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64

qianxiao1985
首页 > 广东专升本 > 广东城市规划原理自考真题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宇巴波比

已采纳
到处都有卖啊!亚马逊、当当、淘宝!

167 评论(8)

微雨燕双飞1988

现在城市规划原理出来了第四版了吧……

111 评论(8)

年轻就要耍大牌

找一下城市规划领域比较牛的一些外文期刊上的literature review吧

271 评论(15)

小林绿子UUU

不同学校考试侧重点不同,最好的是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总结

86 评论(14)

小兔斯基801110

1 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现特征: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2 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 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1)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2)建议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3)建议新建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要降低旧区的 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4)应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车辆的行驶速度是道路功能分 (5)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引起。城市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城市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平衡后,再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3 城乡规划法的基本框架。城乡规划法全面定义与界定了城乡规划行政的各个维度:城乡规划的制定,主要界定了各类法定规定的编制主体与审批主体、主要编制内容,以及各自的审批程序;城乡规划的实施,不仅强调了新区开发和建设,旧城区改建,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风景名胜区周边建设中的城乡规划实施要点,还详细界定了“一书两证”的使用条件及审批与受理程序;城乡规划的修改,主要规定了各类法定城乡规划修改的前提和审批程序;监督检查,主要阐述了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主体以及有权采取的相应措施;法律责任,主要阐述了违反本法相关规定的组织和责任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永续发展的概念,永续为什么是城市发展的生存底线?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永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并指出:“永续发展包括两个重要的感念:(1)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求,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2)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永续发展的战略意义(觉得这个稍微像点,书上屁屁踢上都找不着明确答案)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城市的永续发展对实现全人类永续发展,关系重大。城市规划正是着眼于长远、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地、综合权衡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贯彻、落实永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5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1)、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是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因此,增长并非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这些增长点或增长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2)、点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来相互连接,从而形成轴线。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会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3)、梯度模式与反梯度模式梯度是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的空间演变过程梯度发展模式: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从发展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本土资源密集型产业起步,并尽快接过从高梯度地区外溢出的产业。反梯度发展模式:在承认和接受高新技术、资本和产业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梯度转移扩散的过程中,落后地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信息化条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改变被动地被辐射、被牵引发展的态势,改变三次产业渐次发展的顺序,可跨越某些中间发展阶段,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自身具有优势的高端产业,形成相对较高的产业分工梯度,成为新的“次极化”经济核。(4)、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模式进口替代战略: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6 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市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1)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是估算未来居住、零售办公空间需求、工业生产空间需求以及城镇设施空间需求,甚至一些类型开放空间(如公园)需求的基础。(2)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人口结构可以按照年龄、性别、家庭类型(如单身、有子女)、种族/文化、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组。(3)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7 不同性质的城市规划工作内容的侧重点。答:性质不同的城市,其规划的内容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重点。如在工业为主的城市规划中,要着重于原材料,劳动力的来源,能源,交通运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情况工业布局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以及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的分析研究。而在风景旅游城市中,风景区和风景点的布局,城市的景观规划,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生态环境的保护,旅游设施的布置及旅游路线的组织等都是规划工作要特别注意的。历史文化名城更要充分考虑有价值的建筑街区的保护盒地方特色的体现。尤其应当特别重视影响城市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的研究,每个城市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存在着不同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妥善解决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搞好城市规划的关键。社会因素也是城市规划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少数名族地区的城市要充分考虑并体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业岗位的安排。老年人问题的解决及城市中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团体间的协调等社会发展条件也应高度重视。8 用地评定的分类。我国城市规划实践中最先受到重视,至今依然应当重视的建筑适宜性评价,即评价城市建设的工程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一般分为三类:一类用地,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乎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即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用地,这取决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水平。9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答:1,建设现状和使用。指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状态,如现有村,镇或其他地上,地下工程设施。2,重大基础设施。指限制或促进城市发展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铁路和重大水利,能源措施。3,区域关系。指一个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或者地区的关联程度。4,市政设施配套。指可能选择用地周边区域的水,电,气,热等供应网络及道路桥梁等状况,即市政设施环境条件。5,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指国土管理部门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指所在区域自然环境背景及用地自身的自然基础和环境质量。7,文化遗存。指用地范围内地上,地下已发掘或待探明的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及有关部门的保护规划与规定等。10 城市布局形态的类型及其特点。大体上分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用地紧凑,节约,有利于保证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可进一步划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等类型。分散式布局的城市,主要特征是城市空间呈现非集聚的分布方式,包括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等多种形态。11 城市道路横截面的形式及其特点。一块板:所有车辆都在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两块板:由中间一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四块板:-------(书上或PPT上有的,自己找呵)

121 评论(15)

天晟哥哥

自考是考研还是考试 主要是哪个方面 哪个大学的 怎么发给你。。。

108 评论(13)

杰爱小吃

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定的方法:单一指标法(人口比例,土地比例)和复合指标法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的工程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一般将其分为三类,三类用地的定义。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既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是指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限制。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乎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措施才能用于建设的用地。取决于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和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指向。总体规划的报批:县人民政府 市政府 省政府 国务院城市的含义: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制度设立的市和镇。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分为城市化1和城市化2 可见的物化或实体性的过程(城市化1)抽象的精神化的过程(2)卫星城的规划和建设分为哪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卧城居民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第二阶段为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第三阶段基本独立于主城具有就业机会及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区的含义(区分城市建成区,城市市域):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乡镇和村庄的建成区及因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需要必须实行规划和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市域:城市行政区划范围所有的国土面积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大体上归纳为哪两类,分别包含哪些城市类型:分为集中分散两大类 集中:集中团块状带状,星状 分散:组团状城市城市性质的确定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全面分析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定量分析:是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的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人口性别比: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量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对应男婴数表示 通常在103—107之间。城市性质的定义: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负担的主要职能。是由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基础因素决定的。城镇人口:城镇建设区内实际居住人口包括建成区内户籍为非农业的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逆城市化:非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接近或超过城市水平,城市人口向郊区发展。城市规划区: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热岛:城市的建筑密集,生产与生活活动放出的大量的热使得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一个岛状的热中心的现象。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大小通常用城市通常用人口规模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1000/00人口年龄构成:指年龄组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诺瑟姆s型曲线所表征的意义,看图说明:三阶段 1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2中期加速进入高度城市化 3稳定发展阶段:城市人口占60%以上,人口增速下降,稳定发展唐长安城与以往都城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1打破前朝后市朝市易位。2官民不相参3规模尺度超前。古希腊城市所具有的特点:1道路系统为方格网。2街坊面积较小最大为30*52m 3城市中心——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宫殿。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城市规划区范围2控制开发区域3建设用地规划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5历史文化遗产保护6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7城市防灾工程城市化urbanization的四个含义:1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2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3农业产业转化为非农业产业4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城乡规划的编制层次: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类方法,城市产业可以分为哪三类: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流通部门,服务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部门,为公共需要服务部门。)居住区道路交通的三种组织形式:1人车交通分行的道路系统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3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绿化率及指标:绿地指标由平均每人公共绿地的面积和绿地率组成。新区不低于30%由旧区改建不低于25%居住区/居住组团及各自人口规模:1居住区 30000-50000人 2居住组团 1000-3000人 3居住小区10000-15000人。小学/中学服务半径 小学500m 中学1000m居住区文化类服务设施布置方式三种1沿街线状布置2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3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行列式布置的几种形式:山墙错落 单元错列 错开拼接 成组改变朝向 扇形直线型 曲线形山墙错落的几种形式前后交错 不等长拼接 左右交错 等长拼接 左右前后交错组团的分隔方式1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2 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住区3 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住区千人指标每千居民拥有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日照间距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所保持的一定间距。日照系数D/H人口毛密度 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总面积(人/hm2)容积率的计算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即总建筑面积毛密度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居住区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的组成居住区绿地:公共绿地 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附属绿地 宅旁和庭院绿地 街道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 小区游园 组团绿地 其他块状带状绿地居住区四类用地及含义1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RO1。2公建用地 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公共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地占地及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RO2。3道路用地 指居住范围内各级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停放场地。RO34 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RO4。小区两侧高层建筑的控制线间距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4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0M;高层住宅山墙距小区路2M老年公寓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底层商业建筑人行通道的设置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高层建筑间距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米。小区道路路面宽度宅前路宽度小区道路路面宽度6—9m 居住区级道路不小于20米 组团级道路3-5米 宅前路面宽度不小于5m回车场地尺寸居住区>=12m*12m高层日照间距高层建筑与高层、多层、低层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以满足大寒日2小时日照的标准进行控制

299 评论(9)

凌人happy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不同学校考试侧重点不同,最好的是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总结 2009-12-23 同济2003年城市规划原理试题答案 8 2011-05-15 天津自考城市

80 评论(8)

相关问答

2025湖北自考上岸资料包

限时免费领取!

已帮助10w+意向学历提升用户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