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紫陌
Hi,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告诉你一个别样的泰山,让你真正领悟这座中华神山的奥秘所在。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发展中,泰山自古一直被视为“直通上天”的最高山峰,因而也就成为帝王来进行封禅大典的中华神山,所以也就诞生了—中华泰山·封禅大典。 我们都知道,历朝历代皇帝封禅都是在泰山举行的。然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曾经有过两次封禅大典。第一次是和唐高宗李治一起来泰山进行封禅大典,然而等武则天成为女皇之后,却偏偏要来个反其道而行之,不去东岳泰山、非要跑到中岳嵩山去进行封禅大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各位听众不要着急,下文中我会来慢慢解开这一历史谜团。 话说唐高宗李冶统治时期,尽管大唐王朝国富民强、天下升平。但李冶毕竟是个不太自信的人,所以唐高宗李治想来一次昭告天下臣民、向天下来表白自己的丰功伟绩的泰山封禅大典,从而增强自己在臣民心中的认可度。然而李治心中又存在顾忌,因为毕竟自己的老爹唐太宗李世民,论文功武冶、政治成绩比他突出多了,也没能去泰山封禅,自己要去了怕别人说闲话。所以唐高宗李治在是否去泰山封禅这一问题上一直是犹豫不决,可以说这是前怕狼后怕虎。 这在个时候,身为皇后武则天开始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了。在皇后武则天的授意之下,李治手下的大臣纷纷向李治进言,夸赞李冶的突出成绩,同时强烈提出建议去泰山进行封禅大典。李治本身就是个耳根子软、毫无主见的人,很快也就同意了大臣们的提议,决定去泰山封禅。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皇后武则天也要跟他一起去,这可使他为了难。历史上,能登临泰山封禅大典的只有男人,从来没有女人抛头露面做过这样的事呀!见老公李治为难,皇后武则天早就想好了办法,武则天说这有什么难的,封禅时让宫女们手拿帏帐把皇后隔起来不就行了吗?这样就可以不在百官面前抛头露面了。毫无主见的唐高宗李冶马上就听取了她的意见,就这样,一场浩浩荡荡的泰山封禅大典正式拉开了序幕。 就这样,武则天以皇后的身份与唐高宗李冶一起封禅泰山,两个人还大秀恩爱,在泰山种下了一棵槐树,称为“龙凤槐”。武则天在彩帐之中完成了她的封禅礼,开创了女性在泰山祭祀的先河,也使她在天下臣民面前出尽了风头。 同时,皇后武则天借泰山封禅大典一事,向高宗李冶奏请,给祭祀随行的官员加官进爵,尤其是那些很有可能这辈子都评不上高级职称的官员们、也都全部得以提升。升级官员欢欣鼓舞的同时,武则天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得到了直线上升,泰山封禅大典又让武皇后大大地收买了人心。 泰山封禅大典,武则天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也正是因为有如此精明的政治头脑、以及厉害的政治手段,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来泰山封禅的女性。 若干年后的公元696年,武则天终于也达到了自己一生之中的权力巅峰,从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发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成为女皇之后的武则天,以女皇帝的身份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封禅大典。然而不同于上一次追随唐高宗李治来泰山进行封禅大典,这一次武则天是以女皇帝的身份来登临中岳嵩山、来一场不同于泰山封禅大典的“嵩山封禅大典”。武则天为何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呢?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原因主要如下所说: 首先,武则天为了证明她本人承继皇位的正统性,声称自己是周王室的后裔。而西周时期,周公认为天下的中心在嵩山附近,所以将嵩山定位周王朝的朝圣山,周武王、周成王就曾在嵩山举行过封禅大典。武则天称自己为周王室的后裔,所以自然也就将封禅大典地点定在了中岳嵩山。 其次,唐高宗李治时期,武则天跟随唐高宗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保佑大唐、永享国祚。然而数十年后,自己曾亲口祈福想要千秋万代的李唐王朝竟然被自己给篡夺了,自己怎么好意思再去泰山为自己开辟的武周王朝祈福呢。这样只怕老天都不知道该实现她的哪一次封禅祈福了,去了无疑就是打自己的脸。况且,武则天自己不想也不想让天下百姓们想起当年自己追随唐高宗李治去泰山封禅这件事。 因此,结合上面两点政治上的原因,武则天最终选择去中岳嵩山进行了封禅大典。或许,这种特立独行、不守常规的行事风格,也只有一代女皇武则天才能拥有。下一期,封禅我就给您讲解《大唐封禅三部曲系列三—唐玄宗来泰山封禅、遭遇天现异相警示》,记得要准时收听奥。 喜欢请搜索并关注“泰山封禅大典”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内容为您体现,带您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泰山。
star小朋友
在校学生门票优惠至52元/张,现役军人免票,70岁以上老人优惠至52元/张,80岁以上老人免票; 12月1日-次年1月31日泰山实行淡季门票,每张门票优惠20元。 再就是景区内的居民了。如果有亲戚什么的,可以不要钱就进去了。但是,就那么几十块,没必要吧……
韭菜1975
泰山景区对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退休士官、残疾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6周岁以下或身高米以下儿童实行免票。
泰山主要是以厚重的文化底蕴,著称于世。泰山的历史是中国其他任何山脉都望而却步的,据说早在夏、商时代,就有72个君王来泰山会诸侯,拜泰山。 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代帝王都有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传统,仅乾隆就来过泰安11次,6次登顶泰山。
古代文人墨客也是对泰山情有独钟。集大成者的孔子爬过泰山,诗圣杜甫爬过泰山,还留下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代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千余首。走进泰山,就是走进中国历史。
泰山的摩崖石刻碑文碑刻林立,走进泰山,就是走进中国的书法史。泰山上还拥有巨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可以说泰山文化博大精深。
我是新悦
因为泰山在古人心目中是“神山”,在此封禅能够“国泰民安”。泰山这个称呼早在周朝时期便已出现,该时期的《诗经》最早提及这个名称。这个名称中的“泰”字在当时具有高大、通畅的意思,因此古人一直将泰山视为可保“国泰民安”的神山。众所周知,中华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西靠黄河的泰山便是其中一处非常重要的文化发源地。
古人早期的人类活动大多局限于黄河流域,所以他们对高山的认知也就局限于这个区域。而泰山的高度在该区域内算是比较靠前的,再加上它地处平原地区,所以高度视觉落差比较大。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古人在当时的认知范围内将包括泰山在内的五座高山合称为“五岳”,这其中又以泰山为首。再加上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还曾沿泰山修筑城墙,所以泰山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
待秦始皇完成统一之后,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设定了一系列颇为繁杂的祭典以及封禅大典,而泰山便是秦始皇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封禅地点。在诸多远古传说故事中,泰山就经常出场。根据这些传说的内容可知,早在秦始皇之前就已经有七十多位君王曾到泰山举行封神仪式,秦始皇将封禅大典定于泰山举行势必也是受到相关传说的影响。而在秦始皇之后,同样有不少君王曾在泰山封禅、祭祀。
基于君王的重视以及百姓的崇拜,泰山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光,也因此诞生了非常多与之相关的诗文以及石刻作品。如此一来,泰山的名声也就更显。虽然现在人们早已得知泰山并非是中国最高的山脉,但是大家对它的热衷度却没有因此降低,直至今日泰山依旧是国内外游客竞相前往的一个景点。
优质导游证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