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圆圆1980
如果在你手里的导游证是你的,并是你自己考出来的,你应该明白导游证进景点免费的前提是带团。。。我所在的地区比较正规,很多景点查的都很严。所谓的签单包含很多意思,既然不做这行,就别拿着证丢人吧
sunhui3650
很多人现在很热衷考的那个证书叫 "导游资格证书".很多人想拿到这个证书后就免费旅游,这是完全错误的.这个证书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根本没用处的,如果你没在旅行社或者导服公司工作或者挂靠的话.资格证书是办理导游证胸卡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一般人你不在旅行社工作,只想拿个胸卡当免费门票使用,国内旅游局和旅行社工作的人也不是傻子啊,所以,办理IC卡相当困难的还有要澄清一个概念,没什么国导,地导的概念.专业称呼叫"全陪"和"地陪".两者都是需要当地旅游部门颁发的全国旅游行业通用的 导游证胸卡才能上团的,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当然不排除各省市自己制定的临时导游证胸卡的管理办法)极力呼吁提高导游人员的进入门槛,现在中文导游员资格考试的门槛是高中以上学历就成,外语导游员是大专以上学历就可以.高中以上就可以? 高中以上就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解了?就对国外背景熟悉了?所以强烈呼吁,中文人员的门槛提升到大专,外文人员的门槛提升到大学本科以上.导游证确实不是全国所有景点都免票的,泰山就是一例。提高导游人员准入门槛是一例,但强化管理,切实提高导游人员合理的工作报酬同样重要。因为如果连合理合法的收入都无法保证的话,一味的高要求有点强人所难。板子打的地方不那么对。虽然本人有国导证,进大多数的景点都免票。但还是希望有一天,所有的景点都免费对公众开放。首先,大多数的旅游资源都是公产,也就是说在法力上属于公民集体。所有的公民都是它的主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免票是有情理依据的。再则大多数的管理单位人浮于事,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现在大多数景区门票涨价,真的是合理的必要的管理资金不足吗?未必,撇开地方财政靠山吃山的考量,管理单位占山为王,劫众而自肥的心态应该是主要原因。前段时间听说鼓浪屿酝酿全岛收费,还以为又是依样画葫芦,势在必行了,心下不禁叹息,又有多少平头百姓因为消费能力低而无缘亲近那名义上也属于他们的“公园”了。还好到现在也没有定案,舒一口气先。如果说为了保护景区的承受力,大可以严格的执行以先来后到限量准入,而不是一味的以金钱标杆限制一部分公民。不要以保护之名,行涨价自肥之实。
逛街搵食人
前往毕棚沟景区,需要经过都江堰、汶川、再到理县。汶川大约在都江堰与毕棚沟的中间点,在地图上看,毕棚沟离成都并不是很远,只是二百三十多公里。预计四小时便到达。但是众多拐弯,没有放大地图是看不到是,实际是国道行车,也不能快,足足六个小时才到。 都江堰处于岷江的出山口。从都江堰开始穿过第一条隧道,紧接着跨过第一座岷江上大桥,便进入汶川的范围。汶川的映秀镇,离都江堰比离汶川县城更近,即使离成都并不是很远。进入汶川县范围后,这里的山极其高耸和陡峭,岷江江水十分湍急,看上去并不深,但大多数河段是翻着白浪。进入山区后,在车内也已明显感受到秋天的肃杀和萧条,而十月底的成都还是有夏天的感觉。 汶川与成都的交接处,处在我国地理第一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上。进入汶川,已经进入属于青藏高原的范围。一路经过,只有稀稀落落、两三层高的房屋在路旁或者山间小谷地,还说不上是一个村庄。导游是羌族人,家也在汶川县。前几天她提到几次,她家里是很好的地方,只要不带团,她都会回去呆几天。 汶川,这个只有中国东中部一个小镇的人口多的地方,因为一场大地震,让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人都记住这个地名。得知去毕棚沟要经行此地,脑海里也回避不了关于汶川地震的事情。进入汶川县范围,导游就起来解说了。这里的讲解,当然没有什么景色可以介绍。能提到的,我想只有关于汶川大地震的事。震中映秀镇,有一个遇难者万人坑,将当时已经严重腐烂和难以辨认的遇难者遗体葬在该处,用一层石灰将一层尸体隔开便埋葬。 汶川地震那年,导游十五岁,正读初三,学校在汶川的一个镇上。地震将要发生时,与闺蜜正准备回课室。看到一男同学在三楼的走廊上挨着栏杆。与那位同学的正打招呼的那一句话还没说完,就地动山摇。几秒之后,三楼已变为一楼,该男同学跨过栏杆便是平地,仓皇拉着导游和她闺蜜逃走,走过来与导游还有她的同学逃往操场平地。顷刻之间,同学们都大声呼叫,叫声中充满惊恐,但这些声音很快就被建筑倒塌和山体崩塌的声音淹没。霎时间,周围全是白茫茫的一片,一米之内都看不清事物,全是白色的灰尘笼罩在大地上。不久后,地震横波到达了。同学一手互相紧拉着,一手用衣角捂住口鼻,凭着感觉往外走。学校的广播也开动,告知学生们发生了地震,指示老师们带领学生逃离到安全的地方。 导游当时和班主任、闺蜜还有十几名同学算是度过一劫了。她们也知道,没能逃出来的老师和同学,恐怕是凶多吉少。当浓厚的灰尘逐渐散开之后,整个场景让在场的所有人震惊了。山上的树木几乎全都倒下,原本青绿色的山体,被刨了一层,翻出大堆石头,一条条的落石带排列在山体上。房屋即使不倒塌的也被损坏。有些废墟之下露出一些人的手和脚。导游说,当时很多照片没有公布,因为当时的场景,绝大多数人是很难接受得到,那凄惨异常的情景,谁看到了都会哭的。当时有个别同学有手机,但信号已经中断,无法联系外界。有些家近的同学陆续被家长签名确认后接回去了。 导游的家在县城,当时的唯一一条道路,多处已被滚落的山上阻塞。要回家,只能走山路。当时还余震不断,不停有山石滚下,稍不小心就会被滚石撞中,自然必死无疑。在逃离中,导游的闺蜜,就在她身旁被滚石撞落深谷之中。被撞落那一瞬间,闺蜜拉了一下她的手,手上有一紧的感觉。她永远忘记不了闺蜜那凄厉呼叫声,还有她的眼神。导游当时完全被震惊到不会动弹和说话。余震不断,让众人休息一会都不安心,每一步都感到颤巍,路途上也有其他同学也先后遇难。 震后的几天,一直下着雨,饥饿、劳累、无助。同行的同学陆续联系上家长了。灾难后的亲人重遇,那是多么珍贵和幸运。直到震后第六日,导游终于见到自己母亲了。问母亲的第一句话,便是父亲在哪里。得知家人都完好时,导游终于落泪了。此前遇到种种艰难险阻,她都没有流泪。但导游当时的心情是复杂,可以说不能够一一用语言去表达。遇到家人才知道,此次地震的影响如此之大,也获知灾区很快便得到来自各方救援。 中考也被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干扰而延期。后来在对口援助下,导游考来了广州的一所中专学导游专业。灾区的道路尚未完全修复,要到广州上学,导游与同学们绕松潘经九寨沟,到绵阳再到成都,然后坐火车到广州。从家里到成都,共花了三个日夜。来到广州之后,刚下火车,她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回到家里去,不想在广州读书。十几年来,她连成都也没去过。广东的气候、饮食让她无所适从。学校对于来自灾区的学生给予某些特别关怀,当导游和同样来自灾区的同学都感到十分自卑,也很难融入学校的大群体。他们并不希望被特别对待,不希望一直带着“来自灾区的孩子”这个标签。当有人问导游关于灾区的事情时,有些问题她并不好受,尤其是问她关于赈灾善款的使用问题。后来实习带团时,导游不说自己是汶川人,说自己是阿坝州的(汶川是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个县)。难怪我第一次跟导游谈时问她好像不是汉族的。她说是羌族的,阿坝州人。 导游说,她和所有其他汶川人一样,对于各方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付出,至今仍深怀感激之情,但他们也一直在自力更生。导游是同批同学中,唯一一位考了导游证的。毕业后在广州工作了两年,主要是带省内团,广东话能听懂大部分,后来选择回到离家更近的成都做导游。 导游说,汶川大地震某程度上影响了四川人的价值观,更懂得珍惜和享受生活,汶川人更懂得感恩。导游多次提到,如果不带团,欢迎任何人到她家作客,必定会款待。或许是少数民族特有的热情好客吧。 导游或许已经多次向经过汶川的游客讲述她这段终身不忘的经历,没有任何煽情,气氛凝重但不算压抑,导游也没有流泪。作为听者,理解她所说的经历在她心中的感受和意义也不容易,她没有通过此事来向众人传递某种价值观念,也不是希望得到别人认可和称赞。有个别游客在动手划手机,或许他们也在一边听。我也时时观望车窗外的景物,当时最大的感觉是,面对如此复杂险阻的地形,救援的难度无疑是极难的。 大巴车一直挨着山间的公路行驶。山体上树木很少,有些山段甚至光秃秃的一棵树木也没有,还有很多山体上遍布大石。汶川县城在河谷上夹江而建,确实不大。导游一一为我们指出哪些建筑是哪里援建的。其中有一座桥地震时候不受到丝毫影响,继续使用至今。导游的家在离汶川县城十来公里的半山上。当时的气氛已较轻松,有人打趣说,那是半山别墅。 或许导游只是希望多一些人指导地震时发生的一些事,并没有想通过自身的经历来教育他人的意思。我敬佩这位导游的自强和豁达,与某部分世人的成功相比,她并没什么成就。或许,经历了生和死的人,会更多地思考生活的意义,在不满足中寻求满足。还有更多像导游这样灾区人民,在年少时经历了那一场大地震感受历亲友离世的哀恸,经历了天灾带来创伤,如今能继续生活,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自立的生活。作为听者,那大约一个小时的故事让我想了很多。也想到,在面对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时,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呢?怎样让接受帮助的人保持自尊自立,比帮助行为本身或许更重要。 在游完毕棚沟回到汶川时,已是晚上八点了,晚饭后便在这里度过一晚。汶川县城虽不繁华,但也灯火通明,汽车和行人都不多,无论是白天经过,还是晚上逗留,都是十分宁静。有几位羌族的婆婆在饭店门口卖一些小物件,她们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汶川县城附近有一个大禹雕像。头带斗笠,身披蓑衣,手执耒锸,威武异常伫立在岷江边的公路上。导游说,大禹是羌族人。大禹所处的时代,汉族等一些尚未形成,民族的界限也并不明显,说大禹是羌族人可能也不错。而岷江的出山口,也有一处让成都平原惠泽千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原本安排去都江堰的,后来改去毕棚沟。
Elephantwoman
不是有了导游证去景点都不要门票的,有些景点的政策不同,部分景点不带团也可以免门票。也有极少数景点即使有导游证也不免门票,具体是要看景点的收费制度。
例如都江堰景区,按照景区门票优惠政策规定,持导游证需带领团队方可免票进入景区,如果没有提供旅行社委派行程单,不符合景区免票规定,因此不能允许免费进入景区参观游览。
扩展资料:
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八条第二、三款的规定,导游证的有效期限为3年,也就是说在这3年内不参加每年的导游年审,导游证的资格取消。临时导游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即既可以是数天,也可以是1个月或2个月,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此外,导游证有效期满后,可以申请办理换发导游证手续,而临时导游证有效期限届满后,不得延期。如需继续聘请,则必须由旅行社重新向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
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颁发导游证和临时导游证的部门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亦即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而导游证和临时导游证的样式规格,由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规定,亦即由国家旅游局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游证
人民网-导游欲免票游都江堰被拒 官方:持导游证免票无法律依据
优质导游证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