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6

  • 浏览数

    164

rosebonbon
首页 > 健康管理师 > 健康管理师高蛋白直肠癌

1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楼兰芥末姑娘

已采纳

直肠癌手术后饮食调养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品为好。大便偏稀时,多吃些细粮加苡米和含纤维素少的蔬菜及酸涩水果,如石榴、乌梅等。若大便偏干,可多吃些粗粮加核桃仁、麻仁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苦瓜、香蕉、猕猴桃等。

108 评论(8)

且吃且增重

目前为止,肛门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认为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是引起肛门直肠癌的要素。如慢性细菌感染、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憩室炎等,使得粘膜发生肉芽肿、炎性变和假息肉阶段而发生癌变。其中血吸虫患者的大肠粘膜长期受沉积虫卵刺激,产生坏死、脱落,甚至形成溃疡,然后在上皮再生和增生的基础上发生息肉,从而导致癌变。此外,痔疮、肛瘘、肛裂、化脓性汗腺炎、毛囊炎等长期刺激肛门皮肤,也可引起癌变。②良性肿瘤恶变:直肠家族性息肉病、直肠腺瘤、乳头状瘤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导致恶性病变。③性病所致:不洁性交,使肛门部患了尖锐湿疣或乳头状纤维瘤,长期摩擦刺激,可引起癌变。④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与直肠癌发病有关。这是因为高脂肪食物可使胆汁分泌增多,促进肠道细菌生长,而胆醇、胆盐在厌氧菌作用下,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增加,这二种致癌物数量增加,促进直肠癌发病。同时,食物纤维摄入过少,使肠蠕动变慢,粪便及其他废物在肠道滞留过久,刺激肠粘膜,致使直肠癌发生。⑤家族遗传因素:基因改变的传递可表现于家族性。⑥免疫功能异常: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如细胞免疫机能抑制在患者中普遍存在,随着细胞免疫反应性的降低,癌的发生率就增高,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是癌发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⑦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可引起良性和恶性肿瘤已被证实,在良性和恶性肿瘤体中,可见到病毒小体,但是哪类病毒是致癌物质尚在研究中,能诱发肿瘤的病毒种类很多,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致癌。

335 评论(10)

haorantaba

有次乘车,听一个婆婆说的,黄鳝炖泥鳅,她家也有个癌症患者,效果很好

196 评论(10)

车厘子妈妈

蛋白质过高也会引起肥胖?当然,不行你看

227 评论(14)

超级懒喵喵

回答 你好,适当的补充体内所需的蛋白质,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对眼睛也有好处的,建议在日常的饮食当中,可以合理的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也要合理摄入其他营养物质丰富的水果蔬菜等食物,才能保证营养均衡! 3、一般人体正常每天需要蛋白质大约八十克左右的。如果超过了这个量的话,还会让人出现了拉肚子,或者是休克等问题的。有的朋友还会出现总蛋白偏低的情况。因此平时还是要控制不要过量的 对眼睛没有影响 更多1条 

317 评论(12)

我爱娟子

1、损害肠胃有些人喝牛奶拉肚子,摄取蛋白质也同样会拉肚子。另外,人体在摄入蛋白质时会同时深入一定量的水分,比如说喝了一些冷的饮品后,肠胃突然凉下来一时间就会难以适应,容易出现肠胃不适的情况。2、骨质变脆一旦蛋白质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血液的酸性就会提高,这样就会消耗大量的钙质,结果储存在骨骼当中的钙质就被消耗了,使骨质变脆。3、增加肾脏的负担肾脏要排泄进食的蛋白质,当分解蛋白质时会产生大量的氮素这样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本来身体摄取蛋白质不应该是一件坏事,但是一定要注意摄取量,如果摄取量过多的话就会损伤内脏,所以在摄入蛋白质时一定要遵循适量的原则。4、脂肪堆积虽然摄入的是蛋白质,但是如果摄取过量的话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造成脂肪堆积。扩展资料:过量蛋白质不但是毒素的来源,更破坏细胞的渗透平衡。渗透平衡指的是细胞膜内外液体压力保持平衡。当平衡受到干扰,水分便进入细胞,除了试图恢复平衡,也会将细胞内过量蛋白质加以稀释。稀释是应付细胞内过剩物质的生理反应。添加水分固然能恢复渗透平衡,却也导致水肿。事实上,形成细胞组织的生理蛋白质和汉堡所含动物性蛋白质并不相同。生理蛋白质是自然且必要的,汉堡所含蛋白质却属于外来物质。膳食蛋白质虽能补充你的资源,过度摄取反而危害健康。参考资料:人民网-警惕蛋白质过剩有四大危害

141 评论(10)

小眼睛晶

禁食怎么饮食调理!一般乳糜漏是可以自愈的!瘘口不容易找到,所以结扎瘘口不现实,补充白蛋白可以喝肉皮汤或猪蹄汤!

321 评论(14)

我躲在墙角哭

饮食要多样化,多选用大豆制品和绿色或黄色蔬菜、卷心菜及新鲜水果。对于超体重肥胖者,要控制热量和脂肪摄入量,一般的脂肪摄入量控制在少于总热量的30%。体质虚弱者,要增加营养素,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热量的供给,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宜服气血双补的流质药膳。

294 评论(12)

dp73754458

肠癌的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其实不只是对肠癌的患者,对于我们所有的人,出于预防肠道肿瘤的角度,都应该注意下我们自己的这个饮食,平常的时候饮食,要尽量的减少脂肪还有腌制的这些食物,脂肪移植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肥腻的食物、肉类的食物,当然不是不吃,不吃我们的营养会缺乏,我们要适当的去控制,如果你每餐都以肉为主的话,这个不太建议。我们亚洲人的话,这个食物相对来说方式还是比较健康的,是以谷物为主的,我们平常已经确诊的或者是我们要做预防的这些朋友的话,都希望能够采取谷物蔬菜水果为主的饮食,我们的肉类的饮食。它会使生活就变得比较健康,让我们的肠道肿瘤的危险因素明显的降低。

159 评论(8)

笑之典典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一、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所谓西方饮食被认为与直肠癌发生有关。二、腺瘤癌变:瘤性肉可癌变,腺瘤可分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3种类型。三、遗传因素:在直肠癌患者家庭中,有很多都有癌肿的家族史。四、炎症性肠病。

261 评论(8)

馋猫儿星星

关注吴济堂中医馆,学习更多健康知识!肠癌分为直肠癌和结肠癌,并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对于那些肠癌高危人群,他们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那么哪些人容易患上肠癌呢?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肠癌的机会更高。对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需要每年去医院做一次肠道检查。只有越早发现和越早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喜欢吃肉的人摄入高脂和高蛋白食物会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减慢胃肠蠕动,从而导致便秘。如果粪便长时间留在肠中而不能及时排出,肠中就会积聚过多的毒素和垃圾,这将导致对肠粘膜的持续刺激并导致结大肠癌。患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肠炎和肠息肉患者需要保持警惕,容易发生恶变。大多数肠息肉都可能发生恶变。一旦发生肠息肉或肠炎,必须定期检查,特别是肠息肉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熬夜的人过度熬夜会降低抵抗力,破坏内分泌水平,降低免疫功能并导致正常细胞突变。大多数人熬夜会养成吃夜宵的不良习惯,增加胃肠道负担,并容易引起肠癌。大量吸烟饮酒的人香烟中含有大量致癌物。如果长时间被烟草中毒,则会增加肠癌的风险。此外,酒精会扩张消化道的血管,损害肠粘膜表面,并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便秘便血的人中老年人容易因肠道老化而伴有便秘。长期便秘会导致肠道受损,并且大量毒素会在肠道内积聚,刺激肠道粘膜并诱发大肠癌。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大肠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史。如果直系亲属患有肠癌,则其子女患肠癌的机会将大大增加。温馨提示以上7类人要做好预防工作,并定期去医院检查。多运动,例如骑自行车或慢跑,可以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炎症因子降低胰岛素水平。少吃红肉和熏肉,还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不要吃烧烤或油炸食品,因为这些食物内含有的多环芳径化合物和杂环胺是致癌物。如果患有慢性疾病,久治不愈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最后祝大家远离疾病,有个健康的好身体!

226 评论(11)

高兴儿88

偶尔一两次没关系的,但是长期这样的话是很危险的!动物蛋白质过剩可致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形成一种观念:人总是摄取蛋白质不足,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是有益的。然而近年的研究却告诉人们,过多的蛋白质对人体并不是有益无害的。不过,动物蛋白质过剩则易致癌。世界著名癌症专家衣色列斯博士说:“吃过多的肉类及含胆固醇的食物,不仅易患动脉硬化,也伤害血液循环,而使供给细胞的氧气减少,因此增加了导致癌症的机会。用动物或人体所做的试验,都证实限制肉类、动物性脂肪及奶油的摄取,会减少致癌危险。”危害一大量吃肉喝酒产生痛风在已经发现癌症的病人身上,似乎可以看得更加明显,当给病人增加蛋白质营养时,癌肿似乎长得更快。因为癌细胞代谢比正常细胞更加旺盛,它会夺取大量蛋白质塑造自己,以使它的增长势头压倒一切。这是令肿瘤专家与营养医师十分头痛的问题。摄取超过需要的蛋白质时,经过代谢后,会在人体的组织里残留很多有毒的代谢残余物,进而引起自体中毒,酸碱度失去平衡(酸度过剩),营养缺乏(一部分营养被迫排出),尿酸的蓄积,组织里积存嘌呤等。可用痛风为例加以说明:痛风发作往往与吃肉喝酒有关。原来,肉类,尤其牛羊肉属含高嘌呤高蛋白膳食,在体内代谢后,产生大量尿酸;如同时再饮酒,乙醇代谢产生的乳酸会阻止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腔内,则引起滑膜的急性炎性反应,使滑膜充血、肿胀、关节液增加,引起疼痛。最受害的是拇趾的跖趾关节,起病有时较快,患者常在夜间无缘无故被关节肿痛惊醒。受侵关节常发红、发热、疼痛,关节周围常见弥漫性红斑。该病中老年男性多见。危害二加重尿毒症和氮质血症患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的病人,在未发生肾功能衰竭之前,可摄入适量蛋白质,每日40~70克。过高的蛋白质摄入,会促使肾小球硬化;如已出现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以每日20克以下为宜,且应摄入优质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蛋白质过多,会加重氮质血症和尿毒症。危害三引起脂防肝促发肝昏迷肝病病人为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再生,每天需要90~100克蛋白质,但不可强调高蛋白。摄取过多的蛋白质,会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脂肪肝的发生。无法消化的蛋白质,在肠内腐败发酵,可加重氮质血症、氨中毒,促发肝昏迷。所以,重症肝炎与肝硬化有肝昏迷趋势的患者,一定要少食蛋白质。蛋白质摄取过多还可导致脑损害、精神异常、骨质疏松、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常年进食高蛋白质者,肠道内有害物质堆积并被吸收,可能会未老先衰,缩短生命。一个美国研究机构宣布,过度贪吃肉类会导致体液中的矿物质失去平衡,也就是磷的猛增和钙的锐减(肉里的磷超过钙达20倍)。钙质锐减的后果是掉牙或齿槽脓漏。科学摄取男性每日56克为适度首先量要适宜。按照美国营养及人类需要特别委员会建议,蛋白质只能占每人总热量的12%。这当然也要随人的年龄及体重而伸缩。按人的体重,每一公斤需要0.8克的蛋白质,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男人,每天摄取56克的蛋白质就算适度,55公斤的妇女,每天摄取44克的蛋白质足够了。均衡饮食,动植物蛋白搭配合理。多吃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绿叶蔬菜、土豆、发芽种子、硬果等都含有易消化的蛋白质。鸡蛋可以吃,而羊奶比牛奶好,羊奶含有抗癌及抗关节炎物质。

134 评论(11)

左边iori

不贵,任何一个地方的社区医院与一般的药店都有,国产的100元以下,进口的也才200以下

203 评论(15)

颖的时光

健康道:哪些人易患直肠癌?直肠癌会遗传?这是真的吗

254 评论(13)

我是豆豆豆逗

央视报道:中国肠癌发病率在全球排名窜升至第三位,肠癌现在正呈现出高发趋势,尤其是在工作压力比较大的城市人群当中肠道健康备受关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年均新发肠癌病例13万,并以年均4%的增幅不断攀升,到2020年,中国可能有550万人罹患该病。医学专家指出: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自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大肠癌发病率高并有连年上升趋势,堪称现代都市人的“影子杀手”。绝大多数肠癌患者在出现症状时不以为意,拖到不能再拖时,才去医院检查。那时,癌细胞早已扩散。一旦导致肠阻塞或肠穿孔等并发症,患者的存活率就会大大降低。据悉,40%的肠癌患者第一次到医院检查就已病入膏肓了。益肠愈癌汤!消灭肠癌的利器!孔彪儒教授研制的直肠癌、结肠癌特效验方“益肠愈癌汤”先后治疗肠癌患者千余例,实践证明有效率3%,无毒副作用。统计结果:早期癌症肿瘤患者治愈率在9%以上,无复发;中期治愈率在2%以上,复发病例5%左右;晚期治愈率在68%以上,复发病例7%左右,其中带瘤生存率约占38%,平均延长生存5-15年以上。

255 评论(11)

hinomoonna

大肠癌每年新发13万有最新资料报道,目前全国每年约有新发大肠癌病例13万。令人不安的是,各国的统计资料均显示:大肠癌尤其是其中的结肠癌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而年轻患者一直占有一定的比例。现在大肠癌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15%,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在大中城市,发病年龄多在45岁左右。大肠癌可自我检测大肠癌一些早期的症状出现,如果尽早就医,都可以提高癌症的治愈率。粪便潜血实验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筛检方法,结合肛门指检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往往能早期发现大肠癌。肛肠专家说:“要让大家了解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如大便带血,间歇性的便血,大便习惯改变,便频,出现腹部隐痛,肠道功能紊乱等表现,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出现类似情况的,都应及时到专科就诊。”高动物脂肪诱发肠癌据了解,肠癌通常指的就是大肠癌,因为小肠生癌的概率极低。大肠癌又可分为结肠癌与直肠癌两部分。医师说,从大肠癌的病例来看,肥胖与大肠癌的发病有相关性,因此,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多吃蔬菜和谷物的中国人现在开始吃大量的肉类食品及奶制品。高热量、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过多,纤维素和维生素等明显缺乏,都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病率。专家指出,从饮食中摄入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后者对肠道黏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而缺乏稀释致癌物的纤维素,又容易造成代谢后致癌物浓度增高。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中,就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导致大肠癌。油炸、煎烤食品、腌制品中含有致癌物,某些其他微量元素缺乏,也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油腻饮食能够增加结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逐渐在肠道内形成致癌物质。而食品添加剂,用亚硝酸盐处理过的肉、鱼(如咸肉、火腿、咸鱼等)和一些药物(如匹拉米酮、利眠宁、土霉素等)也存在致癌物质。此外,长期过量饮酒、吸烟以及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运动量过少,都直接导致大肠癌在年轻人中的高发。而这些因素的重要性都要大于遗传、种族因素的影响。肛门指诊能查80%直肠癌及早发现病状对于治疗大肠癌非常关键。专家说,因为大肠癌是非常容易转移的,但如果在早期症状出现时尽快就医,就可以提高大肠癌的治愈率。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但人们还是可以通过日常的一些征兆及早的发现。首先是大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意增多,大便次数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大便条形变细,形状也有改变,呈扁形,也值得警惕。其次是出现腹部隐痛,腹部包块,肠道功能紊乱,不明原因的腹泻、便秘等表现,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另外,如果大便带血或间歇性的便血,都应及时到专科就诊。专家强调,平时应该多通过体检肛门手指检查的方式检查是否得了结肠癌,因为直肠癌大多在距离肛门8厘米以内的地方,手指从肛门探入时大多可以触及肿块,然后插入直肠镜观察并可取活体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诊断即可明确。目前指诊的检出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但现在大夫们发现,很多人在体检时因为怕疼或不好意思,都不愿意做肛门指诊这个项目,很容易延误病情。此外,大肠癌早期诊断的筛检方法还可以通过粪便潜血实验、纤维结肠镜、电子内窥镜、钡剂灌肠x线造影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早治疗,肠癌并非绝症专家告诉记者,早期肠癌并非绝症,如果尽早诊断、尽早就医还是可以治愈的。目前,直肠癌的5年成活率已经从50%提高到70%;结肠癌的5年成活率从70%提高到了80%。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首选。肠癌确诊后应尽量做手术切除,如果病变尚未扩散,手术切除后可能有满意的效果。直肠癌,尤其在距肛门5至6厘米以下的直肠癌,为求手术彻底,可能会将肛门一并切除,在腹部另做一个粪便的出口,称为“人工肛门”。人工肛门确实给病人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做到定时排泄粪便,人工肛门并不会给病人带来过多的麻烦。预防肠癌饮食建议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等。植物油限制于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适量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每日补充膳食纤维素35克以上。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预防大肠癌三注意(1)改进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多,作用于大肠时间长,必然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锻炼身体。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希望有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是不良的。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3)定期检查。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警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参考资料:

85 评论(9)

相关问答

限时,免费获取学历提升方案

已帮助10w+意向学历提升用户成功上岸