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32

淡淡默默淡淡
首页 > 健康管理师 > 传染病在健康管理师的第几章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y的天空

已采纳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一、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从大的门类分,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理学5大学科。在理论体系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为预防医学学科的基础方法学。二、健康影响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卫生服务。三、三级预防策略(一)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定义: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1)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①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②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③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预防遗传性疾病;④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⑤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即化学预防。2)针对公众健康所采取的社会和环境措施如制定和执行各种与健康有关的法律及规章制度,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的公共健康教育,防止致病因素危害公众的健康,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控能力。如清洁安全饮用水的提供,针对大气、水源、土壤的环境保护措施,食品安全,公众体育场所的修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二)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三)三级预防1)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2)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三级预防策略的关系:1)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2)任何疾病,不论其致病因子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如大骨节病、克山病等,病因尚未肯定,但综合性的第一级预防还是有效的。3)如肿瘤更需要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4)有些疾病,病因明确而且是人为的,如职业因素所致疾病、医源性疾病,采取第一级预防,较易见效。5)有些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则要按其特点,通过筛检、及早诊断和治疗会使预后较好,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除针对其危险因素,致力于第一级预防外,还应兼顾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6)对那些病因和危险因素都不明,又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只有施行第三级预防这一途径。7)对许多传染病①个体预防---群体预防②传染病的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阻止其向人群的传播,也是群体预防的措施。8)高血压的控制就高血压本身来讲,是第三级预防,但对脑卒中和冠心病来讲,是第一级预防。以上就是关于2020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章节考点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更多健康管理师考试时间节点、备考技巧等,欢迎及时在环球青藤网站查看!

261 评论(9)

超级尺蠖爱和平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记忆口诀如下: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的目标与特点  【知识要点】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疾病危险因素  (3)预防疾疲高危人群患病  (4)易患疾病呈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朋效流  (6)避免可以预防的疾病相关兼发症的发生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服务  (8)对疾越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记忆口诀】  【临床前】  福(健康和福利)险(危险因素)预(预防高危人群患病)诊(易患早期诊断)  【临床后】  增(增加临床效率)并(避免并发症)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量(对疾病的结局作出度量)  健康管理的特点  【知识要点】  健康管理的特点是标准化、足量化、众体化和系统化。  【记忆口诀】  标(标准化)  量(足量化)  统(系统化)  一(个体化)  需求管理的手段  【知识要点】  (1)采敏健康的生活方式  (2)鼓励自我保健和干预  (3)寻拨手术的代替疗法  第2页共20页  (4)蔬助疯人减少特定的危险因素  【记忆口诀】  哪(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  里(鼓励自我保健和干预)  找(寻找手术的代替疗法)  人(帮助病人减少特定的危险因素)  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  【知识要点】  (1)金现布局:人们接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必须均等,不能忽视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或城郊居民。  (2)社区参与:社区主动参与有关本地区卫生保健的决策,政府各部门协调行动。  (3)预防为主:卫生保健的重点是预防和保健,是为促进健康服务,而不是单纯治疗疾病,医疗部门也应参与其中。(一级预防最重要)  (4)适意技术:卫生系统中使用的技术、方法和物资,应是能被接受和适用的。  (5)综合利用:卫生服务要与营养、教育、饮水供应和住房等同属于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这些要素对人民健康综合地起作用。  【记忆口诀】  总(综)是(适)射(社)河(合)鱼(预)  基本卫生保健的八项内容  【知识要点】  (1)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2)改善食员供应和合理藏卷  (3)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意  (4)主要使染痘的预防接种  (5)预防和控制地方痘  (6)提供基本药物  (7)常见病和外伤的金理治痘  (8)妇幼保健和让划生意  【记忆口诀】  饮(卫生水)食(食品营养)与(健康教育)两病(传染病+地方病)  药(药物)疗(合理治疗)妇(妇幼)儿(计划生育)不间断

128 评论(13)

逍遥黑猫

【导读】预防医学是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中第三章节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其中重点考察部分是预防策略,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复习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为此小编整理了2021年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预防医学,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一、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从大的门类分,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理学5大学科。在理论体系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为预防医学学科的基础方法学。二、健康影响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卫生服务。三、三级预防策略(一)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定义: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1)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①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②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③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预防遗传性疾病;④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⑤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即化学预防。(2)针对公众健康所采取的社会和环境措施如制定和执行各种与健康有关的法律及规章制度,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的公共健康教育,防止致病因素危害公众的健康,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控能力。如清洁安全饮用水的提供,针对大气、水源、土壤的环境保护措施,食品安全,公众体育场所的修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二)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三)三级预防(1)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2)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三级预防策略的关系:(1)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2)任何疾病,不论其致病因子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如大骨节病、克山病等,病因尚未肯定,但综合性的第一级预防还是有效的。(3)如肿瘤更需要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4)有些疾病,病因明确而且是人为的,如职业因素所致疾病、医源性疾病,采取第一级预防,较易见效。(5)有些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则要按其特点,通过筛检、及早诊断和治疗会使预后较好,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除针对其危险因素,致力于第一级预防外,还应兼顾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6)对那些病因和危险因素都不明,又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只有施行第三级预防这一途径。(7)对许多传染病①个体预防---群体预防②传染病的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阻止其向人群的传播,也是群体预防的措施。(8)高血压的控制就高血压本身来讲,是第三级预防,但对脑卒中和冠心病来讲,是第一级预防。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送的关于“2021年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预防医学”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相信各位考生也已经听说了,取得健康管理师证书可以领取相应补贴,那么健康管理师怎么去领取补贴呢?关注小编持续更新。

265 评论(11)

豆丫丫星

一、社区公共卫生及其实施的原则以健康为中心,人群健康策略的第一要素是关注全体人群健康;以人群为对象,强调社区预防服务应以维护社区内的整个人群健康为准则;以需求为导向,社区预防服务以需求为导向强调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可及性;多部门合作;人人参与。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定义:指由政府根据特定时期危害国家和公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的优先次序以及当时国家可供给能力(筹资和服务能力)综合选择确定,并组织提供的非营利的卫生服务。内容:(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建立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的健康档案,并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2)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辖区内65岁以上常住居民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3)健康教育;(4)预防接种;(5)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6)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8)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10)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11)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2)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1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三、职业病定义: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工作有关疾病:如果职业因素不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唯一直接因素,而是诸多因素之一,并且职业因素影响力健康,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而且通过控制有关职业因素,改善生产劳动环境,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常见的工作有关职业病有:矿工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与职业有关的肺部疾病等。职业病的特点:①病因明确;②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③群体发病;④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⑤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以上就是关于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的相关分享,希望对正在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健康管理师考试内容,欢迎及时关注本平台!

270 评论(15)

世界杯之猪

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考点一、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考点二、常用指标一、发病指标:一)发病率定义: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发病率的分子为新发病例数,新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某病的患者,有时一个人在观察期间内可能多次发生同种疾病,可分别计算为几个新病例。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口,是指在观察期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中有可能发生所要观察的疾病的人,才能作为分母;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研究传染病的发病率时,已获得免疫者不应包括在分母之中。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暴露人口数不易获得,一般使用年平均人口数。二)患病率定义: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式中,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点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其本质上是一种比例,不是一种真正的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单位时间内的疾病频率和强度,为动态指标,是一种真正的率。二、死亡指标:一)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式中,k=100000或10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调整的死亡率,称为粗死亡率。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二)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病死率与死亡率不同,病死率并非真正的率,只是一个比值。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x100%某病病死率=(该病死亡率/该病发病率)×100%病死率通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如各种急性传染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肿瘤等,以衡量疾病对人生命威胁的程度。病死率受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能否被早期诊断、诊断水平及病原体的毒力有关。在不同场合下病死率的分母是不同的,如计算住院患者中某病的病死率,分母为该病患者的住院人数;如计算某种急性传染病的病死率,其分母为该病流行时的发病人数。三)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患某种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x100%生存率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病等病程长、病情较重、致死性强的疾病的远期疗效。应用该指标时,应确定随访开始日期和截止时间。开始日期一般为确诊日期、出院日期或手术日期;截止时间可以是1年、3年、5年、10年,即计算1年、3年、5年或10年的生存率。三、相对危险度一)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是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0)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计算公式:RR=Ie/I0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RR<1表明存在负联系(提示暴露是保护因子);反之RR>1时,表明两者存在正联系(提示暴露是危险因子)。比值越大,联系越强。二)比值比(OR)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与RR相同,OR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若能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OR值接近甚至等于RR值:1)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2)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四、归因危险度(人群公共卫生意义)一)归因危险度定义: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计算公式:AR=Ie-I0=I0(RR-1)AR的意义: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二)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定义:是指暴露人群中由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公式:AR%=[(Ie-I0)/Ie]×100%三)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定义:表示全人群中由暴露引起的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PAR%=[(It-I0)/It)]×100%式中,It为全人群发病率。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不仅考虑了暴露因素的而且与某因素在人群中的暴露率(P0)有关。其公共卫生学意义是:完全控制该暴露因素后人群中某病发病(或死亡)率可能下降的程度。以上就是关于2020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章节考点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更多健康管理师考试时间节点、备考技巧等,欢迎及时在环球青藤网站查看!

299 评论(14)

相关问答

限时,免费获取学历提升方案

已帮助10w+意向学历提升用户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