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1

地板中的神话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造价工程师考试难度很大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百变珠珠侠may

已采纳

造价工程师还是很难考的,主要因为它知识体系相对复杂,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所以考生在考试中特别容易丢分,全国的通过率不到10%。

造价工程师在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领域的地位很高,所参与的工作类型和岗位职责要求也很高,一般造价师的决策都对工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造价工程师考试不仅对考生的知识储备、知识的全面性要求很高,并且对考生实际的工作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

对零基础的考生来讲,考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如果零基础的考生多加努力,刻苦复习,早期投入到复习当中,为考试做好足够的准备。相信大家不光可以通过考试,还可以从复习中获得很多的学习快乐。

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建造师都是国家级注册类考试,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注册造价师侧重于工程造价和工程经济,主要从事工程造价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一般的建筑企业都对造价师有所需要,与一建证书有互补;另一方面,持证工作的话,一般的项目经理都有审价需求。我国现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数量已突破13万,造价员数量接近100万,造价员拟转为助理造价工程师,看似造价工程师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了。但造价工程师的考试通过率一直卡在5%,这让造价工程师的含金量不减反增。

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分四个科目:《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其中《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分为“土建”与“安装”2个子专业,报考人员可根据工作实际选报其一。

造价工程师考试难度很大

174 评论(9)

柔情似水9999

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还是比较难的,总共分为四门课考,其中除了管理相对比较容易考过之外,其他三门难度相对来说都不简单。计量考点散、涵盖范围广,较难记忆,要理解。计价题量大,计算时题目容易有陷阱。案例分析和计量都比较难,案例分析是各种计算。

318 评论(15)

一脚踢飞你

从考试通过率来看,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难度较大。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在整个建筑类考试中属于比较难的,考试难度不低于一级建造师,一造共考4个科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计价》为基础科目,《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和《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为专业科目。

1.造价管理

造价管理科目考察范围广泛,知识点零散,知识点之间关联度较低,整体来说难度不大。

2.工程计价

工程计价科目计算题较多,各章节内容关联性较强,学习时思路一定要清晰,最好是配合思维导图进行学习,难度中等,重在理解,注重计算题。

3.技术与计量

技术与计量科目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科,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公式,而且考察的方式也非常灵活。

4.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4个科目中最难的一科,也是很多考生最头疼的科目,综合性非常强,计算量大,每个题目涉及多个知识点,与前面三个科目都有关联,需要在掌握了前三门科目的基础上,再用相关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

一级造价师通过率普遍低一些,这当中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一造考题总体难度较大,计价、计量土建科目的难度稳中有升。历年一级造价师考试通过率大约在5%-10%之间,虽然考试通过率并不高,但是它的报考人数一年比一年高,主要是因为它的就业前景好,待遇高。大家可以参考历年的通过率。

2016年造价工程师报考25万人次,通过人数仅19000多人,通过率是%。

2017年造价工程师报考28万人次,通过人数仅17000多人,通过率是。

2018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通过率暂时没有官方数据公布,依据网上收集到的数据来看通过率达到8%左右。

2019年与2018年考试水平差不多,总体通过率也在8%左右,可能会高一些。

292 评论(9)

团子888888

有一定难度,但是因人而异。对于基本功扎实得人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没有接触过造价工程师的人来说是有难度的。

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由国家建设部与国家人事部共同组织,考试每年举行一次,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办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原则上只在省会城市设立考点。考试采用滚动管理,共设4个科目,滚动周期为4年。

继续教育:

根据建设部第150号部令《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的要求,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重新修订了《注册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实施暂行办法》。

注册造价工程师在每一注册有效期内应接受必修课和选修课各为60学时的继续教育。各省级和部门管理机构应按照每两年完成30学时必修课和30学时选修课的要求,组织注册造价工程师参加规定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

继续教育必修课以中价协确定的学习内容和编制的培训教材为主,各省级和部门管理机构可适当补充学习内容;选修课学习内容及培训教材由各省级和部门管理机构自行确定,并提前报送中价协备案。

293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