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4

kele870401
首页 > 导游证资格证 > 导游证口述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晓云1123

已采纳

今年提前了,6月到7月报名。登录官方报名入口: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报名入口要什么材料,自己看,稳妥。笔试+面试:笔试找个APP刷题,买本中旅出版社的练习册(70多块钱吧),就过了面试1.背导游词:音频上喜麻拉雅,文字上zhi乎,在哪个省报考,就背哪个省的导游词。2.导游业务能力那本书看一看,应急知识什么的能口述就可导游考试不难,准备了就能过,不过2016年以后笔试全国统考,不分地域,裸考就没太大机会啦,想过还是要准备的,该背的背,改刷的刷。就这些吧。

导游证口述

227 评论(13)

sweetmiriam

导游证只有一种,也就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当你考取资格证后,找到旅行社挂靠或者导服中心挂靠,随后去申请IC卡,拿到IC卡,你就可以带团了,这IC卡也就是通常意义的导游证。省里面的只有景点讲解员证,或者叫省导,但不是导游证。

280 评论(8)

春天里吃大米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必须要拥有导游资格证。导游资格证是国家对从事导游服务人员从业资格的证明,虽然说要从事导游职业,还要按照规定获得导游证,但想要跨入导游人员的大门,导游资格证是第一步。可以到58同城搜索亿方格导游,老师在线为您回答!!!2020年报名时间:8月20日9:00至9月14日17:00网上报名系统地址为: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报名入口)。这是唯一的报名网址。其他报名工作请查看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官方网站。请勿相信预报名或者代报名等,以免上当受骗。 考生须上传符合要求的本人近期1寸白底免冠证件照片、身份证扫描件(包括正、反两面, 考试日期须在身份证有效期内)、学历证书扫描件并填报信息,上传材料的具体要求参见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考生不得在多地重复报名。网上报名时间:2020年8月20日9:00至9月14日17:00资格审核时间:2020年8月20日9:00至9月18日17:00缴费时间:截止到2020年9月25日17:00准考证打印时间:2020年11月6日9:00起笔试时间:2020年11月14日9:00-12:00面试时间:以各省市考试公告为准,12月14日之前完成成绩公布时间:2021年3月1日9:00起更新考试内容笔试1、中文类考生考试科目为两科:《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和《导游基础知识和导游服务规范》;2、外语类考生考试科目为3科:《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和《导游基础知识和导游服务规范》,另外英、日、俄、韩4个语种考生需参加相应语种的笔试,其他语种不设笔试。3、考试内容:“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科目包括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和时事政治,满分为100分;“导游基础知识和导游服务规范”包括全国导游基础、当地导游基础和导游业务,满分为120分(其中导游业务试题20分),外语科目满分为100分。口试口试总分为100分。报考外语导游考生须用所报语种语言讲解和回答考试内容。1、景点讲解,在新出版的《辽宁导游词选编》一书25个景点中任意抽选2个景点,每个景点20分,共40分。2、导游服务规范及应变能力,共抽选4个问题,每个问题10分,合计40分。3、语音语调、语言表达能力10分。4、礼仪仪表10分。报名介绍报名条件遵守宪法,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报名资料1. 填写《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报名表》一份。2. 出示本人身份证、高中以上学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3. 提交健康证,或市级以上医院开的健康证明。4. 交本人近期一寸彩照4张。考试教材笔试教材:【全国导游基础】【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参考书:【旅游案例分析】口试教材:【地方的旅游景点导游词】【导游规范服务】【导游应变能力及应急事件处理】报名程序凡符合报名条件者均可直接到所在地旅游局招考办报名,报名程序如下:1.由报名人员向旅游局导考办索取并认真填写《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报名表》2.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待业人员由街道办事外)考核合格,签署意见并盖章3.报名人员须出示身份证,并提供学历证明的复印件,同时查验意见并盖章。4.报名人员须提供区,县一级医院出具最新的健康状况证明并纳有关费用。5.为适应人才流动的新形势,酌情允许符合条件的考生在非户口所在地参加导游资格考试。此类考生在报名时,应提供“暂住证”,并由现工作单位出具体证明信和考试意见;在非户口所在地无工作单位者不得报名。6.已取得《导游资格证书》(限国际社证书)申请加试其他语种考生的报名程序与新考生相同。提交材料1.本人身份证(原件),外省的须暂住证2.学历证明(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以上)原件3.国家县(区)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近期健康状况证明(必须包括常规检查及肝功、乙肝两对半检查)4.本人1寸正面半身免冠彩色照片四张5.在报名地点领取并填写完整的《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报名表》7.在自己户口所在地的旅游局报名;在校大学生在学校所在地的旅游局报名;在外地打工的,须持打工城市的暂住证,在该城市的旅游局报名。

116 评论(8)

vivian0415

不分 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 国家旅游局组织 考试是由各个省级旅游局负责 出来的证都一样 但是上面有编号 和你的身份证一样 开头几位是省的代码

282 评论(9)

玲珑金月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55位真人故事

口述 | Paulo

编辑 | 苏苏

我叫Paulo@招九历险记,生于1981年,是一名地道的老北京人。

我曾在非洲安哥拉工作过10年,在巴西工作过半年,现在我是一名导游,每天带游客游览北京景点 ,弘扬中国文化。

在没去安哥拉前, 我是物业公司的保洁主管 ,前往安哥拉是因为机缘巧合。

那是2007年,我26岁,我爱人所在的企业要在非洲安哥拉做援建工程,爱人接受调动的前提条件是和我一起去安哥拉,她单位领导很通人情,让我们一起去安哥拉。5月,我们夫妻二人顺利抵达非洲安哥拉。

刚去安哥拉时,我只是一名给领导开车的司机,生活在华人的圈子,不怎么需要和安哥拉土著居民打交道。

那时的我并没有太长远的计划或抱负,只希望能把工作能稳定下来,和爱人在异国互相有个依靠,那时的我并不懂任何外语。

因为职业的缘故,我经常需要跟着领导在外面跑,慢慢地我有了新发现: 在安哥拉当地,翻译是必要且稀缺的职位 ,上到首长下到厨师,没有不需要葡萄牙语的翻译(安哥拉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我想,如果我能学会葡萄牙语,我的工作肯定就能稳定下来,没准还能自己成了翻译。

于是,在没有任何基础也没有人系统传授的情况下, 我开启了葡语的自学之路 ,二十多岁学习一门新语言还是有难度的,好在我有一个说葡语的环境,每次跟着领导出去现场学几句,晚上自己在家消化,慢慢地我也能通过葡语和安哥拉本地人简单交流。

一年多以后,国内的大领导前往安哥拉视察,我被安排为领导的司机。一天,领导临时叫我带他去买网卡,领导并不懂葡语,也没带翻译,全程都是我和卖网卡的安哥拉人交流。

回去后 我受到了领导的嘉奖 ,夸我学会了葡语,很有毅力,决定把我带到首都工作,这个首都是指安哥拉的首都罗安达。

初到罗安达,和当地人交流很有压力,毕竟过去一年多学的多是皮毛,为了学好葡语, 我随身带着个本子,每天晚上根据领导第二天的行程把可能用到的语句写在本子上 ,外出时听到不懂的内容也会记在本子上,回去找懂葡语的同事教我。就这样过了半年,我的葡语突飞猛进,已经可以和当地人无障碍交流。

2010年我回到了祖国,这是我到非洲后首次回国,离家久了格外思乡,打算在北京找份新工作不走了。

奈何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小语种人才稀缺岗位也稀缺,于是我跟领导申请回到安哥拉,这次是以翻译的职位前往安哥拉,就这样我又在安哥拉待了3年。

我是独生子 ,想多陪在父母身边,同时也担心在国外生活久了会和国内形势脱轨,愈发期盼能回国发展,2013年我回国后便辞去了央企的工作,寻找新机会想留在北京。

回国后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是葡萄牙语对应的职位太少,只能锁定外贸公司的机会。后来找了一家卖塔雕的公司,东西卖到巴西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就像国内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

我的工作是作为技术指导,前往巴西小镇指导当地工人安装塔雕,去之前我很担心自己在非洲学的葡语和巴西的葡语不相通。过去之后令我十分欣喜, 我和巴西的小镇居民沟通起来毫无障碍 ,我的葡语水平也得到了认证。

我并没有在那家公司待太久,后来有家央企看中了我的葡语水平,出了很高的薪资和丰厚的待遇聘请我,只是工作地点还是在安哥拉。 那家央企开出的条件实在难以拒绝 ,于是我又在安哥拉待了3年。

三年后,我已经37岁, 铁了心要回国发展 ,在公司想给我更好的职务和更优渥的待遇条件下我选择了裸辞, 钱永远赚不够,但国必须要回!

回国后,我准备考个葡萄牙语的导游证,带外国人游北京。

导游证的考试时间有7天,根据语言的热门程度及报名人数安排,当时考葡语的就两个人,学这门语言的人真的太稀有了,考试前我还想认识另一位一起考的人,没准还能做个朋友,令我大跌眼镜的是, 我的这位“朋友”最后都没来考试 ,令我哭笑不得。

2019年起,我开始带巴西的 旅游 团。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我可以把咱们中国的文化、 历史 告诉这些前来的国际友人,很多人在来中国之前对中国的文化有误解,来了以后由我带着对中国有了新的认知,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我接的都是三五人的小团,单人服务费也相对较高,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妻,老太太80岁,老先生87岁,两人从巴西出发,环球旅行,先去了欧洲国家才来的中国,爬长城时老先生因为岁数太大没上去,老太太去了。

老太太跟我说,她年轻时就对中国很憧憬,想来中国爬长城,可惜没条件,这次终于来了,把她高兴坏了。

他们来的时候恰逢五一黄金周,去颐和园时要排很长的队,我和老先生都劝她,排队太久了,下次吧。没想到老太太竟快哭了出来,她说, 我都这把年纪了,还哪有什么下一次呢。

我带的团大部分是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带过两个穷游的背包客小伙,他们穷游了大半个世界,吃的、住的都是最低的标准,但他们很快乐,他们觉得活一辈子就该去更远的地方,看更多风景。

做导游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这是一门语言所给我带来的世界观,它让我见识到了世界上另一部分人的那个世界。

去年疫情后,国外的团就已经没了,我开始带国内7-12岁的游学团,给他们讲每个景点的 历史 故事、科普文化知识,这又是不一样的乐趣。

我在安哥拉的10年见了很多人,也发生了很多事。

初到安哥拉,这里刚结束了三十年的内战。

战争期间,安哥拉的百姓手上都有枪支用来自保,2002年安哥拉两大政党达成和平协议,政府也号召百姓上缴枪支,但是大多数安哥拉人还是在家藏有枪支,保安公司持枪上岗,很正常,只是那时候的我觉得新奇,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大街上有人堂而皇之拿着枪支。

安哥拉到处弥漫着淳朴又不安的气息,道路坑坑洼洼,车辆经过扬起漫天尘土,离路面有些距离的地方还能看见废弃的坦克或是红色牌子上画着白色骷髅,这是有地雷的标识牌。

去菜市买菜时,当地的物价把我吓得不轻,西红柿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要7块钱一个,圆白菜10元一个,而肉类有冷库,可以成箱批发,比某些蔬菜都便宜, 我们的饮食变成肉食为主,维生素片为辅。

买菜的时候还闹过笑话,非洲人不用袋子,都是用头顶着,我们哪会这技术呢?

买的东西又多又沉,于是我们按照老祖宗的方式,把袋子往铁锹杆上一挂,抬着在人群中行走,在国内这操作再正常不过,但在非洲人眼里就成了笑话,还指着我们说: 看,中国人真有意思。 其实我第一次看他们头上顶着东西时,心里也在想:看,非洲人真有意思。

那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兼容本质上是文化的不兼容。

多年以后,我才慢慢体会到, 我们认知的世界,和他们认知的世界并不相同。 他们从古至今就没见过抬着菜回家的人,我们也没有见过脑袋上顶着煤气罐人在大街上溜达的人。我们双方都不该觉得谁对谁错,因为在我们各自的世界里,事情就该如此。

这个世界,远远没有达到全球化,即使有一天,非洲也发展起来了,人家头顶重物的行为也不一定会消失,恰恰相反,会变成非洲的文化特色。

非洲这片土地真的很原始,想去某个景点可能要跋山涉水、在雨林中穿梭,这样的地方需要当地人带路才能到达。

我们出去玩,都是找信得过的当地友人带路或是对方在介绍信任的人带路。

当地人除了讲葡萄牙语也会讲自己的土著语,这种土著语和其他语言又是天壤之别,但在非洲工作的华人有必要学会当地土著语中“杀死”这个词,不然他们可能会当着外乡人的面谋划如何谋财害命。

安哥拉的教育十分落后,几乎没什么学校有像样的教学楼,经常就一个混砖平房,放上桌椅就是教室,有时候孩子多,教室不够用,只能临时搭个草棚,在草棚里上课。

他们的儿童受教育年龄也偏晚,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不是孩子,俨然一群小伙子。

我试着问学生一道数学题,17乘28等于多少?他蹲在地上划拉半天,算不出个所以然。这时我才意识到 乘法口诀也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东西。

安哥拉吃的很丰富,我们路过一些沿海村庄时会直接和当地的渔民购买,龙虾,石斑,大黄花鱼,都是野生的,品种丰富价格还便宜,大概15元人民币一斤。

有些东西是被我们中国人吃贵的,比如最开始我们营地附近有个村庄,羊300人民币一只,后来 当地村民知道中国人喜欢吃羊,涨到了500一只。

当地人的主食是木薯,木薯种起来简单,产量也高,当地人不是煮熟直接吃,而是磨成粉,吃的时候再加水搅拌煮,煮出一个面团。穷人家的菜就是鱼干,先用油煎一下再煮,木薯面团就着鱼干汤就是一餐。

至于卫生条件,我想中国人都受不了, 常常手脚并用 ,我看过一次他们的制作过程后再没吃过。

除此之外还有吃各种野味的,猴子、蟒蛇、穿山甲、狍子、田鼠、蜥蜴、蝙蝠,凡是能抓到的都会尝试做成食物,当然,这主要是贫困人群的吃法,毕竟只有先生存才能考虑生活的问题,我们没生在那样的环境就没资格去批判别人。

条件没那么差的家庭吃的东西就比较正常,只是做法不太一样,有的吃得惯,有的吃不惯。

安哥拉的一些地方现在都还没通电 ,我曾到过这样一些没电的地方做项目,我走到哪都要带着个发电机,怕夜里无聊。

真到了这些地方,会觉得发电机有些多余,就算有电也没有信号,没信号、没电视的夜里我会看星空,那种抬头就能看到繁星满天的地方国内已经很难找到,在这边却很普遍。

在安哥拉的土地上我第一次看到无比清晰的银河,以前银河在我的概念里只是个抽象的概念,而在安哥拉银河成了写实,原来古人诚不欺我。

但在这样的地方过夜又十分焦灼,黑夜降临给这片不安的土地又蒙上了一层恐惧,我的床搭在集装箱中,而集装箱的门却没法锁上,我总担心夜里会有什么人或是野兽偷偷潜入集装箱,所以 我在床上放了一把砍刀。

安哥拉的医疗条件实在有些一言难尽,有钱人都是私立医院,这部分大家凭想象也能想象出个大概,就不再展开说,说说大部分安哥拉人面对的医疗情况。

安哥拉公立医院实行有限度的全民免费医疗。为什么是“有限度的”?当地居民如果生病去公立医院看病,就诊、检查、化验、取药都是免费的,但如果医院没有这类药物,那居民只能自己到药店购买。

常见病的药物医院会有库存,但如果碰上范围性的传染病,医院也无能为力,只能拿着药方自己去买。

虽然“全民免费医疗”看似很人性化,但大部分人都没办法享受到 ,生病就像是在拼运气,运气好医院有药省下一大笔钱,运气不好可能连买药的钱都拿不出,如果去私立医院,光是问诊费就要两三百美元一次,平凡人家哪能担负得起?

中国人在安哥拉生病都是诚惶诚恐的,很多纪录片里都有非洲人反复使用注射器的镜头,令人恐惧,这种恐惧并不是站在这片土地上就不再害怕,而是更害怕,要知道每100个安哥拉人中大概就有5个有艾滋病,而这个数据竟然是非洲国家里最低的。

我们一行人在国外,必不可少的就是药品,不是非去医院不可的病我们都会自行解决,如果真的要去医院,我们会去首都的中国医院,在这里我们的就医环境会有很好的保障。

在非洲, 越是大城市治安越差,小村庄反而宁静安详。

安哥拉亦是如此,首都罗安达动不动就各种抢劫,抢劫还会有内幕,参与抢劫的人混进抢劫对象团队监守自盗再正常不过。

我第一次被抢劫是在2008年,当时就是我雇佣的安哥拉司机和别人里应外合。在事发前,那个小伙子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和善、务实、能干,我和同行的人都没想到他会参与抢劫,甚至事发后到破案前我们都不相信他参与抢劫,还一直跟警察解释他是我们的人。

破案后15万美金被劫匪花了2万多,还有1万打点警察,8000多交给对接的警察头头“交个朋友”,当时领导跟我说能拿回10万已经很厉害了, 最后我拿回了11万 ,算是超乎预期了。

非洲虽然条件艰苦、各种情况层出不穷,但当地淳朴的民风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遇见的大部分人都是很友善的。

在国外10多年,感触最深的还是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不同民族之间的地理距离可以通过交通拉进,但民族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却难以拉近,文化之间本身无对错,我们在遵守自己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去理解别人的文化,多一分理解便会少一分冲突。

如今我辗转成了一名导游,也会孜孜不倦地向我带领的游客们传授中华文化。 这世上有很多珍贵的东西,最珍贵的莫属一个国家的 历史 和一个民族的文化。

33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