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凤1217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昨天我们已经欣赏了张家界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了解了我们武陵山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在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晶彩武陵博览园。
晶彩武陵主要是进行研究、开发湘西民族文化饰品的地方,在里面我们可以再一次通过一段几分钟的视频资料,直观的了解一下张家界地貌的形成和湘西土家族、苗族饰品文化,在晶彩武陵,我们可以在里面见到很多天然原矿石,包括一尊重达吨的中国晶王原矿石,拥有巨大的能量磁场,有一种方法去摸它,能够补充人体的能量和磁场,怎样摸呢?等一会儿,让他们的工作人员告诉大家!
产品引导词:
晶彩武陵是我们张家界政府旅游形象工程,《旅游法》颁布后评选出来的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到我们张家界旅游的客人很多都慕名而来,要去参观。早上七点到九点,游客会特别多,(如果错开高峰去的团队,可以说:为了大家有一种舒适点的购物环境,我们先去游览了XXX景区。)
因他们的总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拥有自已的矿区、设计、生产、展销体系,而晶彩武陵是他们总公司在中国中部地区设立的一个产品展销中心,专门从事武陵山民族文化饰品和高能量晶体宝石的研究和展示,共有十三个系列,成千上万个品种,到了晶彩武陵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会给大家做介绍。这会儿到晶彩武陵还有几分钟的车程,小X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晶彩武陵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饰品系列,也是深受游客喜爱的——“湘西红”。
湘西红介绍:
湘西红分两种,一种是我们土家族和苗族人都崇拜的朱砂,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我们祖先就发现,朱砂可以辟邪、镇宅、安神,在大湘西人心目中,不管是修房子、生孩子、治怪病,都离不开朱砂,有一种药叫“朱砂安神丸”,专治神情恍惚。
晶彩武陵利用朱砂辟邪吉祥的特性,设计出了一百多种款式的民族文化饰品,供大家选购,厂价推广,一百多到一千多,深受游客的喜爱。还有一种是用白银镶嵌红玉髓的湘西红,这种湘西红,在古代,普通人是不准佩戴的,只有梯玛和土司王家族的人才能带,上面有一些符号和花纹,代表不同的含意,晶彩武陵把这种文化挖掘整理出来,一共设计出了五百多个款.
2015年推出了二百多个款,每一个款都有不同的吉祥含意,到时候,大家要为自己或者亲人朋友买礼物的`,可以在现场向工作人员咨询。在这里特别要告诉大家的是,因为每一批湘西红生产周期要四十天,生产出一批湘西红,一个款可能只有几百件,所以经常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客人看中了一款湘西红,中途再去看其它的产品,而这款可能只剩这一件,被其它游客下单买了,就没有了,想要,要再等四十天。湘西红系列,价廉物美,特别适合大众消费,深受游客喜爱。
产品延伸介绍:
晶彩武陵还一个重要的产品系列:
叫“山水幽灵”极品系列;
包括“山水幽灵”、“金发晶”、“碧玺”三种,不说是身份的象征吧,最起码也是代表品味,我手带的,就是极品“XXX”,(导游根据自己装备种类进行讲解)
山水幽灵介绍:
山水幽灵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宝石中,唯一被称为“风水宝石”的极品水晶,地球年龄大约三千万年,火山喷发时,水晶与其它矿物共同生长,形成有山有水的神奇自然现象,在中国文化中,有“山招贵人水招财”的说法,山水也代表前大自然的生命力,所以,佩戴绿幽灵,能够增强与外界相处的和谐度,可以有助于打通人脉,大家应该知道,人脉通了,钱脉就通了,所以,绿幽灵也被称为“财富水晶”。
金发晶,是目前人类发现能量最强大的极品水晶,被称为“能量宝石”,因为“金发晶”中如同黄金一样的发丝,其实是人类目前发现很坚硬,但很轻的一种稀有金属“钛”,专业术语是“比强度金属之王”,用于现代航空工业,被称为“宇宙金属”。
水晶与“钛”共同生长,大概用了三千万年的时间,形成了这种美丽的宝石,这是“金发晶”被称做“能量宝石”的科学依据!所以“金发晶”又称为男人的发动机、成功人士的充电宝,能够增强和改善一个人的气场和运势,帮助一个勤奋的人获得成功!用金发晶雕刻的皮休,更是极品中的极品,有护主、辟邪、挡煞、招正偏两财的作用。
(选讲:很多人把金发晶当成护身符、幸运宝石来使用,尤其适合工作压力大,经常晚上工作,或是出入各种杂气、病气很重的场所的人,特别是经常晚上开车的人,都可以戴金发晶来辟邪化煞,起到逢凶化吉的效果,让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无法接触你。)
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各位,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田,大家可以叫我田导,也可以叫我小田,这2天的张家界之旅都是我带大家游览张家界的美丽风光。今天我们的行程是游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金鞭溪.
金鞭溪呢是张家界最长的一条峡谷,他全长有千米,有人曾称“金鞭溪呢是张家界的少女”,因为它就像少女的丝巾一样把“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发挥到了极致,想必大家听的它全场千米,一定会觉得会走的很累吧,呵呵,可能对很少锻炼的人来说是有点长吧,所有的话我们公司为了方便大家游玩就,为大家免费提供行李送上山服务,在这里田导也要补充一句送下山的话是需要向各位收费的,在这里田导就在这里跟大家提醒一下。
我们从市区到达森里公园呢大概40分钟的时间,张家界森林公园呢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在1982年成立的,当年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来到此地,当时的路没有像现在这么好走,吴老先生来到此地以后被这里的山给迷住了。
它发现这里的山长的非常的挺拔而且非常的秀丽和有自己的特点,他非常的激动,回去以后把在张家界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放在香港的展览馆里面,当时一些游客看见展览馆的这些画以后,非常的感兴趣,认为i这些山实在太神奇,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呢?
后面随着张家界不断的扩大知名度,被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所熟知。在游玩金鞭溪的途中,大家还会看见许多的珍奇植物,比如说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和珙桐,水杉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草本植物,植物学家曾经以为在第四纪冰川袭击时期就已经绝迹了,后面1941年,我国植物学家在四川省万县的磨刀沟发现了她,后来1982年 人们开发张家界的时候发现这里长着大面积的水杉,呵呵,不错,这真是大自然赐予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啊。
说到珙桐呢,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了,珙桐被称为中国鸽子花,因为此花开放的时候看起来非常像放飞的鸽子,非常的逼真。
下午我们就要看的就是被称为阿凡达的取景地的张家界袁家界了,袁家界是2003年以后开发的一个游览地,以前上袁家界不太方便需要爬山但是自从2003年开发了白龙天梯以后,为游客提供了巨大的方便,白龙天梯被誉为世界第一梯,他能吧游客拉到328米高的相对高度,而且只要1分58秒,非常的快速。
袁家界还有一个天下第一桥,为什么天下第一呢?田导在这里跟大家卖个关子,等下看了就知道了啊。还有一个天下第一寨,这个寨子现在唯一保留下来的寨子,这个里面藏留着土家族人民的发展历史以及他们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产物,这个里面体现出了土家人民的艰苦劳作和智慧的结晶。
田导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等下我们上山后,那里的温度可能比市区低一些,大家需要添衣的话最好把外套带上,还需要说的是今晚我们是住山上,山上了主要就原生态了有点,所以大家可想而知,肯定会比市区的住宿条件差了点。而且山上由于树木比较多,所以湿气会比较重,可能那个被子会有点湿气,如果房间里面有些虫蚊的话,就找老板点下蚊香吧。 下面我就跟大家讲一下土家族的有些特点吧,第一个就是赶年。
土家族人过年,称为“赶年”。什么叫赶年?顾名思义,赶年,就是急急忙忙过年,赶着日子过年,赶在汉族过年的前一天过年。汉族腊月三十过年,土家族就在二十九过年。汉族在二十九,土家族就在二十八过年,反正要比你汉族提前一天过年。可能有些朋友想不通,为什么土家族一个小小的民族,过年都要压着汉族过,是不是历史上土汉民族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呀?如果这样想,你就大错特错了。
关于“赶年”的来历,土家族民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这些传说可能故事有别或情节不一,但大都与土家族的历史及战争有关。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湘西土司王为率领土家军赶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从而提前过年的故事。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就是当时的日本海盗,屡屡侵犯东南沿海,烧杀掠夺,无恶不作。于是明朝皇帝恼火了,下令征调兵丁前往征剿,而且限期必须到达指定海防前线。当时湘西
这边是什么情况呢?湘西这边属于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封建社会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管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在湘西的土司制度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溪州之战,止于清朝末期,在湘西流传了八百多年。土司王有自己的王宫朝庭文武百官军队,甚至还能私造地方钱币,对当地人民也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自治程度非常之高,是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在张家界城区边上就有一座专门展示土家族历史文化的土家风情园,当地老百姓也称其为土司城,就是按照以前的土司王城模样修复起来的,里面有世界上最大的吊脚楼群。土司王虽然自治程度很高但他从名义上要服从于中央朝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一是纳贡,二是征丁。
纳贡的物品都是地方物产,如布匹茶叶岩耳药材朱砂等种类繁多。在明朝正德年间,湘西彭氏土司王就曾向朝庭进贡楠木而受到赏赐。至今湘西进贡的大楠木还支撑着北京城里的那些宫殿。
征丁就是一旦有战事发生,土司王有责任和义务向朝庭输送兵丁。湘西离北京城有几千里地,以前通讯手段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可以一个电话就通知到,在古代得通过驿站快马加鞭一站接一站把皇帝老子的圣旨传过来,赶过来的时候刚好在过年的前一天,皇命不可违,战事又紧急,可又新年在即,没有办法,老人们决定把准备过年的萝卜豆腐腊肉一锅煮了,提前一天过赶年,由此还产生了当地的一种特色火锅——三下锅。
这种习俗也就这么一直保留了下来,至今,无论是山村还是市区只要是土家族人,他们都是提前一天的晚上过年。时至今日,湘西还流传着这样的诗句“八月里是中秋,堂前点兵下苏州。右手举起刀一把,左手提起倭人头。”在土家风情园内,也有明朝皇帝题写匾额“东南第一功”。
这就是土家人第一个节日赶年的来历。
可琪宝贝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汽车奔驰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景区了。前面的山被称为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旋在军都山上。而汽车行驶的这条路就位于20公里长的关沟中,关沟因有古代著名的关口居庸关而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宏伟建筑便是居庸关。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建于明朝,关城设有南北两门,门外均有瓮城。古建筑早已毁坏,经过近几年的修复,才使古关重现昔日的风采。居庸关内有一著名的汉白玉石建筑,名为云台,它是元朝至正二年即1342年间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台上明朝又在此处建了一座泰安寺,也于1702年被火焚毁,最后只留下这个塔基。云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也是元代石构建筑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两旁的山上,过去是苍松翠柏好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金代著名的燕就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就指的是这里。可惜被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的一场山火焚毁殆尽。近几年虽然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很大力量植树,但由于缺少雨水,历史上的景观已难再现。同时由于修路等人为因素,已往关沟中流传的七十二景,如:穆桂英点将台、仙人桥、弹琴峡等也只能听人讲,不能见其景了。为了让大家对长城有个更好的了解,我现在把有关长城的知识向大家作一介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长城也不例外。中国的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那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他们纷纷修筑了长城,那时的长城都在各自的边界上,是一段一段的,可以叫“互防长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筑长城。他们把原来北方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重修加固,又扩充了许多,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延绵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汉朝的时候,又把秦长城向西延长到盐泽,也就是现在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汉长城长1万多公里,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到了明朝,也是长城发展的最高峰,工程浩大、建筑技术精湛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朝修筑的。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光是秦、汉、明等汉族统治者修筑长城,像北魏、北齐、北周、东魏、金等少数民族的统治都也都修筑过长城,而且金朝修筑的长城长达2500公里,是少数民族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细算起来,从春秋战国到明朝经过二千多年的时间,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这些长城长短不一、纵横交错,分布在我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可达十万余里。真可谓“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假如将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堆起来,修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那么这道大墙可绕地球10周有余。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它建筑宏伟,防御设施齐全,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明长城中最杰出的代表。讲到这里,有人不妨要问,明朝为什么要在八达岭地区修筑如此坚固的长城呢?这主要是八达岭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它不仅起着护卫明王朝皇陵的作用,同时也是京城的西北门户。大家过一会可以看到八达岭关城门洞的横额上写着“北门锁钥”4个大字,北门指的是京师的北大门,锁钥说长城的坚固和险要,像一把牢不可破的大锁,锁在这里,只要守住此关,京城就可万无一失。可是腐败的明王朝最终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不过据说当年要自成进北京并没有攻破八达岭关城,而是绕过延庆的柳沟过去的。明王朝为了加强统治,也确实没少下功夫。把元朝残余势力赶走以后,为了防止他们侵扰,明朝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高筑墙”的口号,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在明朝270多年统治中,先后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长城,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明长城全长6300多公里,经过我国北方9个省、市、自治区。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和设防的严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长城无法比拟的。同时明代万里长城不再是单一的一道高墙,而是修筑成“层层布防”的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地区还修筑了多道城墙、关隘。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筑了长城复线,山西设置的长城复线就有4条之多。在重要的交通军事要地,修筑多座关城和多道较短的墙,如雁门关的10里山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设障、步步为营”。为了防守,明王朝在长城沿线陈兵90余万。从东到西把长城分9个防区(称为九边,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每区都派大将镇守,这种防区称为“镇”,它们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八达岭长城是蓟镇居庸关的下属关口。居庸关是“路”级防区,辖区东自西水峪黄花镇界45公里,西至镇边城坚子谷口紫荆关界60公里,南至宛平县界,北至土木驿宣府界。居庸关关城扼就北咽喉要道,八达岭处在要道的北口。八达岭以南曾修筑三道关,即南口、居庸关、上关,加上八达岭,一共是4道关。弘治十八年即1505年,八达岭建成关城,同期,在关城以北延庆县境内的山川路口、交通要道上,修建墩台、烽燧100多座。这时期,北方摹上俺答部族兴起,不断南下进行抢掠。正德十年(1515年),俺答部骑兵进犯八达岭,大肆杀鹨掠夺而去。俺答骑兵,来去神速,飘忽不定,次年又窜扰延庆地区,威胁京师,民不安宁。为了加强防御,嘉靖十八年即1539年,重修八达岭关城东门。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八达岭关城西北3里处建兵营,名岔道城。驻扎重兵戚继光调来北方,总理蓟、昌、保三镇防务,他对东起山海关,西迄居庸关,延绵600公里长城重新修筑。由于八达岭战略地位重要,是修筑的重点地段,城墙高大坚固,敌楼密集,用料考究。万历十年(1582年),重建关城西门。先后经营了80多年,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八达岭又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位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而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慈禧太后西逃~~~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至今在八达岭关城东门外还有慈禧西逃留下的“望京石”一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一行西逃,逃至八达岭,慈禧站在石头上回望京城,伫立良久,不愿离去,因此去不知何日才能返京,不禁黯然落泪,因此得名望京石。大家有兴趣的话,下车后,可以去看一看。清代以后,早已推动军事价值的八达岭长城日渐荒废。长城的墙体、敌楼等,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已是断壁残垣。新中国成立后,长城的全部建筑被国家保护,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修缮。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长城和城墙为僵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游人开放。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受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敌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部面积达到万平方米。1986年又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8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颁布了证书,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代表领取了证书,现在这个证书的原件就保存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中国长城博物馆。1991年八达岭又以绝对多数票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知名度也最高,迄今,八达岭已接待中外游人6000多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夫人、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女王、日本天皇夫妇等300多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长城观光游览,这种情况,在世界风景名胜中也是罕见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用着急,您马上就要成为登城的好汉了。
优质导游证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