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1

louisbellen
首页 > 健康管理师 > 健康管理师老年人高血压随机抽样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长安三太子

已采纳

50岁后开始半年一检。50岁以后,老人的身体机能开始衰退,此后应每半年做一次全身体检,并注意做好体检记录,保管好化验单。常规性检验项目(如体重、血压、验小便、心电图、查眼底等)最好每三个月检查一次。10个项目不能省。这些项目一般都含在体检套餐里。测血压:了解血压高低。血、尿、便常规:了解有无贫血、感染,以及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炎症等疾病。心电图:可了解心肌供血情况,是否有心律失常等。腹部彩超:可提前发现是否出现肝、胆肿瘤或胆囊结石等。胸片:可筛查有无炎症、肺气肿、肺结核等,尤其对嗜烟者更应定期检查。血糖血脂: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肥胖或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应特别注意。查眼底:可反映出动脉硬化的程度。通过眼底检查,可早期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等疾患。测骨密度:判断骨质疏松情况,50岁以上男性和45岁以上女性最好做一下。妇科检查:对发现和预防女性乳腺疾病、宫颈癌、卵巢癌等非常重要。前列腺检查:男性可发现早期前列腺增生等。以下项目要加查每人身体都有不同的情况,老人最好从自身症状、体征出发,如果有感觉不太舒适的地方,可以在体检中增加项目。心脏检查。平时生活中觉得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尤其有高血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或者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老人,必要时可以做心脏负荷试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脑部检查。由于费用问题,常规体检中一般不包括脑部。但经常头晕、头痛、眼花的老人,建议做脑血管超声、头颅CT或脑部核磁,以排查肿瘤、轻微脑梗死等早期疾病。颈动脉B超可以了解颈动脉、椎动脉和大脑供血情况。胃肠镜检查。慢性胃炎、肠炎、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果不及时根治,都有癌变的可能。虽然胃肠镜这种有创检查不要轻易做,但45岁以上的中年人最好每3-5年做一次;有息肉、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家族史的人,检查的次数应更多。如果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性状改变,如血便等,应立即请肛肠科医生诊断。体检前后需注意。体检前主要是注意饮食,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尿常规24小时内不过量或过少饮水;检查血脂、肝功前3天不吃高脂、高蛋白饮食,24小时内不宜饮酒;肾功能前3天不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心电图24小时内禁酒;血糖两天内忌吃高糖食物,且不宜过量运动。体检后,拿到体检结果要及时看医生,不要拖拉,另外要保存好体检结果,以便和下次体检结果做对照,也可在治疗时给医生做参考。

102 评论(14)

smilejune521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如下:高纳、低钾膳食。体重超重和肥胖:BMI≥24Kg/m2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体重正常的2—3倍,具有两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患高血压及糖尿病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者患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5倍。饮酒: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g酒精,约合360g啤酒,或100g葡萄酒,或30g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5mmHg与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他危险因素(遗传、性别、年龄、工作压力、心理因素、高脂血症等)高血压分级管理:依照高血压分级标准开展相应管理。1、风险一级(1)管理对象: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按照危险分层属于低危的高血压患者。(2)管理要求: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针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非药物治疗为主的健康教育处方。当单纯非药物治疗6-12个月效果不佳时,增加药物治疗。2、风险二级(1)管理对象: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按照危险分层属于中危的高血压患者。(2)管理要求:至少每2个月随访1次,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针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非药物治疗为主的健康教育处方,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当单纯非药物治疗3~6个月效果不佳时,增加药物治疗,并评价药物治疗效果。3、风险三级(1)管理对象:高血压3级或合并3个以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或并存临床情况。按照危险分层属于高危和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2)管理要求:至少每个月随访1次,及时发现高血压危象,了解血压控制水平,加强规范降压治疗,强调按时服药,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患者提出靶器官损害的预警与评价,督促患者到医院进步治疗。以上就是关于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的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及时关注本平台!

228 评论(10)

星闪乐途

高血压管理的常见形式(1)门诊随访管理:可利用高血压门诊,患者就诊时开展患者管理。(2)个体随访管理:可满足行动不便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定期去医院就诊的患者的需要。可通过设点或上门服务开展患者管理。(3)群体随访管理:可满足行动不便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定期去医院就诊的患者的需要。可通过设立高血压俱乐部或高血压管理学校等形式开展患者群体管理。(4)电话随访和网络随访:通过建立电话随访中心进行电话随访。对中青年高血压人群进行网络随访。高血压管理的主要内容(1)血压动态情况:患者对血压进行定期自我监测和记录,或医师为患者测量和记录血压值,分析和评价最近压控制情况。(2)健康行为改变:记录现有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及行为的改变曲线,并针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制订改善计划。(3)药物治疗:患者就诊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药物治疗的效果。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督促其坚持用药;对于效果不佳的患者,督促其到综合医院调整治疗方案。(4)督促定期检查:根据高血压分级管理要求,督促患者定期去医院做心、肾功能检查和眼底检查。出现靶器官损害可疑情况时,应及时督促患者去医院进一步检查。以上就是关于高血压管理的常见形式与主要内容的相关分享,希望对正在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更多考试资料、备考技巧相关内容,欢迎及时关注本平台!

291 评论(13)

童鞋哈哈

压患病率为30%左右,在允许误差不

335 评论(8)

reviveanna

老年人血压控制“高一点”还是“低一点”的话题,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各种机能在下降,所以血压高一点是正常的。然而,现代医学已证明,血压偏高会加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加重肾脏的损害。因此,“血压高点”是有范围的——不能超过140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老年人就像一台工作多年的机器,需要不断修理、加油,才能延长寿命。如果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降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的老年人已经存在明显的颈动脉、脑血管狭窄,血压控制并不得力,可以适当放宽血压标准(≤150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当患者血压长期稳定,也没有其他不适时,可以考虑将血压再降一点。还有一部分老年人从青壮年时期就有高血压、颈动脉狭窄、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这部分人的血压不宜降得过急、过低,以免引起低灌注导致的脑供血不足。由此可见,老年人的降压标准并不固定,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181 评论(13)

相关问答

限时,免费获取学历提升方案

已帮助10w+意向学历提升用户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