靠口号是凝聚不了人心的,只有不断地突破,不断地成功, 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也只有成功,才能从困境的阴霾中走出来,重塑信心,开始下一个挑战。
这样的日子他们坚持了10年
4
除了坚定如山的意志,还有追求极致的态度
在最后一节沉管成功完成对接,所有人已经陷入疯狂的庆祝模式的时候
他冷静地等待着最后的测量数据
16 公分的误差,其实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欢呼,都在庆贺他们的胜利了
因为这一天,他们期盼了,太久太久了
他却给出了不同的意见, 他决定拆掉重来
他不想给这个奉献了一辈子心血的工程留下遗憾
能够想得到当时的情形,几乎没有人支持他
他坚持自己的意见,重新组织返工,又花了四十二个小时
从16公分到最后的2毫米,把原来的误差缩小了近百倍
坚持和努力的回报,可能会晚点,但从来不辜负
抱怨的人把梦想掐死在昨天,拼搏的人将梦想拥抱在未来
5
这个世界只相信实力和眼见为实
大桥开通前夕,山竹来袭
这算是老天给这个凝聚了中国工程师十数载心血打造的国之利器的“ 成人礼 ”
伶仃洋外一片狼藉,伶仃洋上大桥一切安好
受得住山竹考验的港珠澳大桥,自然更经得起外国人的质疑
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验收的时候,来自荷兰的专家笑着说到:
去参观你们的沉管隧道要不要带雨伞和穿雨鞋啊
参观了之后,他们赞叹道:
沉管隧道没有不漏水的,你们的沉管隧道不漏水
MADE IN China 不是开玩笑,港珠澳大桥让我们挺直了腰杆
大桥开通那天,林鸣工程师接受采访的时候流着泪说:
我们受了多少窝囊气才有了今天
我们不仅要记住辉煌,还要记住耻辱
我们的局限,我们的短处,恰恰是这个民族血性的源头
因为被抛弃,所以选择了孤独
因为不认输,所以选择了征途
中国工程师是被迫的,是痛苦的
但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6
48 岁到60岁,从中年到了花甲
董卿对他说:你不仅瘦了,而且苍老了
他笑着说: 我喜欢我现在的样子
那满头的白发是岁月的赞礼,更是智慧和荣耀的见证
面对不得不接受的老去,他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话:
曾令年轻的我痛苦,却令成熟的我愉悦
唯有如此,才对得起逝去的年华
无疑
这 是 个充满挑战的年代,但也创造了那么多的机遇和舞台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彷徨的,焦虑的
但我们还是应该感谢
因为如果没有梦想,没有机遇,没有事业
我们将更加地艰难,更加地痛苦
困难,压力,痛苦,却充满期待
这大概就是在风雨中拼搏着的人,他们幸福感的源头
董卿总结的真好:
伟大的时代造就了这个伟大的工程
这个伟大的工程也没有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如果你的心还没有老去,它随时欢迎你再出发
我喜欢汪国真在《我喜欢出发》中这样结尾:
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
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作者简介
往期热文回顾
现在的老师都不改作业了......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