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anna0727
(1)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加温受热、并点燃所需的最低温度,即为该物质的“燃点”。也称“着火点”。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燃烧。(2)闪点---是指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一森有你
闪点、燃点和自燃点(一)闪点:指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并按一定的间隔用火焰在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上划过,能使油面发生闪火现象的最低温度,以℃表示。油品闪点的高低表明油品的易燃程度,易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气化程度以及它的安全性油品的危险等级也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61℃以下的油品为易燃品,闪点在61℃以上的油品为可燃品。在贮运和使用中禁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20-30℃。测定油品闪点的方法有两种:闭口杯法和开口杯法。两者主要的区别是闭口闪点仪是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油气,而开口闪点仪中的油品蒸气可以自由扩散到周围空气中,因而同一油品用两种仪器测得的闪点值不同,油品的闪点越高,两者的差别越大。闭口杯法用以测定燃料和轻质油品的闪点,开口杯法用以测定重质油品的闪点。(二)燃点:燃点又称发火点,是指油品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接近火焰后不但有闪火现象,而且还能继续燃烧5秒以上时的最低温度。燃点比闪点一般要高0-20℃。,}7M4A'y&?9e9h$b2N(三)自燃点:把油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后,使其与空气接触,在不同引火的条件下,油品因剧烈的氧化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自燃点与闪点及燃点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不需引火,而后者则需要外部火源引燃。所有石油产品的自燃点均较常温要高很多,但处于高温状态的油品一旦从管线的接头、法兰等处漏出热油,并与空气相遇往往也会自然引起火灾。在各类油品中,油品愈轻,其闪点与燃点愈低,而自燃点却愈高。各类油品的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的大致范围如下表:
千年小猴妖
张老师15617612529:中建教育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综合能力,针对消防安全综合能力相关的知识点、必考点、高频考点等进行详解,帮助大家学习,更多精彩视频可以持续关注,或者联系张老师15617612529(微信同号)
永远的终结者
闪燃:燃性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出的蒸气亦越多。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着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少于5秒)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除了燃性液体以外,某些能蒸发出蒸气的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其表面上所产生的蒸气,可以达到一定的浓度,与空气混合而成为可燃的气体混合物,若与明火接触,也能出现燃烧现象。闪点: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蒸气足以与空气构成一种混合物,并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可燃液体的闪点。闪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如乙醚的闪点-45℃,煤油为28~45℃,说明乙醚比煤油的火灾危险性大,并且还表明乙醚具有低温火灾危险性。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燃点: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自燃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物质的自燃点
厦门小鱼网
1.闪点: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跑入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把发生闪燃的最地温度叫做闪点。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引起火灾的危险性越大。2.燃点:不论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可燃物质,如与空气共同存在,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就会燃烧,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这时,可燃物质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一般液体燃点高于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1~5℃。3.自燃:在通常条件下,一般可燃物质和空气接触都会发生缓慢的氧化过程,但速度很慢,析出的热量也很少,同时不断想四周环境散热,不能像燃烧那样发出光。如果温度升高或其他条件改变,氧化过程就会加快,析出的热量增多,不能全部散发掉就积累起来,是温度逐步身高。当到达这种物质自行燃烧的温度时,就会自行燃烧起来,这就是自燃。使某种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也叫自燃温度。
哼哼郭Eva
闪点:可燃物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燃点: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时的最低温度。自燃点:可燃物发生自燃时的最低温度闪燃: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阴燃:没有明火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自燃:指可燃物在空气中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优质消防工程师问答知识库
已帮助10w+意向学历提升用户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