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1

枫桥夜泊123123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安全工程师考试案列分析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ndy小蔡

已采纳

案例一: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从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

企业

B.甲所在班组

C.调度室

D.铲装车维修班

工作面所在工区值班班组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  )。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3.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甲的铲装车出现故障

B.甲使用乙的铲装车

C.甲将乙的铲装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D.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

E.丁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4.该起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的燃烧产物有(  )。

5.甲在铲装作业时应佩戴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有(  )。

A.电绝缘鞋

B.安全帽

C.防护镜

D.便携式矿灯

E.防尘口罩

6.根据《安全生产法》及配套法规,关于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格

D.可以委托取得相应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

7.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A企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

A.改变开拓方式

B.改变采矿方法

C.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D.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

E.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陷患

参考答案:

案例二:

B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厂房占地15000m2,有员工415人,有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库或冷藏库。

B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l50t。

B企业建有1000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

B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2008),如果B企业配电室内的配电柜发生火灾,该火灾的类别为(  )。

类火灾

类火灾

类火灾

类火灾

类火灾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B企业液氨车间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  )。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E.戊级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一l986),如果冷冻库内液氨泄漏导致人员伤亡,则该事故类别为(  )。

A.中毒和窒息

B.物体打击

C.冲击

D.机械伤害

E.淹溺

企业存在的违规违章行为有(  )。

A.未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B.连体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C.厂区设置的消防栓未按规定检测

D.连体厂房的7个出人口常年封闭

E.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

5.液氨车间可能发生的爆炸有(  )。

A.氨气爆炸

B.氢气爆炸

C.压缩机爆炸

D.液氨管道爆炸

E.液氨罐爆炸

6.在配电室内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  )。

A.高压区与低压区分设

B.保持检查通道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

C.辐射防护

D.设置应急照明

E.设置消防栓

7.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108号),B企业液氨车间内作业员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有(  )。

A.放射性皮肤疾病

B.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C.氨中毒

D.尘肺病

E.噪声性耳聋

8.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

A.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

C.关闭所有液氨管道的阀门

D.喷水稀释泄漏出的液氨

E.用生石灰吸附泄漏出的液氨

参考答案:

安全工程师考试案列分析

156 评论(11)

nanahara0125

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答题技巧:1、多用教材原话。答题时尽量使用专业术语答题,也就是要用书上的原话作答。专业的话语可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它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因答案不准确等原因造成的失分,另一方面也能给阅卷老师一个“专业”的印象。2、分条作答。答题时应多用语言简练的短句,避免长篇大论的答案。最好分条作答,每一条一个得分点,这样既节省自己的答题时间又方便阅卷老师寻找答案。答题不在于写得内容多长,而在于有没有写到重点上,逻辑清晰的写出要点,然后稍作解释即可。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字体好坏并非朝夕之间可以更改,但是写卷子时要注意清晰工整,不要乱涂乱画,以免被误认为在试卷做标记或者影响阅卷老师观阅心情,卷面可以反映个人对待考试的认真态度,大家务必重视。4、切勿漏题。很多分析题都是分多个问题提问考生,做题时要注意该题究竟有几个小问题,切勿忘记某个小问题。此外答题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把握出题人意图才能更好的作答。

107 评论(10)

东宫洗马

“注册安全工程师事故”的案例事故分析: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坍塌,车辆伤害,容器爆炸,机械伤害,瓦斯爆炸,其他爆炸,触电,火药爆炸,中毒和窒息,火灾,冒顶片帮,淹溺,透水,锅炉爆炸,起重伤害,放炮(爆破),高处坠落,灼烫 。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分析:  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降低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内。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发生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施救条件。  选择预防对策原则分析: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事故预防优先原则分析: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分析:  改进工艺过程,机械化,自动化。设置安全装置。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电气安全对策。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治。个人防护用品。  报告事故的内容分析: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间接原因分析: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其它特殊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事故教训分析:  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安全培训教育是滞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

340 评论(9)

小小小花花儿

审题细致准确答题有些同学在答题时,一味的追求速度,以至于题目都没有读清楚,选项已经勾好了。你可能会说还在检查一遍,要知道做选择题时第一映像非常重要,除非你非常细心,否则几乎是检查不出错误来的。 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那么其他不正确的答案,也未必都是一眼就能看出是错的。也具有某种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通常不全面、不完整。有的考生,随便看眼题干,随后就被一个“好的”或“有吸引力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不再去看其他的答案,结果失去了本该拿到手的分数。 而组合单选题选题更是不能多选,不能少选。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和选项,不要错失分数。 规划合理答题时间 虽然说考试的题量比较多,大家一般都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答题。但为了避免出现特别情况,也避免因为某些难题而耗费大量时间,结果导致没有时间去细心做其他题目,我们还是提倡大家,在考前就通过真题模拟来规划一个合理的答题节奏,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平均来算,每道选择题允许作答的时间一分钟左右。而要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可以这样做:首先通读并回答你知道的问题,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问题。在其他题目做完之后,再回来做之前留空的题目。在一道题上花过多的时间是不值的,即使你答对了,也可能得不偿失。 运用技巧应对题目 排除法。如果不能一眼看出正确的答案,可以先把那些明显是错误的排除掉。我们排除的选项越多,最后答对的可能性就越大。 比较法。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把各项选择答案放在一起去比较,分析相同找不同,从而判断出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最后就是猜测法。如果你无法肯定哪个选项是对的,胡乱瞎选,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选了有25%的几率正确,不选肯定会错。 “排除法+比较法”是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它又称为“两步排除法”,其做法是:第一步,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支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支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支,从备选题支中排除以缩小范围。第二步,对其余题支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支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支,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29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